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传媒观察 > 正文
 

中国经济周刊:哈市报刊亭起烽烟发行待市场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 19:26 中国经济周刊

  发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报刊亭之争,反映了省报和市报在发行渠道上的利益之争越演越烈,报刊销售的资源共享还没有成为现实。这样的事情不仅在黑龙江省出现,在深圳也出现过类似的“争夺”。

  ★《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 宋雪莲/哈尔滨报道

  两份报纸起“风云”

  四月初,当听说200个全部是黄金地段的报刊亭要给予与自己有着激烈竞争关系的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下称市报集团),并且即将公布成为事实后,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省报集团)主管发行的副总编便几次给负责此事的哈尔滨市政府一副秘书长打电话,后者告之:这事上级领导怎么定,他就怎么执行。

  无奈之下,在哈尔滨市准备将方案予以公布的前夕,省报集团属下的子报《生活报》于4月7日发表了整版的质疑文章—《六问省城报刊零售市场》。文章提出城市报刊亭究竟为谁而设、公共资源分配怎能厚此薄彼、这样的分配方式是规范还是滞死、考察“经验”为何被搁置、不正当竞争伤害了谁 、城市报刊亭该走向哪里等六大疑问。文章认为“哈尔滨市有关部门为解决省城报业市场不规范问题,提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策动议,将首批200个报亭全部分配给哈尔滨市某报业集团(此前已先期给这家报业集团分配过50个)。这些报亭都在哈尔滨市黄金地段,其他报业集团无法与其平等竞争。政府职能部门制造了独家垄断的局面,就此人为引燃了报刊恶性竞争的导火索。”

  文章见报以后在哈尔滨市引起了极大反响,虽然文章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哈尔滨人一眼就能够看出,文章针对的非市报集团莫属。据省报集团的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其实在去年,《黑龙江日报》也曾经因为类似的事件发表过比此文隐晦的文章。而此次由于事关利益重大,又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协调和市报集团的分配关系,因此省报集团才出此公开矛盾的下策。随后,《生活报》再次发表了连续报道,将哈尔滨市的报业发行之争单方面推向了高潮。与此相反,市报集团却三缄其口,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此事随即引起了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门的高度重视,两家大报的总编辑被同时叫到了宣传部,三分钟会议传达的意见是“报道就此打住”。

  据哈尔滨日报某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哈尔滨市区里的大多数报刊零售摊点十年以来一直都由哈尔滨日报独家经营,市报集团已经给这些报刊零售摊点投资了近亿元的资金。而相应的后果是,省级报刊的零售发行带来了很大的制约。用黑龙江日报副总编辑段永彬的话讲,“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虽然包括哈尔滨市长在内的主要领导都协调过此事,但“清官难断家务事”,省报集团和市报集团的“官司”至今没有双方都满意的最终结果。

  地方发行渠道之争

  其实,早在2001年,在深圳就曾经发生过《南方都市报》与深圳市报刊发行局的报刊发行之争,那时南方都市报社决定取消中间商,在短期内对全市所有的报刊零售点实行直销,在未经深圳市报刊发行局同意的情况下,配送该报至发行局自筹资金建设与管理的邮政报刊亭。此举被深圳发行局指严重干扰了发行局的正常经营管理秩序,最终两者均不相让,引起“口诛笔伐”。不过最后经过多方协调,二者互商互谅,《南方都市报》深圳发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无论是报纸之间的竞争,还是报纸与发行部门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发行的利益之争。作为报刊零售的终端,报刊亭目前来说还是一种稀缺资源,它的建设既要符合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要求,还须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批许可。因此,报刊亭的控制权自然成了一个城市不同报业集团之间以及报业集团和发行部门之间竞相追逐的“热点”。黑龙江省邮政报刊发行局局长赵东云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实际上,实现报刊销售的资源共享已经属于“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国家对此也早有明文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新闻出版署等国家六部委在2000年9月30日下发的国邮联(2000)45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各地要把报刊亭建设纳入城市规划,通盘考虑……邮政部门作为我国报刊发行的国有主渠道,要承担起报刊零售亭建设和经营的主要任务,采取邮政部门与社会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建设等多种方式,加快报刊零售网点建设”。而黑龙江省省城报刊销售市场并非如此。从最新统计的全省各地的邮政报刊亭数量来看,齐齐哈尔、大庆都超过了100个,就连规模较小的黑河市也接近了60个,而哈尔滨的邮政报刊亭数量竟然仅与黑河接近。

  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同志认为,实际上,哈尔滨应该借鉴一些国内比较成功的先进经验,搭建一个开放的报刊零售的平台。不论是由省城几家大的报业集团和邮局共同出资组建也好,还是由独立的社会资本投资组建也好,这个平台都不应该为哪一家业内的竞争主体所垄断,它应该成为一个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零售企业,在这个平台上,不论是省内的还是省外、国外的报刊杂志,只要是合法的,都可以顺畅地进入、公平地竞争,只有这样,才能使各家报业产品的竞争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质量”的竞争上,让读者成为最终的检验者。

  在竞争中寻找突破空间

  随着《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的实施,我国的书报刊分销市场已正式向世贸组织成员国开放,外资可以直接进入到分销渠道。不管哪个省市,惟有思变才能从根本上适应新的发展环境。

  针对哈尔滨市报刊发行市场的现状,段永彬对《中国经济周刊》说,黑龙江日报在去年就开始针对生活报的发行搞起了“蓝天行动”工程,他们先后投资了1000万元招募了1000余名农民工进城进行流动售报,虽然成本较高,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仅这些农民工每天就可以发行报纸5—6万份,好的时候可以达到8万份。而目前,他们还和南方的一家公司签定了合同,由该公司出资3000万打造一个拥有5000人的发行队伍,经营由该公司负责,因此他们并没有指望一个小小的报刊亭就能解决所有的发行问题。他们还与哈尔滨月亮连锁公司、哈尔滨市总工会职工消费合作总社联合开办了“月亮发行连锁店”,使该集团18个发行站链接了200余家商业连锁店、便民店,发行网点由原来的160家上升到500家,组建了“高密度覆盖、无盲点辐射”的发行销售平台。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上海、北京、重庆等大城市报业零售已经由过去的分散走向联合。在上海,“东方售报亭”几年来已成为都市文化亮丽的风景线。早在1998年11月28日,上海市就由市邮政局、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和新闻出版局共同筹资、成立“上海东方报刊服务有限公司”,开始把报刊零售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来重点发展。以上海“东方售报亭”为代表的全新的销售网络,不仅使零售渠道不畅而引发的矛盾被一一化解,恶性竞争烟消云散;同时,作为一项全新的文化产业,已显示出无限生机。

  北京的报刊零售市场又有不同,其特点是流动售报市场很发达,几年前《北京晨报》就是靠工会组织上千人的下岗工人上街卖报火起来的。后来的《信报》和老字号的《北京青年报》等都拥有自己的流动售报队伍。几乎北京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有举着报纸叫卖的人。仔细分析一下,也有道理。北京太大,报摊密度不够,有时走很远才见一个摊(亭)。加上北京发展快,新建小区如雨后春笋,许多地方无法通邮。这些都为流动售报的生存提供了空间。

  天津报业集团从2003年7月1日开始在发行中引入超市机制,与“津工超市”全面合作,将旗下的《天津日报》、《每日新报》、《天津青年报》、《采风报》、《球迷》、《假日一百天》全部进入市区106家超市,摆上货架供顾客自选,在全国报界率先实行了报纸超市售卖。

  除了上述的特点以外,上海和北京等地还涌现出许多所有制结构各不相同的发行公司参与报刊的发行。公司主要是股份制,国有发行公司有不同的股东参股,形成了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模式。民营资本的介入,使得报刊发行呈现多元格局。

  目前的报刊亭因其功能单一,营业时间短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消费者需要更加便利和具有更多服务功能的业态来满足对报刊的消费需求。哈尔滨市的报刊零售市场虽然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已经有企业开始进入这个领地,发行这个报纸生存的生命线正在得到不断地延伸,类似的报刊亭之争也必将成为历史。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