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有关2005“未来之星”的发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 20:02 《中国企业家》

  时间有时并不能说明一切。当2001年《中国企业家》杂志第一次评选年度“未来之星——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时,排在今年“未来之星”企业榜眼的聚众传媒还没有成立,榜首百度的营收可能刚刚超过百万,而榜单上的其他企业也都是一些怀揣着伟大梦想的小公司。但5年的时间足以造就盛大陈天桥的传奇。因此当《中国企业家》杂志在本年度评选的问卷调查中,希望在“未来之星”企业与成熟企业之间获得关联时发现,成立时间根本无法证明企业是否成熟,而且与其他的候选企业相比,“未来之星”企业在这一点上更不受时间的
束缚。

  大部分“未来之星”认为本企业度过了创业期

  您的企业是否已经度过创业期?究竟如何判断创业企业是否度过创业期?《中国企业家》杂志对本届“未来之星”的100家候选企业以及前四届84家“未来之星”入选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83.33%和84.21%的本届“未来之星”企业和往届“未来之星”企业认为,本企业已经度过了创业期,这两个比例均高于本届“未来之星”侯选企业的比例。

  此外,64.71%的历届“未来之星”企业认为,建立成熟的运营体系是企业度过创业期的最明显标志。在大部分“未来之星”企业看来,是否占有相当数量的市场份额以及取得一定的营收规模,并不是衡量企业度过创业期的最主要标志(图一)。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认为本企业仍未度过创业期与做出肯定回答的“未来之星”企业相比,在三个方面区别明显。

  首先,是企业创始人目前在公司的职位。认为本企业已经度过创业期的“未来之星”企业中,有12.5%的企业创始人目前已经不再担任本企业的董事长或CEO,而认为自己没有度过创业期的企业,目前创始人全部还在担任企业的董事长或CEO。

  其次,在对是否度过创业期做出肯定回答的企业中,曾经在企业管理或人力资源领域遭遇企业危机的比例分别比做出否定回答的企业低17和33个百分点。成功度过创业阶段,并最终走向成熟的企业,更善于解决管理和人事问题。

  最后,度过创业期企业更加看重利润率。认为本企业已经度过创业期的企业中,有6.52%的企业将利润率看作影响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回答仍未度过创业期的企业,做出相同回答的比例为“0”。

  自我定位:国际巨头挑战者

  国际化程度更高是本届“未来之星”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与本届“未来之星”的候选企业相比,最后入选“未来之星”的21家企业更具有国际视野,并主动将本企业定位为国际巨头的挑战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从统计结果来看,21家“未来之星”企业在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市场上,已经不仅仅依赖国内市场,营收全部来自国内市场的“未来之星”企业比例仅为23.53%,要比候选企业低6个百分点,在产品销售市场上,“未来之星”企业已经开始多元化探索。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以国际巨头挑战者的角色出现,是本届“未来之星”企业的另一个特点。根据“未来之星”企业问卷回复的数据显示,73.33%的未来之星企业认为,本企业目前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大型跨国企业,与候选企业的回答相比,高出约27个百分点。而且在未来3年-5年,2/3的未来之星企业认为,本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仍将是跨国企业。

  此外,本届未来之星企业对于海外运营的关注程度也要高于候选企业。有6.25%的未来之星企业认为,海外运营将是本企业在同行业中最主要的竞争优势,这个比例要比候选企业高约4个百分点(图二)。

  选择资本市场时青睐纳斯达克

  对于所有参与此次“未来之星”评选的企业来说,上市融资仍旧是这些新兴企业最为看重的企业发展策略,尤其是上榜的21家“未来之星”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中对于上市融资的依赖程度更高。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44.44%的“未来之星”企业已经吸纳了各类风险投资,而作为风险投资退出的重要渠道,上市成为“未来之星”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内容。有70.59%的“未来之星”企业将证券市场融资作为企业下一阶段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根据问卷回复的情况显示,目前上榜的21家“未来之星”企业,只有华友世纪通讯有限公司于2005年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目前正在筹备上市的企业比例高达88.89%。此外还有83.33%的“未来之星”企业认为,上市融资再投资目前最为适合本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比候选企业的相同回答高出18个百分点。

  此外,在对于资本市场的选择上,本届的“未来之星”企业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海外。40%的“未来之星”企业希望能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注重研发与客户关系

  相比其他候选企业,本届“未来之星”企业更加注重对研发领域的投入。根据问卷回复的数据显示,44.44%的“未来之星”企业将在未来三年继续在研发领域增加投入,比全部候选企业高出约8个百分点。而且,与候选企业相比,本届“未来之星”企业更加看重对客户关系的维护。有16.67%的“未来之星”企业将在未来增加对客户关系领域的投入,比所有回复问卷的企业高出约7个百分点。而在市场营销领域,“未来之星”企业比较其他候选企业,关注程度并不高。准备在未来三年增加在市场营销领域投入的“未来之星”企业比例仅为5.56%,比候选企业低约15个百分点(图三)。

  对于研发领域的重视是“未来之星”企业获得技术优势的重要保证。从此次参与评选的100家候选企业来看,根据问卷回复的结果显示,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是候选企业的共同特点,而对于“未来之星”企业,技术优势表现得更加明显。根据问卷回复的结果显示,33.33%的“未来之星”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高于全部候选企业约8个百分点。技术优势造就了“未来之星”的快速成长,同时也是“未来之星”企业可以脱颖而出的重要推动力。

  与对技术优势的自信相对照,“未来之星”企业对于企业管理能力却缺乏信心。根据问卷回复的数据显示,只有7.14%的“未来之星”企业将管理优势看作是本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而且,没有一家企业将管理先进看作促成企业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却有37.26%的“未来之星”企业将管理危机看作是阻碍本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图四)。

  要做隐形冠军

  与其他候选企业相比,更多的“未来之星”企业将自己定位在“隐形冠军”的角色上。55.56%的“未来之星”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选择固守单一产品线,做大做强,比做出同样回答的候选企业高出约4个百分点。而且对于产品多元化并不是很认同也是“未来之星”企业的另一个特征。根据问卷回复的数据显示,没有一家本届的“未来之星”企业将产品多元看作是本企业的竞争优势,比较候选企业的回答,低5%。

  扩张2005

  对于大部分“未来之星”企业来说,2005年将是他们大举扩张的年份。2/3的“未来之星”企业准备继续出击,扩大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此外,还有50%的“未来之星”企业准备通过兼并或重组,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而另外50%的企业准备继续推出新产品,以配合本企业的市场扩张策略。

  伴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未来之星”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较其他候选企业更为强烈。高达73.33%的“未来之星”企业认为资金是其在市场准入方面面临的最大障碍,比所有回复问卷的候选企业高出36个百分点。

  在扩张阶段对市场份额的关注程度更高,而对企业利润率的关注比较低是“未来之星”企业的又一个特征。处于扩张阶段的企业往往对于市场份额在竞争中的优势更为看重,有27.28%的“未来之星”企业认为本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市场份额上,而比较市场份额,目前“未来之星”企业对于利润率并不看重。此外,产品品牌以及企业规模也是目前“未来之星”企业认为影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中选率分别为55.56%和16.67%。

  更加乐观和自信

  对于本企业目前的行业地位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乐观和自信是“未来之星”企业另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在对行业地位的判断上,本届“未来之星”企业中,33.33%的企业认为本企业的综合实力排在行业首位,还有55.56%的企业认为本企业竞争实力处于行业前三位,这两个比例分别比候选企业高出6和21个百分点。

  而且,在对企业未来竞争实力的预测上,“未来之星”企业依然显示了比较高的自信。所有的“未来之星”企业都认为本企业的竞争实力将会在三年之内进入行业前三位,其中38.89%的未来之星企业认为本企业竞争实力将在未来三年内在国内跃居行业第一。

  此外,在对于企业增长速度预期上,“未来之星”企业更加清晰且更有信心。分别有94.44%和5.56%的“未来之星”企业认为本企业2005年营收的增长速度将加快或保持现状。

  ★调查说明

  为甄选出21家“未来之星——2005年度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中国企业家》杂志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企业局以及本刊驻各地区办事处发出推荐函征集候选企业,同时参考了全国各类的中小企业名单,共搜集了约2000家中小企业资料。依据本年度“未来之星”五项入选条件(成立时间、营收规模、增长率水平、上市时间以及股东构成),从中筛选出100家候选企业,并向他们发出包括近三年财务数据在内的《候选企业基本状况调查问卷》。此外,特别邀请了包括投资公司负责人,以及来自管理咨询、政府和校院中小企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部分行业的企业领导人共计56位专家,以《候选企业专家评审》问卷的形式,根据21星评选的五项指标(企业领先性、制度领先性、行业领先性、企业创新性、成长性),为这100家候选企业评分。同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中小企业的成长规律及成长经验,我们特别对《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前四届84家“未来之星”企业进行了《历届入选企业经营状况调查》的回访。

  截至2005年5月12日,本刊共收到48家候选企业的回复问卷。根据回复问卷企业所填报的2002年至2004年营业收入情况(部分未填报的企业数据由本刊调查研究部通过其他多种渠道收集获得),我们计算出候选企业2002年至2004年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

  截至2005年5月12日,本刊共收到22份特邀专家评审问卷回复。经过数据处理,得到候选企业五项指标综合得分以及专家中选率两个数据,对这两个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候选企业专家评选得分。

  “未来之星——2005年度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的最终排名,是由“候选企业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以及“专家评选得分”经过加权处理得出的结果。

  截至2005年5月12日,本刊共收到19份历届入选企业回复问卷。

  需要说明的是,展讯通信有限公司由于缺少2002年营收数据,无法计算平均增长率,基于本刊排行榜公开公平的原则,没有列入排名,但因看重其企业所处行业的领先性和2003年到2004年的高速增长,特将其列入排行。部分入选企业落榜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最终也无法获得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如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

  ★评委构成说明

  在所有参加评选的专家评委中,来自投资公司的专家评委所占比例为25%;来自管理咨询、政府和校院中小企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所占比例为60%;来自企业负责人的专家评委所占比例为15%。

  ★入选条件说明

  一、到2005年为止,公司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

  二、公司2004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5亿人民币之间;

  三、公司营业收入在2002年-2004年间连续增长;

  四、企业未上市或者上市时间不超过一年;

  五、企业应是中国国籍的自然人/法人注册成立之公司。

  ★评审指标说明(每个指标满分为“7”分)

  1、企业领先性 指该企业目前在同行业企业中的地位

  2、制度领先性 指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资本运作方式的基本特色

  3、行业领先性 指该企业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4、企业创新性 指该企业在技术、市场、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力

  5、成长性 指该企业在技术、市场方面的潜力以及成为行业领袖的潜在可能

  2005年度“未来之星”概貌

  《中国企业家》杂志2005年度“未来之星——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来自哪里?诞生在哪些行业?都具备哪些特征?

  从地域分布来看,经济较活跃地区比较容易诞生“未来之星”企业。本届入选“未来之星”的21家企业分别来自6个省市,其中北京的入选企业最多,21家“未来之星”企业有7家来自北京;其次是上海,共有6家上海企业入选本年度的“未来之星”;广东省有5家企业入选。此外,陕西、浙江以及山东各有一家企业入选本年度“未来之星”。

  从行业分布看,高科技产业仍然是出现“未来之星”企业概率最高的领域。本届“未来之星”企业共涉及11个行业,其中6家企业来自电子/通讯产业,是入选企业最多的行业。此外,网络产品、软件/芯片、能源、传媒/出版行业也是最有可能诞生“未来之星”企业的行业。

  与前四届“未来之星”企业相似,最后入选《中国企业家》杂志第五届“未来之星——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最明显的特征仍旧是“增长”。从营收状况看,21家“未来之星”企业2002年平均营业收入为9687万元,2003年为15631万元,2004年则为24977万元。大部分企业在2004年取得不俗的增长。除展讯通信有限公司由于2002年没有营业收入,未计算平均增长率之外,20家“未来之星”企业2002年—2004年三年营业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88.9%。从入选“未来之星”企业的资产规模看,21家企业平均资产总额约为35617万元人民币。

  企业负责人年轻化、高学历是“未来之星”企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根据统计显示,21家“未来之星”企业负责人平均年龄仅为41岁,绝大部分拥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拥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企业负责人比例为63.16%。值得注意的是,本届“未来之星”的企业负责人均为男性。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