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适用房炒号更热 政府调控政策遭遇严峻考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 11:31 《财经时报》 | ||||||||
商品房“炒”的是预期,是未来,是有风险的;经济适用房所存在的巨大利润空间,则风险无几。 在二手房、商品房炒卖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开始有人盯上了经济适用房——在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之间巨大的差价,正是他们寻找的“利润空间”。
在媒体工作的董女士最近想买房,在网上搜寻长时间后,她找到了一位“毛女士”,毛在北京东南的经济适用房“乐城二期”有一个房号,90平方米,房价是4350元每平方米——而周围的商品房价格,大多在6000-7000元之间。 毛对转让这个房号的开价是5万元。这是一笔“双赢”的交易,对于董来说,5万元均摊到房价中之后,她拿到手的房子也不足每平方米5000元。“比商品房便宜得多”。 这还不是最贵的,在东三环的“百环家园”,一个14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房号,已经被炒到14万元。“这里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在4500元左右,而商品房则有七八千,每平米加1000元,看起来也还是便宜的。” 每一个炒卖房号的人都宣称这些房号是他们“自己的”,但是对于那些已经排队长达一两年的购房者来说,这还是很不正常。因为私下里总有人宣称,他们拥有不止一个房源。 就像炒房一样,他们宣称自己是在交易房号: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从房号所有者手中买来,然后再以相对较高价格卖出去。但是更多时候,对于这些房号的来源,他们秘而不宣。 无论如何,这种“炒房号”交易的盛行,对于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初衷,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虽然北京市对经济适用房项目采取了房源网上公示、购房者资质严格审定等措施,但是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政策背后的交易依然存在,这一点值得质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