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市场观望气氛浓烈 6月份是否将成为楼市分水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 10:39 证券时报

  □徐寿松

  悬念开始消除,僵局正被打破。七部委关于稳定住房价格的综合意见的出台,使住房市场的诸多疑问开始有了求解的可能。眼下,市场上买卖双方浓烈的观望气氛还会持续多久?会不会重复去年下半年的价格“反弹”?在开征营业税、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6月份是否将成为楼市的“分水岭”?对此,市场到了理性预期的时候了。 

  观望还会持续多久?

  买卖双方僵持观望、投资性行情基本停止、交易量大幅缩水,市场整体趋冷,这是眼下上海商品房住宅市场的基本状况。“五一”黄金周历来是上海楼市展销的活跃期,但今年“五一”房展尽管参展楼盘规模超过往届,成交量与人气却锐减,新建住房成交量不及去年同期的二成,二手住房交易量更是不到一半。“观望”成了当前楼市浓重的底色。

  从众人哄抢、一房难求到房源累积乏人问津,市场出现强烈反差的背后是:接连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对于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买方心态出现了大逆转。

  “观望是交易的‘毒药’!”一位房产经纪人说。而这“毒药”的“药性”还会持续多久?这将取决于市场对大多数人所需要的、适当区位内中低价房源的“有效供给”的现实力度,以及人们对它的预期力度,而七部委联合出台的意见从两方面打破了市场均势:它要求各地在今明两年内明确经济适用房建设的重点,同时以对两年内转手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的“税收砍刀”抑制投资。对于买方来说,这不啻是获得了一把尚方宝剑,在心理上,买方已占据完全优势。而卖方,尤其是以银行资金作为杠杆的短线投资者的心理防线在走向崩溃。

  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楼市双方观望、僵持的胶着状态将改变,自住性购房者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并会渐次入市,市场交易量将止滑回升。

  反弹会不会出现?

  尽管交易缩量是当下上海等热点区域楼市的显著走势,尽管各地都出现了部分楼盘的价格下探迹象,但眼下房价整体上依然维持在较高位,一些新开楼盘出于营销策略考虑,坚持“绝对不降价”,甚至要提价销售。去年楼市在4月调控后,经过短暂观望,随后迅速放量反弹的局面今年会不会重现?这将取决于当前楼市盘整中的各因素间的较量。从政策面来讲,调控的目标是要稳定房价、让楼市回归理性,自然会排斥价格“反弹”。  

  目前,热点区域的房地产市场大多面临两种挤压。一是二手房挤压新房,二是城市外围楼盘挤压中心楼盘,而以上两种挤压又导致第三种挤压———预期挤压现市,无论现价多少,买方总认为还能再低一点。但市场中的另一方开发商却依然一派坚挺。“开发商绝对不会轻易降价!”上海某知名地产集团营销总监说,目前情况下,“很可能越降越卖不动”,提价、保价倒是不少开发商的销售策略。但业内多数人士认为,大开发商也许能挺,但销售滞缓所带来的资金压力会迫使中小开发商松动价格。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副院长陈晟认为,去年楼市调控市场在经过短暂观望后迅速反弹,但这次的情况明显不同,两个多月的观望已过,政策面的“组合拳”频出,开发商的市场主导权越来越小,捂盘、提价的可能性已很小。

  “6月分水岭”?

  对于处于盘整之中的楼市来说,6月份将是个关键节点。七部委出台的“意见”规定,自6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两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这把“税收砍刀”将导致两种变化:一是一些贷款压力小的投资者开始转做长线投资。第二种变化是,资金回笼压力大的短期投资客只能选择价格“跳水”抛售。

  业内分析机构认为,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日益临近将酝酿更大的楼市风云。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初,大量热钱进入上海等地的房地产行业几无争议。热钱的主要目的是赌人民币升值,人民币一旦升值,即会抽走,而眼下,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似已临近。一位投资银行人士认为,七部委对两年内转手住房开征全额税不能孤立地看待,应该与其他可能的经济动作联系起来。如果人民币真的升值,这将进一步引起楼市变化。  

  而从开发商的角度看,尽管不愿降价,但他们中多数如果连续两三个月没有成交,资金、成本等压力将难以承受,而从3月调控政策出台至今已有两个月。“五一”房展会上新盘预热情况也显示,五六月将是新楼盘上市的高峰期。综合判断,也许6月份真的会成为楼市的“分水岭”?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楼市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