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保健品行业需要自身保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 23:36 中国经济时报

  夏金彪

  近日,中国保健协会对外公布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有767个保健食品、超过总量的四分之一为假冒产品。如此的假货横行再次打击了人们对保健品残存的信心。

  保健品之所以假冒横行,究其原因,是保健品的暴利神化吸引很多人一哄而上,但从
事保健品行业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门外汉,进入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加上,老百姓由于保健品知识缺乏,以及医疗费用上涨等其他因素,让一般消费者容易听信广告,盲目地购买保健品,这居然让很多冒牌的保健品卖的还不错。据了解,保健品行业利润大,一般可达到100%—200%,而起点非常低,一个保健品从研制、开发、报批到出成品、再到商标注册只需20万元即全部搞定,余下的就是巨额广告投入。谁的广告吹的响、吹的功能多、吹得让消费者动心,谁的销量就大,谁就赚到钞票就多。 但这些“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无疑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虽然这些企业短期达到赚钱的目的,长时间必定被消费者识穿而最终被抛弃。

  熟悉中国保健品行业的人士都知道,中国保健品市场一度高达500亿元的年销售额,当时的保健产业被认为是朝阳产业。然而,近年来,保健品市场却面临着大滑坡,许多保健品巨头纷纷陨落,太阳(太阳神口服液)下山了,巨人(巨人脑黄金)倒下了,飞龙(飞龙集团飞燕减肥茶)折翅了,保健产业危机重重。从脑黄金到补钙大战、再到基因食品,一波接一波的保健品热浪,非但没给行业带来繁荣,反而使行业陷入“短命”的怪圈,有人慨叹“保健品逃不出‘五年期’的死亡线”。

  针对保健品行业目前的“虚火太旺”,中国保健品业到了必须“强身健体”的时候。对保健品企业来说,药方只有一个:只有依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保健品本应该是高科技产品,而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平均科技投入却只有广告投入的四分之一,真可谓本末倒置。入世后,洋保健品已经登陆中国市场,象杜邦、拜耳这样以科技和技术创新而闻名的跨国大公司,跃跃欲试地准备进入中国保健品市场。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式,我国的保健品企业应将目光放得长远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比技术、比服务,惟有如此才能开创中国保健品的世界品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保健品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