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垄断保护伞 外贸国企剩余价值成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 02:57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李溯婉 发自广州 去年新《外贸法》的实施和今年纺织品配额等各种配额的取消,让国有外贸企业几乎失去最后的保护,国有外贸企业准备好了吗 这是一份来自第97届中国商品出口交易会的成绩单:占广东交易团总成交额的45.0%,
广东多年稳坐全国外贸桂冠省份的宝座,目前其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依然,但出口结构已在发生变化,随着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三资企业逐步成为出口的主力军,私营企业异军突起,对原先作为广东出口绝对主力的国有外贸企业冲击不小。 以下数据也可以看出广东国有外贸企业所遭遇的尴尬:入世前的2001年,广东私营企业外贸总额占全省外贸总额的比重仅1.7%。2004年却高达358.4亿美元,比重升至10%。 遭遇十面埋伏 “真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何瑞芳在用英语与一名中东商人洽谈业务时,对方突然用中文冒出这样一句,让她感到很吃惊。 何瑞芳是深圳一家大型生产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总监,让她感受最深刻的是,越来越多外国人不仅知道中国,还知道深圳、东莞等制造基地,有些甚至用中文来洽谈业务或在中国成立长期的采购点。 格雷(GREG)来自刚果,到广州有一年多时间了。他经常到所住附近的中大批发市场购进布匹或到小工厂买进一些服装,然后在加给合作伙伴带回刚果。“很少量的。”格雷对本报记者说,他已学会简单的中文。 与出现在广交会或中国(深圳)消费品采购大会上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采购巨头相比,格雷之类的采购商确实显得很渺小,但两者之间有一种共性,直接与中国生产商进行洽谈,跳过了国有外贸企业这一环节。 “假如客户跳过我们这个环节而直接找上厂家,或者厂家直接到海外市场找到婆家,我们该怎么办?”这是国有外贸企业一直在担忧的问题。 假设还是非常残酷地演变成事实。 广东省丝绸进出口(集团)公司(下称“广东丝绸”)总裁办副主任谢汝校对本报记者说,广东省最主要的两大出口大户的广东丝绸和广新外贸集团在2004年出口额加起来大概只有30亿美元左右,在广东去年近2000亿元出口额中所占份额微乎其微。 而原广东省外经贸委副主任伍明光则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有外贸企业在广东进出口总额中绝对占大头,但随着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国有外贸企业的优势日益散失。 广新外贸集团属下企业广东纺织品进出口针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卫东发出这样的感慨:以前中国纺织品出口属于垄断性行业,不需要太多服务,所有业务都是送上门来,国有外贸公司的每个环节只要有人做就行,大家都在吃大锅饭,就像富贵人家的子弟,从不愁吃穿;现在突然加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像18岁的孩子一样,他的父亲突然叫他自食其力,与一路打拼过来的民营企业、生产型企业相比,国有外贸企业在谋生方面没有它们有经验。 改革阵痛 截至今年2月28日,广东省已经有34776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广东省外经贸厅负责办理进出口经营权手续的工作人员邓辉年对本报记者说,从去年7月1日新《外贸法》颁布以来,外贸经营权由原来的审批许可制改成备案登记制,几乎没有任何门槛,企业只要来外经贸厅备案登记即可。 商务部高级研究员马宇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外贸经营权的全面放开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中,外贸经营权是企业天赋的一种基本权力,企业设备、原材料从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采购,产品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市场销售,应由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和市场情况来决定。 马宇认为,改革要趁早,早改革的一批国有外贸企业还能活下去,但不是作为原来意义上靠外贸经营权垄断获取利润的行业存在,而是市场条件下分工的结果。 近十年里,广东国有外贸企业经历了从辉煌到失落以及改革的阵痛。 1997年上任广东丝绸董事长的蔡高声,感到最遗憾的是1994年外贸行业作为全国第一个实行员工持股改革试点的行业时,广东丝绸却错过了这个股份改制的好时机。而与此同时,江浙同行抓住机会进行股份改制,这种改革因产权明晰为企业适应市场和上市争取到时间。 2000年,广东省对23家国有企业授权经营,广东丝绸是其中一家,这为广东丝绸大刀阔斧改革创造了机会。当时广东丝绸属下96家企业有三分之一是资不抵债,广东丝绸改革从公司本部14家分公司开始,全部改制为集团控股、经营者持股、员工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并把集团资源最优良、主业明确的5家优质子公司组合成股份公司。紧接着对授权管理市县子公司进行战略性改造或重组,改制、兼并、转让、关闭或破产。 与此同时,另一家国有外贸企业也在改革中。2000年6月,广东省广新外贸集团公司成立,把原由广东省外经贸厅所管理的25个企业以及广东省贸促会属下的7家企业接手过来。有数据显示,移交外贸集团的32家一级成员企业中,具有一定发展后劲的优秀企业仅占18%,相对较好的企业占26%,差的或已经没有能力经营的竟占总体的56%,成员企业的平均负债率超过80%,净资产率低于20%。 广新外贸集团制确定了以劣势企业退出为突破口推动企业资产重组为主的工作思路,将没有经营能力的注销,完全资不抵债的关闭歇业,差的进行业务和资产重组。到目前为止,广新外贸集团上网站上所显示的企业成员只剩下11家。“集团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危机四伏,我们成了救火队,好的留、坏的退,这样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是外贸集团董事长李德和当时的观点。 然而,广东丝绸、广新外贸集团也只是暂时止血而已。 更多市县级国有外贸企业不像广东丝绸、广新外贸集团等财力雄厚的企业那样还有时间去承受改革阵痛,来不及改革已经倒闭。 出路在何方 去年新《外贸法》的实施和今年纺织品配额等各种配额的取消,让国有外贸企业几乎失去最后的保护,广东国有外贸企业准备好了吗? 广东丝绸原计划改革重组后在这一两年内上市,但是到现在为止没见到其在这方面有动静。谢汝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改制尚未完成。对于外界传广东省国资委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对广东丝绸属下几家企业改制申请尚未批准一说,谢汝校的回应是,如果不改制,国有资产更容易流失,广东丝绸改制尚未完成主要是因为有三四家企业资产过大,员工持股有一定难度。 广新外贸集团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属下实力最雄厚的广东省广新外贸轻纺(控股)公司投资实业失误的问题。轻纺控股一退休高层说,轻纺控股现在在职和退休的人员各1000多人,几乎是一个人要养活另一个人,企业负担很重,人才青黄不接,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轻纺控股,在广新外贸集团的其他成员企业中都存在。轻纺控股在集团中算是经营情况比较好的,而广东省畜产进出口集团等公司已是负债累累。 在广新外贸集团最近召开的2005年经营工作会议上,总经理欧广指出,随着新《外贸法》的实施,取消专营权和进出口配额后,全集团一年将减少1亿元左右的利润收入,原有的一些客户可能会出现大流失,一不小心就会导致亏损,面临退出全国500强、全省50强和新的“洗牌”,甚至出现资金链条断裂、企业倒闭和退出市场的风险。 报告中明确规定了集团各成员的任务:每个企业必须组建一至两家有限责任公司,有条件的要组建股份公司;每个企业都要走产业化道路,建立带动贸易的“中心工厂”;每个企业在盘活资产方面实现一至两个“点”的突破等任务及企业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要各增长15%以上等等。 专家观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认为,新《外贸法》的实施,对国有外贸企业的影响不小。国有外贸企业在通过改革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资金的规模和企业的实力,目前大多数国有外贸企业都是负债经营,走生产产品的路线不太现实;二是人才,外贸公司75%的价值是由30%的业务员创造的,客户主要掌握在业务员手中,企业要通过改制让核心业务员参股,把私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第三点是模式的选择与企业生存的制度环境要结合在一起,广东国有外贸企业在设置改革制度上有一定缺陷,对企业未来发展所处于的状况和环境不太清楚。张汉林建议,广东国有外贸企业可以参考苏浙外贸企业,浙江国有外贸企业在1993年、1994年开始改制,现在大多企业的国有股份为20%至30%,灵活的多元化股份制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一定优势。 商务部高级研究员马宇的个人观点是国有资本应该在外贸领域退出,国有资本根本不适应在外贸领域生存。不同与拥有生产线和产品的国有生产企业,外贸企业主要是无形资产,但无形资产并不完全属于企业,最重要客户资源是掌握在业务员手中,而国有企业本身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存在缺陷无法留住人才。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国有外贸企业很可能变成一个空壳子,所以对于还有市场价值的资产,不管是人才、品牌、信誉还是销售网络,应尽快剥离,建立适宜的产权结构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完成国有外贸企业向市场化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