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李苑 本报记者 韩清华
近段时期,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调查采访成都个人集资建房时了解到,成都首倡个人集资建房的律师王劲夫宣布退出“大同家园”集资建房组委会。而包括其在内的组委会最初的11名发起人中,唐文宣等三人已退出,并另起炉灶建立了“阳光家园”。此时不过距离发起倡议两个月的时间而已。
挑战高房价
今年1月14日,成都一名叫王劲夫的律师在互联网上发出倡议,要在成都征集100人盖房子,称将在近期向成都市有关部门提交集资建房的相关报告和详细计划并为该房取名为“大同家园”。
此事迅速在网络上引起网民的强烈反响,许多人打电话询问王劲夫及“大同家园”的联系方式,一时间,成都涌起了集资建房热。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报名者达几百人之多。
近年来,成都市的房价一路见长,2004年成都市平均房价为2452元/平方米,平均涨幅达16.98%,三环路以内的房价大多已在4000元/平方米以上。由于成都市居民人均收入不高,高房价令一些渴望安居的人们望而生畏。
另外,近几年房地产交易中的欺诈现象层出不穷,业主维权之路荆棘丛丛。房地产行业的虚假广告、规划更改、不法中介、质量问题等屡屡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而维权之路的艰辛也在消耗着业主与开发商角力的耐心。
因此,集资建房的消息一经报道,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热烈追捧。
操作很艰难
就在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个人集资建房、人们憧憬着大同家园的建成时,首倡者王劲夫却于3月22日宣布退出组委会。在短短两个月时间,成都个人集资建房组委会的最初11名成员中,唐文宣、唐一中、彭卫三人也已退出组委会并另起炉灶,组建起了“阳光家园”。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成员之一的石双成向记者表示,具体的操作方式的不同是导致双方产生矛盾乃至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
石双成表示,究竟是成立一家公司还是成立松散联盟,这个争论一直不断。虽然大家现在分成了两个机构,但是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奋斗。石双成赞成以一家具有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公司名义来运作此事。他们现在正在与几家有潜质的开发公司接洽,估计很快就会有结果了。不过石双成表示双方在责权利方面一定要明确,并且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另外,石双成透露有两块地皮已在考虑之中,一切正在紧张有序中进行。石双成表示“大同家园”将实现“零成本居住”。据悉,“大同家园”报名人数已逾600人。
而唐文宣显然有着另外的想法,他向记者表示,“老百姓的事老百姓办”。大家出钱来建房,应该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来运作。记者了解到如果要注册公司,不但在一些具体的环节上要有成形的计划,公司注册后还要到税务机关登记。据建房者所称,公司是非赢利机构,这不光有悖于我国公司法的有关条款,税费方面应该如何缴纳?如果以赢利为目的,如何保证操作者不为个人谋利?如果是在这些环节上依托开发商,双方的责权利如何约定,如何保证开发商不为自己谋利?
面对记者的疑问,唐文宣表示公司并非不赢利,而是微利,利润估计在1%-2%之间。拿着大家的钱来盖房子冒的风险很大,如何保证资金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据介绍,“阳光家园”的资金将由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监控,一系列费用的支出将实现“阳光化”。
唐文宣向记者透露如今正在组建“阳光家园”项目有限公司,注册资金约十万元。唐文宣表示公司一旦成立,首先就是吸纳资金购地,其后便公开招标委托专业公司来具体操作,项目公司将主要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方面进行监理。唐文宣预测,“阳光家园”一旦实现,房价将控制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
开发商利润、财务管理、办公费用、工作人员费用、广告费用是个人集资建房者们公认的能降低房价的几大项目。不过,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具体的操作很难。今年成都市住宅投资继续增加,房市产销两旺,基本上八成以上的商品房销售以预售为主。记者从成都市统计局了解到,仅今年前2个月,开发商购置的土地面积就达94.79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2.5%。同时,水泥、钢铁等建筑材料价格也呈现了上涨趋势,商品房的建设成本还要增加。政府如果在炙手可热的楼盘中另辟一块土地交给集资建房者廉价开发就会扰乱市场;如果通过挂牌竞拍取得土地,房价要降下来也并非易事。
谁为风险买单?
个人集资建房是对高房价的现象提出来的挑战。与大众的热烈追捧相比,不少专家都认为集资建房没有推广的价值。四川大学教授杨吉瑞指出出路还是在于政府在住房福利上深化改革,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
“谁来控制风险?”杨吉瑞说,“房地产开发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活动,集资建房者对其知之甚少,其中的风险、陷阱他们不能规避。原本老百姓的初衷是降低成本,最后却有可能冒着资金被卷起或挪用的危险。因为房价过高,为了抵制房地产业的暴利,就人人来当开发商,这种行为是不可行的。”在市场化条件下社会化分工越来越专业,社会化分工体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个人集资建房的模式并不符合市场化的规律,它将扰乱行业和社会分工。
另外,杨吉瑞认为从当初倡议到如今组委会一分为二,这正是说明了在集资建房中个人所形成联盟的“牢固“程度。在具体实施购地、委托开发商的过程中如何协调每个人的利益,处理好各种关系,避免产生纠纷,这对他们都是巨大的考验。“建房容易分房难”,居住的个性化、图纸上的切入不统一、朝向、楼层的分配上也不易达到共识,都为以后的纠纷埋下了隐患。杨吉瑞表示对集资建房预期不乐观,因为一旦失败,买单的还是老百姓。在他看来,政府在住房福利上深化改革,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避免经济适用房成为“富人买不了,穷人买不起”的房子才是最好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