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的七年之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01:07 中华工商时报 | ||||||||
肖擎/文 今年的五一长假果不其然,又印证了这一道理,不少旅游部门有一个相同感受:人们出游的热情不如往年,这在旅游部门里叫做“七年之痒”,而笔者以为这反倒证明了黄金周面临的鸡肋威胁。
鸡肋,食无味,弃则惜,我们的黄金周正在遭遇这种尴尬,特别是五一、十一长假。工作的人们都希望这两个节日的循环节奏快一点,表面上是五一、十一可以出行、游玩。其实不然,因为这种几率性太小,一个家庭不可能每个黄金周都要出去游玩,或许第一个黄金周出去了,第二个黄金周就不想出去了,这里面不仅有经济能力的考虑,还有中国民众特有的生活方式的延续。黄金周不能完全算是个人和家庭出行的节日,主要还是各类团体活动的节日。一旦占据多数比例的个人和家庭尝过了黄金周的新鲜,就有可能恢复到非黄金周的正常的生活方式,这样一来,结局就只能是“人们出游的热情不如往年”了。 不过,笔者以为,这七年的时间还是长了些,应该早几年就出现了。1997年国家推出黄金周的措施用以提升居民旅游消费能力,刺激国家经济增长。一下子火了好几年,每年的黄金周给国家财政和旅游部门的贡献达到百亿元。黄金周期间频繁的旅游收入通报,总结经验,满意或者不满意,同比增长还是后退,都当成了一件大事在抓。成年在这种信息熏陶下,难保民众不会出现受骗的感觉,辛辛苦苦赚的钱都成了财政统计的数字了,如果不是人们尝黄金周的鲜用了几年的话,“出游热情不如往年”的现象早就应该出现了。 不是有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回避黄金周出行吗?不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舍弃游玩,择其他的过节方式吗?越来越多这样的感慨:黄金周大家怎么都不出去玩呢。这说明人们开始习惯黄金周了,开始不在乎它了,有了它,我们可以摆脱工作的疲劳,好好地休息,享乐,出行只会身心疲惫。特别是旅游部门的蠹虫心理越来越严重,欺骗消费者,哄抬景点价格,将旅游部门的收入放在黄金周里疯狂地积累,说它是敛财竞赛也毫不过分。如此以往,黄金周必成鸡肋无疑。 无奈的是,在这种不太满意的结局下,专家还在为旅游部门支招。提倡“实行带薪年假”、“每月小黄金周”和“在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放短假”的做法。有专家表示,如果以行政方式统一制定“带薪年假制”,放弃五一、十一黄金周长假,允许劳动者自己安排其余假期,那么,就可以实现保持旅游消费增长、错开供需矛盾高峰的目的。 这些提议理由充分,但意图昭著,为旅游收入喜,为旅游收入悲,绕不开挖消费者钱袋的获利心理,这样下去,试问消费者还有什么样的承受心理来享受黄金周的快乐。在这样“正义”的掠财方式下,民众除了可望不可及之外,最彻底的清高恐怕就是想,黄金周,你不就是块鸡肋吗?不吃你还不行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