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封杀眼镜直通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8日 17:43 《商界》杂志 | ||||||||
直通车破冰而来 繁华广州城,熙攘北京路,时不时上演的店铺诞生或消亡的商业大戏,已经很难让习以为常的行人驻足观望。然而,号称全国首家大型眼镜平价超市——“眼镜直通车”的开业,却让许多人禁不住放慢了脚步。
1月25日,家住荔湾区的梁女士逛完北京路准备回家时,一块“眼镜直通车”的大幅招牌和蜂拥的人群让她不由停下了脚步。随着人流从一条长约20米陡且狭长的楼梯上去,进入二楼眼前便豁然开朗,富丽气派的装饰灯光,琳琅满目的各型号眼镜,一排排整洁雅致的货架,一位位着装齐整的服务员,无不让人眼前一亮。 “买眼镜真的能像买白菜呢!”回到家中,梁女士兴致勃勃地和老公说起这家标榜“低价、优质、品牌服务”的眼镜“超市”:不同于通常那些临街店铺的眼镜店,它却占据了整整4层楼,真有些自选超市大卖场的感觉,“关键是价格十分便宜,大多眼镜(架)都不到市价的一半!” 梁女士这样的体会,许多到过“眼镜直通车”的人都有——在这家专卖眼镜的“超市”,所有的商品都同时标明了“直通价”和当下的“市场价”,相比之下,“直通价”一般只相当于“市场价”的1/2~1/3,甚至更低。记者也有意做了对比:如一副市场价为50元的“现代金属”眼镜架,“直通价”仅10元;一副市场价为250元的“一米阳光”镜架,“直通价”只需70元;其中比较贵的“波士”钛金眼镜架,“直通价”为980元,而其他店铺标注的“市场价”则为2400元。 据“直通车”负责人司徒盈介绍,该店营业面积500多平方米,2~5层全部占满,有1000多个品牌、1万多副眼镜。“我们推行的‘平价战略’,让‘直通车’的生意一直较火,开业以来,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到三四百副眼镜(架)。” 每天卖出三四百副眼镜,这是怎样一种销售状况呢?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相当于目前广州一家普通规模眼镜店的全月存货量!采访中,一位“直通车”工作人员还自豪地告诉记者:周末时我们这里更是人满为患,顾客大多要排着队进来,有一次一个老太太竟提着小篮子一下子就买走了十几副眼镜。 高举“平价”大旗,国美、苏宁把家用电器卖得风风火火;高举“平价”大旗,全国各地的药品超市做得风生水起;同样把“平价”作为最大的卖点,“眼镜直通车”看来真的要把眼镜“像白菜一样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曾被列入“十大暴利行业”的眼镜行业,以及眼镜市场购销两端信息的极度不对称,都让消费者对高高在上的眼镜价格颇有怨言。“任何一个商家,只要能打破价格坚冰,都能够获得市场的热捧。” “眼镜直通车”就受到了市场的“热捧”,但它是否就能顺利地成长为眼镜行业里的国美、苏宁呢? 商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眼镜直通车”的老板司徒尚炎不是广州眼镜行业商会的成员,因此他不知道商会召开紧急会议的详细内容。但很快,他就感受到了,而且感受到的是一种空前的压力。 1月28日,拥有97个会员、29家眼镜零售商的广州市眼镜商会紧急召开全体零售商会议,专题研究直通车平价店对广州眼镜市场的冲击及应对。随后,眼镜商会向其所有会员单位发出《致全体零售商和批发商的一封信》: “……眼镜直通车大搞价格战,这种做法严重扰乱了市场正常的价格秩序,损害了广大眼镜业经营者的利益……(因此)商会零售委员会呼吁广大会员共同抵制这种损人利己做法,抵制与直通车经营所有雷同的眼镜品牌,以维护自己利益。” 公开信发出后,“眼镜直通车”迅速体会到供货商中断供应的“扼住脖子”压力。“近20家供货商上门来收货,已进了货的,则要求停止供货。”“直通车”负责人称,受其影响,在“眼镜直通车”的100多家供货商中,包括外地供货商在内很快就有1/3撤出。“直接导致了‘直通车’二楼部分商品的断货,所有货品存量大约还能支撑15天。” 事实上,“眼镜直通车”刚开业的第二天,老板司徒尚炎就感觉到不妙——广州最大两家眼镜连锁集团“明廊”和“东方”当即就撤下了与眼镜直通车相同品牌的产品,“他们把货退回给供货商,要求供货商停止向‘直通车’继续供货。” 商会为什么这样做?记者很快在现实中找到答案:“眼镜直通车”周围几十米的范围内,沿街还开有另外5家眼镜店,但和盛况空前的“直通车”相比,这些眼镜店只能用“门可罗雀”来形容。其中一眼镜店的女营业员苦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来问价的人还是多,但大多是来做比较的,有的人比较后嘴里还毫不留情:你们就是暴利!” “扰乱市场正常的价格秩序”,“眼镜直通车”与同行势成水火,成为众矢之的。但就在司徒尚炎为遭“封杀”大声疾呼时,事态又有了进一步变化,“封杀行为升级了”。 “我本人跟司徒尚炎没矛盾。他做生意采取什么业态不要紧,但必须合法公正,‘眼镜直通车’用虚假广告误导市民,商会就有责任和义务抵制这种行为!”3月11日,广州眼镜商会会长罗科接受采访时说,广大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不要受“直通车”广告中虚假成分的误导。 眼镜商会还透露,3天前已正式向广州市工商局投送了一份举报信:“‘眼镜直通车’在宣传中使用‘史无前例’、‘规模功能装备国际化,是同城之最’等表述,完全是无依据的虚假吹嘘,不仅违反《广告法》,也造成眼镜行业的混乱。”同时,“眼镜直通车”存在着对眼镜价格进行虚假宣传、非法印制广告单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希望工商部门依法查处…… 从公开信到举报信,眼镜商会的“火力”可谓凶猛。然而,“眼镜直通车”的“绝地反击”,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意料。 索赔1元的官司 “在‘直通车’诞生的这1个月里,可谓是风雨飘摇,经历了不少磨难……如今仍处于风口浪尖,危机迫在眉睫。”司徒尚炎面对媒体说这话时,“眼镜直通车”的“反封杀”行动已经全面启动。 一方面,老板司徒尚炎等人亲自出马赶赴上海、浙江等地组织货源,并到上海国际眼镜业展览会向全国眼镜厂商推广“眼镜直通车”的经营模式。 另一方面,“眼镜直通车”先后向广州市经贸委、市消协、甚至分管商业的副市长写信求助,并充分利用媒体舆论造势:“砸锅卖铁也要卖到最后一副眼镜”、“我们只想让商会撤回打压举措,进行公平市场竞争。” 事情还不仅只如此。2月25日,正值“眼镜直通车”开业“满月”之时,司徒尚炎一纸状告广州眼镜行业商会的诉状,将“反封杀”的斗争推向高潮。 起诉书中,司徒尚炎提出:请求判令被告(眼镜商会)停止名誉侵害,不得再发布任何对原告名誉构成侵害的文字或言论;请求判令被告以书面、公开的形式,在本地主要媒体上向原告赔礼道歉,为“直通车”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我们提出‘赔偿名誉象征性损失1元人民币’的请求,其实仅只为了求得应有的生存空间。” 3月21日,这场“索赔人民币1元”的官司在广州越秀区法院开庭。围绕着商会发信是否侵权这一问题,双方舌战了近两小时,但最终没能当庭达成和解,法庭将择日宣判。 官司没有结果,但随之而来的新情况却愈发让人不明其理:先是“眼镜直通车”老板司徒尚炎称收到六条针对其本人、家人和属下的“死亡恐吓短信”;后是商会委托律师称在直通车平价公示中,有法国某名牌眼镜被证实为假冒产品;再后来眼镜商会有关人士称,“眼镜直通车”的出现使广州眼镜业销售下滑40%…… 事情愈发诡异莫测,人们议论的声音也愈发响亮起来。 “在此事上眼镜商会确实显得不够冷静,完全没有必要赤膊上阵搞‘封杀’。”一位接受采访的市民认为,与商会相比,眼镜直通车确实存在借机扩大影响,进行“炒作型”诉讼的嫌疑——“实际上,双方都是在借助媒体的关注进行炒作!” 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整个事件很难说清谁对谁错,但不难看出问题的真正核心,其实就是“价格战”和“行业暴利”。 那么,“眼镜直通车”究竟是不是在“大搞价格战”?眼镜行业暴利究竟如何呢? 谁在挥舞暴利之手 “20元的镜架,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行情。”这句流行的顺口溜与时不时爆出的“8元镜架卖到180元”、“千元钛架出厂价仅60元”等消息呼应起来,让很多人形成了一个直观的印象:眼镜行业就是暴利! “眼镜行业肯定有暴利,但肯定不是整个行业的暴利。目前眼镜行业的毛利率在50%左右,经营较好的正规眼镜店净利润只有5%左右。”眼镜商会一位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指出,暴利只是个别现象——少数眼镜企业把假货、过时货当真货卖,才会存在暴利。 采访中记者发现,同绝大多数眼镜店老板宣称“纯利润并不高”相对应,眼镜市场的价格体系非常让人“看不懂”:仅镜片一项,有些产品其成本连售价的10%都占不到——毛利润往往是是成本的10倍左右。 “我从来不承认眼镜行业存在暴利,但它的毛利确实很高,典型的产品造价低,经营费用高。”司徒尚炎的观点与眼镜商会的看法出奇地统一了起来。他认为,传统眼镜零售业态“三分眼镜、七分费用”,每副眼镜分摊的销售费用过高,才是导致暴利的根源。 司徒尚炎还由此阐述了“没有打价格战”的理由:价格战是在不顾利润的前提下乱降价,我们是在有合理利润空间的前提下追求总体成本的降低,就算是卖10元一副的镜架也有合理的利润,我们打的是成本战略。 “‘眼镜直通车’的优势,就在于只租用月租20~50元/平方米的楼上闲置场所经营眼镜。”司徒尚炎说,“眼镜直通车”租用共4层楼500平方米营业面积,租金仅1万多元,比起月租约2000~3000元/平方米的中心旺铺,租金只有1/60~1/100。这对于“三分眼镜、七分费用”的眼镜零售业来说,至少降低了90%以上的租金费用,这就是我们敢打“平价”的资本。 记者为此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针对目前眼镜行业价格虚高以及暴利阴影不散等现象,他们分析指出,全国的传统眼镜零售方式,主要存在着三大弊端: 一是租用旺街旺铺的经营方式,使铺租成本过高,而带来眼镜售价畸高、高毛利、低纯利现象,不高价不足以维持生存,“百元眼镜是常价,千元以上才有利润”;二是传统眼镜店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品种少、可选择性小;三是由于眼镜市场竞争不成熟,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透明,消费者对品牌认知模糊,容易导致出现许多消费者糊里糊涂听信零售商推销等现象。 “挥舞暴利之手的有少数眼镜商家,但更多则是这个行业和这个行业的传统经营业态!”上海某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高成本、高毛利、低纯利”的传统经营模式,与新生的突破性的业态之间存在冲突,这是“封杀眼镜直通车”事件的根源,“但它对整个眼镜行业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的确,说某一家眼镜店存在暴利可能冤枉,但说整个行业存在暴利却不为过,毕竟,一个行业由来已久的积习和弊病,并不是某一家眼镜店能够扛得起来的。 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危机确实是一个契机,也意味着一个转机,但风雨过后是不是阳光灿烂,眼镜行业能由此完成一次跨越,能在今后非暴利的阳光下走得更好么?我们拭目以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