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财经:中日能源之争无赢家 要考虑双赢原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 16:46 《环球财经》杂志 | ||||||||
背景新闻: 日前,加拿大艾芬豪矿业公司与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签订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建立战略联盟,携手在蒙古南部戈壁地区联合开发“松石山”铜金、煤炭工程,并提供运输、电能和其它基础设施相关服务。日本由此首获蒙古最大矿藏的开采权。此前,中国公司也曾希望同艾芬豪公司联合开发蒙古国“松石山工程”,但艾芬豪最终选 本刊特约撰稿人 赵文斗/文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井物产很可能会一只脚陷入难以自拔的投资“泥淖”。蒙古国也很可能会重蹈俄罗斯石油管道的“危险游戏”的迷局之中。 国际评论认为,日本此次胜出,标志着中国在与日本的能源争夺战中,继输掉俄罗斯石油管道竞争后又输一棋。但笔者认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企业为政治埋单 日本企图以“能源外交”的方式施展这一政治野心已是昭然若揭。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工程和类似“松石山工程”这样的特大型能源开采项目,无疑被选中作为“突破口”。世人,包括多数国人都认为中国在与日本争夺国际能源战略要地上连输两局,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笔者认为,俄罗斯、蒙古和日本是在玩一场高风险的“政治游戏”。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前途莫测,陷阱重重。 就以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为例。从起始上说,关于日本开发前苏联远东地区石油问题并非是针对中国的,而是日苏关系和现在的日俄关系全局中的一盘大棋。 为了换取前苏联和现俄罗斯交还北方四岛,双方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和实现双边关系全面正常化,日本私下一直酝酿以1000亿美元的巨资,包括开发远东石油在内的日俄经济合作计划。只是出现了中俄石油合作谈判之后,日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才呈现了明显的中日争夺的色彩。 日本直接参与这个项目,立马提高了俄罗斯的身价,俄罗斯乘机向中国提出苛刻条件,使本已达成谅解、并已进入商业性谈判的中俄谈判被俄方翻盘。虽然最近俄方推出折衷管道方案,但总体有利于日本,这是事实。但日俄经济合作的全局并无实质性进展。为什么? 尽管像三井、三菱、住友等老牌帝国主义垄断资本集团有着为国奉献的武士道精神,但最终决定企业命运的是经济效益。 也就是说,从俄罗斯远东石油产地铺设数千英里的石油管道,然后从纳霍德卡港再装船运输到日本国内的石油用户,可以说是世界上成本最高的能源一旦投产势必造成巨亏。如果为了政治的需要,所有建设、管道维护的投资全部由政府负担,则企业可以做出部分牺牲承担这样的项目。如果政府做不到这一点,则企业绝不会拿自己的命运去参加这种政治游戏。 笔者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期间,一直关注这一问题,在反复了解日俄之间能源外交为何迟迟没有进展之时,日本的当事者毫无例外地回答,除了国家政治需要之外,对企业来说,这样的项目不具备任何现实的可行性。 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在日本的海外能源资源战略之中,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原油,只具有50年以后的潜在战略预备基地的条件。即使说在可预见将来,在不发生日本发动全面对外战争的情况下,俄罗斯石油对日本的吸引力很小很小。 一场政治阴谋 笔者向读者提供另外一个事实。 就在国际视线关注中亚战略地区油气资源争夺战打响的同时,就在中日俄远东石油管道谈判乱得不可开交的另一方面,由日本投资勘探开发的俄属萨哈林群岛的油气开发已经完成商业化。萨哈林油气的输日管道的铺设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大喊大叫地在俄中能源合作上搅局,完全是一种政治阴谋。 另一方面的例证,可以说明日本政府包括日本企业的确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项目上奉行一种“遏制中国”的政策。一是三峡水库的建设,日本政府采取无理取闹的做法,反对中国三峡建设。三菱电机集团在参与三峡招标时公然采取要挟的手段。第二个例子是西气东输工程,日本包括企业在内一直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和做法。 蒙古国松石山工程也是如此。如果这个项目投产,如果其产成品完全在蒙古国内销售或部分销售俄罗斯,就可以认为,加拿大、日本企业是赢了这场竞争。即使如此,中国除了没拿到这个投资项目之外,尚无其它损失。如果其产品要销往国际市场,至少运输一项要经由中国国土,则该项目成败的主动权完全操在中国手中。 日本传媒为什么很少报导萨哈林油气输日项目,是因为这个项目完全在日本掌控之下,俄罗斯无法玩这张牌。对于中国来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日本右翼政治家在这个问题上无文章可做。 日本无胜算 对于在三峡工程和西部大开发问题上,中国政府清楚地知道日本政府和企业的不合作态度。但中国的改革开放并非仅仅是对日本的开放,日本的消极和暗中破坏,丝毫无损于中国的和平发展。 这是因为,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专家评估,在长距离管道输油、输气项目中,管道长度超过800公里,在经济效益核算时就属于亏损项目。要达到合理的投资效益,可以通过油气产品的终端价格来补充。如三峡水库的西电东送,由于输电距离过长,60%以上的电能在输送中耗尽。 西气东输也是如此。输气距离每增加一千公里,生产成本要提高一倍。这两个项目的高成本之所以能被有效地消化掉,一靠产地提高产能,二靠终端出口价格较高。换句话说,这两个项目都因为有着足够大的市场需求,才产生了好的经济效益。 反观日本,日本尽管有强大的资本实力,但没有一个像中国、美国这样的大市场,这是日本在“能源外交”上除了资本实力充足这一点之外,并无胜算的主要原因。 在中日俄石油管道项目的角斗中,俄罗斯似乎是个大赢家,坐收渔翁之利。日本高利诱致,得到了俄罗斯的承诺,但这个项目能否进行商业化运营,仍然是个未知数。 其实,中方只要在现在宣布完全中止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就可以取得釜底抽薪的效果,至少可以把日本晾晒在一块冰冻的荒野上。这场竞争就会变成日俄之间几十年难以下完的棋。 谈到“能源外交”,确切地说,中国需要一个长远的目标清晰的“资源战略”和“发展战略”。不要像这几十年这样,病急乱投医。 单就国家政策来说,笔者赞成中央现在提出的对外经济合作互动互利双赢的原则。这个原则,应贯彻到政府各部门、各对外经济合作的大企业中去。最基本的准则,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企业赚钱才是企业国际合作的目的。不要为一时的“友好”、一时的“政治需要”而牺牲国家利益,不要让企业去完成“政治任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