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联动双刃剑 可能会轮番涨价引发恶性循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 09:27 南方日报 | ||||||||
市场热议已久的“煤电联动”方案终于尘埃落定。 动机 暂缓发电企业成本压力之痛
煤电联动的启动,可以说暂时缓解了发电企业成本压力之痛。去年以来,煤炭资源、运力市场竞争激烈,煤炭及其运输价格一路飙升,年末市场煤价比年初上涨了45%-50%(秦皇岛离岸价从305元/吨上涨到445元/吨);秦皇岛-广州航线市场海运价格也从年初的48元/吨上涨到最高峰的125元-130元/吨。由于2004年的上网电价是根据2001年的煤炭价格基础制定,煤炭资源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变化压力就直接落到发电企业身上。 以发电量占全省四分之一的“发电大户”——粤电集团来看,2004年虽然有国家统配煤炭指标1300万吨,但其中只有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大同煤矿集团等特大型煤矿企业的638万吨合同可以按电煤价格执行,其余中小型煤矿企业基本不执行国家订货政策,或者不履行合同,或者要按市场价格修改合同后执行。仅此一项增加粤电集团成本负担17亿元,集团旗下部分电厂出现整体经营亏损。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煤电联动方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煤价格上升对火电企业带来的成本冲击,火电企业要通过自身努力消化30%的煤价上涨压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成本压力。 担心 引发整个市场价格上涨恶性循环 煤炭早就走向市场,而电力体制改革是最近两年才起步,价格至今由政府管制。改革进程的不一致,导致处在一个产业链条上的两个行业在价格上的矛盾愈演愈烈。而煤电联动有利于化解煤电两个行业价格的矛盾,缓解能源紧张。 但是有电力专家指出,对于煤电联动不可寄望过高。煤电价格联动,只能说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适度缓解电力企业成本压力,保证电力供应的一个权宜之计和过渡性办法。这个措施与市场取向的改革是背离的,看起来好像是与市场波动及时挂钩,但其主体是政府,是一种计划的手法,是在没有更好办法化解矛盾的情况下而采取的一种无奈之举。 一些电力企业人士认为,对于饱受“缺煤”、“劣煤”困扰的火力发电厂来说,随行就市的市场煤价遇上国家控价的计划电,矛盾自然异常尖锐。实行“电煤价格联动”,电厂理论上按照市价买煤多了一些操作空间,但这项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按照价格联动的有关指导性意见,电力企业要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不断地“联动”下去,有朝一日可能会“消化”不了。 作为老百姓,更担心的是这种半市场、半行政的方法会不会导致煤与电轮番涨价。办法规定发电企业要承担煤炭价格上涨成本的一部分,但谁来监管、监管是否有效?不管怎么说,在能源紧张一时不可能缓解的大背景下,联动的结果必定是煤、电价格的上涨,消费者负担加重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煤电价格轮番上涨,就会造成市场价格信号失真,可能引发整个市场价格上涨的恶性循环。 出路 加快电价市场化改革 专家指出,现在电力竞价上网根本不具备条件,在不具备电力竞价上网的情况下推行煤电联动不是真正的煤电联动。 纵观煤电“联动机制”,其要点有三:一是用于发电的电煤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8%以内;二是电煤价格累计上涨5%时,电价相应上涨一次,但农业电价、居民电价等保持相对稳定;三是煤炭涨价的30%由电力企业内部消化。应该说,这一政策设计的本意是利用价格杠杆,调控煤价和电价,防止煤价、电价大幅度的波动。同时,给煤炭企业、发电企业一定的价格上涨空间,以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这一角度上说,“联动机制”既有可行性,也有合理性。 但是,如果从另外的角度去解读,可以看出“联动机制”存在的种种不足。比如,煤炭价格上涨后,除发电企业自行消化部分外,至少有70%的涨价因素要转移到电价上面;再比如,价格控制无法解决煤炭供应的“量”的问题。一旦煤炭企业不满意8%的涨价幅度,减少甚至停止电煤供应,发电企业还是要买“议价煤”、“高价煤”。到那时,电价该不该涨、怎么调控,又将成为难题。还有,“联动机制”的调控对象主要是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而电网和运输行业几乎是旱涝保收,坐享其成。在同一政策框架内,不同的利益主体苦乐不均,这不利于政策的贯彻落实。 有电力专家认为,要想根本解决煤电供应紧张和价格之争,关键是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实现竞价上网,形成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最终形成市场化的“煤电联动”。 本报记者 陈韩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