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全球财经观察》2005 > 正文
 

iPod的挑战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 18:36 《全球财经观察》

  苹果正在从自成体系的“封闭”走向有节制、有选择的开放。但是没有人可以预测这些努力到底能够让苹果iPod的领先地位保持多久。 

  文|邵娟

  为了打发上班途中无聊的时光,摄影记者阿尔斯泰尔戴利买了一台数字音乐播放器。
出人意料的是,他买的不是苹果的iPod,也不是其他品牌的播放器,而是SPVC500智能手机。

  在戴利看来,尽管智能手机的存储容量只有iPod的几分之一,但音响效果一点也不逊色,而且价格也比iPod便宜一大半。此外,它还是一款相当不错的PDA。“这意味着,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用随身携带手机、iPod以及PDA了,一款智能手机已经足够用。”

  “这些新款音乐播放器虽然尚不能威胁到iPod的地位,但是未来iPod面临的竞争将十分激烈。”诺盛电信咨询分析师韩小冰表示。根据波士顿科技研究公司Yankee Group的调查,到2008年,通过手机购买移动音乐服务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近29倍,达到3.50亿美元。

  这种消费迹象或许是苹果创始人和CEO史蒂夫乔布斯最不愿看到的。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来自业界以及市场的各种挑战,还是让他和他的苹果在全线飘红的业绩上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不禁要问:随着音乐播放器的推陈出新,iPod是否将被其他产品取代?这只明艳的苹果究竟还能红多久?

  谁都想干掉苹果

  看着iPod一路攻城略地,迅速成为数字音乐播放器霸主,所有曾经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纷纷磨刀霍霍,宣布要把苹果拉下马。

  “创新、三星、iRiver等国际数码巨头的战略重点开始向微硬盘型MP3倾斜。预计2005年,融闪存型MP3和硬盘型MP3于一炉的4G和5G微硬盘型MP3将会大行其道,成为中高端MP3市场的主流。”赛迪顾问消费电子咨询事业部总经理徐晓新称。

  索尼计划在今年推出一款比iPod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并希望借此颠覆苹果iPod音乐播放器的王位。25年前,索尼曾靠Walkman改变了全世界收听音乐的方式。“苹果的成功就在于推出了简单易用的产品,我们也已经制定了重新成为便携式音乐市场老大的计划。”时任索尼公司主席兼CEO的出井伸之曾表示。

  3月8日,索尼针对iPod一举推出了7款网络随身听,试图在消费电子市场上重夺失地。索尼欧洲个人音频部门总经理Gregory Kukolj表示,“网络随身听的售价虽然仍旧比iPod Shuffle要高,但是它拥有显示屏,并且充电3分钟就可以使用3小时。”

  苹果另一个强大的敌手是韩国三星,它对手机市场似乎有更大野心。今年,三星计划推出几款整合了音乐播放器功能的手机,这种手机具有环绕立体声,远程遥控按钮以及导航键。三星称,不久之后,绝大部分手机都会安装便携音乐播放盒,可存储数百首歌曲。“2005年,音乐将推动手机的销售需求,”三星电子中国总部营销总裁许淇烈如是说,“从全球范围来看,三星MP3所面临的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苹果。”

  现在,三星已和美国电信运营商达成协议,为Sprint、Cingular以及T-Mobile公司手机用户提供音乐服务。三星的竞争对手LG和 Pantech也进入了手机音乐市场。韩国SK电信公司的高级主管Shin Won Soo称,“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用户在手机上听音乐,而不是在音乐播放器上。”

  也正是可观的市场需求,使这场围绕“苹果”展开的角逐更加惊心动魄。2004年底,新加坡创新科技突然发力,向微硬盘MP3市场投注1亿美元。 “创新在新加坡的市场占有率早已超过苹果,达到了70%。”创新科技创始人沈望傅宣称,“我们拼死都要赢。”

  从表面上看,是创新向苹果吹响了号角,然而隐藏在幕后的真正挑战者却另有其人。实际上,创新最有力的支持者是苹果的噩梦——微软。对微软来说,尽管苹果已经凭借iPod和iTunes音乐服务在数字音乐市场上遥遥领先,但微软绝对不会心甘情愿地只在赛场外当一名观众。而全球几乎每一位商业人士都清楚,假如微软看上了某个领域,那它一定会成为这个行业里最危险的杀手。

  “我们会和微软密切协作,集团的目标已经下达,即拿到40%的份额,把苹果抛在后面。”创新科技中国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层管理者称。在微软的支持下,创新今年将推出全系列产品,并在年终推出有望取代MP3的MP4。当其他公司也掌握了数字音乐技术,苹果将不再与众不同。

  一只“自恋”的苹果

  而在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下,苹果一向秉持的封闭式产业结构,显然成为更加不利的因素。

  “苹果太自恋了,这是它的致命伤,也许会让它重蹈覆辙。”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总裁杨兴平认为,如果不采取相应行动,苹果可能面临再次被这个繁荣市场边缘化的厄运。

  如果没有合作策略上的“短板”,今日的苹果也许会更强大。苹果在计算机厂商中是相当独特的一家,因为乔布斯始终坚信,只有一种“疯狂的伟大”的独创性,才是保证公司无往不利的制胜法宝。

  也正是在“疯狂的伟大”的指引下,苹果选择了自成体系、特立独行的“封闭式”发展道路,独享Macintosh操作系统,很少把它授权给其他厂商,目的是控制硬件和软件。尽管它可以向用户提供“最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软件、内容以及服务,但这既是最大的优势,也是其软肋所在。  为了避免直接竞争,乔布斯为iPod播放器和iTune音乐商店建立了单一对应的关系蜒除了iTunes在线商店之外,iPod播放器将无法在其他任何下载站点上运行;而除了iPod播放器之外,iTunes在线商店也无法和任何其他音乐播放器兼容。

  截至去年9月,苹果的iTune已经以每首0.99美元的价格售出了1.25亿首音乐曲目,占据在线音乐市场70%的市场份额。到今年1月份这个数字已经达到2.5亿首,预计今年将给苹果带来超过4亿美元的收入。“iPod+iTunes”这一模式在未来几年内仍将大行其道。

  针对于此,微软高举开放的旗号以对决封闭。2004年9月,微软推出了名为MSNpMusic的在线音乐服务,强调从MSN上下载的歌曲可以在大约60种播放器上播放,言外之意将苹果的一揽子对手都可招至旗下。

  在高科技世界里,标准是确保兼容性的唯一途径,这也是消费者所期望的。尽管苹果公司因设计优雅、紧密集成的产品受到称赞,但它要想长久控制这一市场显然不太可能。

  也许忠实的iPod用户转而选用其他数字音乐播放器的可能性不大,但苹果也不能过于自信。“我希望是苹果的终身用户,但也担心有一天苹果会失去领先地位。”iPod的一位拥趸说,“尽管目前我不会选择其他产品,但说不定将来还会有更酷的出现呢?”

  苹果还能红多久

  尽管索尼和微软等巨头分别对MP3播放器和在线音乐市场虎视眈眈,但毫无疑问,就目前而言,iPod和iTunes还是各自行业的龙头老大,苹果手里仍把持着全球数字音乐市场上的多张王牌。除了唯美的外形外,苹果还拥有响当当的品牌,最强劲的发展动力以及乔布斯的个人魅力。  与此同时,随着播放器领域竞争的加剧,乔布斯也已经意识到不能总是孤军奋战。为避免重蹈覆辙,苹果开始变得灵活,其中最大的措施就是让iPod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和IBM兼容型个人电脑。随后苹果还让iTunes点唱机软件和网络音乐商店能够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从而使得iPod所面临的市场空间更为广阔。

  苹果还与竞争对手惠普签订了一项协议,由后者在惠普品牌之下转售iPod音乐播放器。另外,苹果又在近期表示,不排除与其他文件储存格式或设备兼容的可能性,尽管它现在还没有这么做的具体计划;此外,苹果还指出iPod也能够播放以常见的MP3格式储存的歌曲。而这些在过去显然都是难以想象的。

  苹果对音乐手机的出现也并非无动于衷,去年夏季就宣布和摩托罗拉携手研制与iTunes音乐商店配套使用的手机。对于苹果来说,此次的合作可以说是轻而易举,惟一需要亲自动手的就是对于手机平台iTune软件的些许修改,成本自然低廉了许多。而如果在摩托罗拉这块试验田上取得了预期中的效果,乔布斯或许也会向其他手机制造商伸出橄榄枝。

  不过,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传播与公共事务部总监杨伯宁并不准备就此事发表意见,称一切要等产品面世后才会有说法。

  还有一个苹果不愿承认的事实,那就是它自己也在悄悄研发智能音乐手机。杨兴平曾经是iPod操作系统研发团队中的一员,他在回国创办了多普达公司后一直与苹果的设计师保持着联系。他向《全球财经观察》透露,iPod操作系统本身就有集成通讯功能,只不过苹果多年来一直没有开发而已,现在进行研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杨兴平并不太看好苹果的新业务,“苹果之前没做过手机,技术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做手机通常受制于运营商,以乔布斯强烈的个性,未必能和运营商相处融洽,所以不一定能做好。”

  然而不管怎样,苹果正在从自成体系的“封闭”走向有节制、有选择的开放,试图使自己变得更灵活,更具人情味,至于这些努力到底能够让苹果iPod的领先地位保持多久,没有人可以预测。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