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解决电荒关键是多用市场调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 04:13 第一财经日报

  程实

  天气热了,电荒还会远吗?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逐渐到来,电力不足的能源瓶颈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日权威部门预测2005年全国电力需求将增长13%,用电量将达到24560亿千瓦时,全国电力缺口将达2000万至2500万千瓦,电力供求的紧张局势依然如故。

  面对电荒,拉闸限电、节能节电这些以崇尚节约、抑制需求、加强调控为特征的手段似乎一直是主流应对措施,而这些措施无不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其实,电荒不是中国的特产,世界的每个角落,有电的地方就有电荒,就连电力系统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就在两年前,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一次史无先例的大面积停电。出乎一般人意料的是,美国政府并没有强令节约,而只是号召性地呼吁民众减少用电量。为什么同样是电荒,美国与中国的反应却是如此大相径庭呢?答案很简单,两者的市场化程度不同。

  从美、加大面积停电的结果来看,美国的电是“供不应求”了。需求大于供给,必然会导致价格的上升。所以,美国的电作为一种商品服从于市场规律的结果就是涨价。价格上升,供给自然多了,需求自然少了,美国老百姓为了少支付些电费,只好将花园、游泳池这些“灯火通明”之处的灯关上几盏。

  反过来,如果单纯使用行政干预来解决用电问题,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如果政府抑制市场作用,控制价格上升,那么,需求不会有任何变化,人们还是该用电的地方用电,不该用电的地方也用电,其结果必将是电力系统不堪重负。如果政府不控制价格,而是对人们的用电额度进行限制,那人们可能会在用电时悠着点了,但就算省着用,要是那有限的额度还是不够的话,人们会怎么办呢?要么是高价从别人手里买用电额度,要么干脆就无视这个所谓额度,当一只自由的“电耗子”,而这就有悖于行政干预的初衷了。

  或者,政府干脆就通过各种干预让另外一种能源取代电力。比如,大家都来点煤油灯,放弃使用电灯。这样虽然可以解决电力危机,但能源危机并没有消除,只不过由电力危机转化成了煤油危机的形式。

  所以说,从治理措施来看,解决电荒难题关键是多用市场调控,少用计划调控。但治理电荒毕竟是船到桥头、车到山前的应急措施,是短期内缓解电荒负面影响的被动选择。然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夏荒之后是冬荒,冬荒之后又是夏荒,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影随形的“硬性电荒”呢?答案依旧很简单,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从电力需求来看,经济高速增长使得需求骤增。虽然中国经济增长向来被惊羡为“神话”,但中国目前走的还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式增长路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代价是:中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粗放式”增长的背后是地方政府投资饥渴导致的制造业、建筑业投资膨胀的结构性经济过热。正是在GDP崇拜这种不科学政绩观的引导下,计划式的投资高涨带来了电荒后遗症。因此,从电力需求看,市场化理性投资的缺乏使得需求泡沫不断膨胀。

  从电力供给来看,市场化程度低下造成了电力供给不足的尴尬。在电力供应“发、输、配、售”四个环节,除了输电具有一定的天然垄断性外,其余三个环节都不具有自然垄断性,在我国虽然实现了厂网分离,但在发电环节,脱胎于同一母体的电厂、电网另立门户后需要一定的磨合期,而且发电行业缺乏民营资本的进入,市场化程度不够;在售电环节,竞价买电尚不成熟,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难以发挥效力。因此,在“发、输、配、售”四个环节中非自然垄断属性的“发、配、售”三环节未实现彻底市场化的情况下,电力供给缺乏在所难免。

  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与电荒的“致命邂逅”。而市场化程度不足是造成电力市场需求和供给扭曲的根本性原因,在长期内,唯有不断加强市场化改革的力度,才能永远和电荒说再见,才能真正不需要年年为治理电荒而煞费苦心。(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