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纺织品受制欧美特保 贸易增长方式需转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 09:05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本报记者 张翼鹏 “接单还是不接单”,这是参加第97届广交会第一期的2352家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普遍困境。本届广交会是世界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之后的首届广交会,人们所期待的种种利好并没有如期显现,相反当前欧美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措施却如阴霾笼罩。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深层矛盾由此更加凸现,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
企业如履薄冰 商会纷纷支招 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自行启动对从中国进口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及化纤制内衣三类服装的特别限制措施程序。两天之后,4月6日,欧盟公布了“对出口欧盟的中国纺织品采取保障措施的行动指南”。广交会开幕之前,美、欧采取这样的行动,意味很明显。对此,很多参加广交会的纺织服装企业担忧,美国很可能将于5月底、6月初开始设限,届时提前签下的订单可能无法出货。 受此影响,纺织服装企业展位前来洽谈的美国客户明显减少,下单的更是谨慎。为了规避风险,国内企业纷纷把6月作为接单的分水岭。很多企业的营销人员告诉记者,对可能设限产品他们只敢接6月份以前的订单;对于6月份以后的订单则尽量绕开欧美市场,着力开拓新兴市场。 中国纺织品出口商会在广交会期间对企业发出建议:企业对设限产品的出口可以参照去年的出口量接单,而且应小批量、多周期,尽量回避远期大单,同时要充分应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衍生工具抵御风险。另一方面,该商会还强烈呼吁所有经营裤子、针织衬衫和内衣裤的国内企业采取行动,向美国商务部网站递交评论意见,充分表达本企业的反对呼声,从而推迟美国设限时间。 纺织品出口量增价跌 转变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美欧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源于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速加快。2004年全国纺织品出口总额951.3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额的16%。据海关总署统计,2005年1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95.56亿美元,同比增长27.19%。但是在出口量大增的前提下,出口企业获得的利润却没有相应提高。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姜哲说,市场的信号已经强烈反映出: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增长方式必须改变了。仅仅满足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在供应链中从事附加值最低的环节的话,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将难以走出困境。 本届广交会期间,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发布了国内首部《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白皮书》。书中称:中国今年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面临严峻挑战,外部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内部出口秩序堪忧,低价竞销、无序竞争将使对外贸易面临恶性循环。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赵玉敏在《白皮书》中撰文说,由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纺织服装产品供应链中一直处于低端地位,而进入供应链高端是配额取消后该行业面临的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企业要转变增长方式。 走访广交会的众多纺织品企业,记者最突出的感受是无论品牌企业还是无名企业,无论大订单还是小买卖,大多仅仅是贴牌生产,贸易伙伴是国外的批发商。如此一来,产品供货价只是海外零售市场的十分之一,无法进入供应链高端的产品分销、营销甚至零售环节。 要往高端走,就要开拓自己的出口营销渠道,扎实推进自有品牌,尝试电子商务等等。“转变增长方式的立足点,都要考虑企业自身实际和利润核心。”姜哲在与记者交流时,再三提醒要以企业为本。因为无论品牌战略还是营销尝试,对国内企业来说都是艰难的拓展,但不为不行。 转移战场需细加斟酌 “走出去”应适时而动 今年一些欧美采购商在广交会接洽时经常打探另一信息:在东南亚有没有设厂?他们更希望与在国外有投资的中国纺织品企业签合同,从而转移贸易风险。在这种背景下,“走出去”成为很多政府官员和商会人士对企业的建言。但是与企业人士交流之后,记者发现,“走出去”对很多企业来说时机并不成熟。 广东的一家纺织品企业在越南投资后铩羽而归,说到原因,他们告诉记者:由于在越南做的同样是贴牌生产,利润率不高,加上投资环境的变数导致投入成本超出预料。如果简单地转移阵地,同样利用东南亚等地的低廉劳动力做低端加工,对企业来说,是国内发展道路的重复,难以走上新台阶。 企业人士告诉记者,“走出去”更多的意义是尝试在条件较为成熟的国外市场介入分销、营销渠道。但是这也受制于当前国内服务业尚未走出去的困局。金融、保险、法律、营销等行业的配套服务跟不上的话,生产企业独行天下的可能微乎其微,付出的投资成本代价更大。因此一些企业选择先在国内市场上尝试品牌建设、营销拓展,加紧人才和资本的积累,待时机成熟再走出国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