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高速发展期 中国汽车制造合资之路怎么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09:19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4月19日,上海国际汽车展开幕前两天,长安、福特、马自达三方宣布合资的整车项目在南京启动,并共同新建为其配套的发动机工厂 刘文波 ●虽处于高速发展期,但中国汽车业还是以生产组装外国品牌的产品为主
●只有当中国企业开始进行自主产品开发时,通过合资获得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才向中国企业扩散 ●上海国际车展上,没有合资背景的奇瑞、吉利等汽车厂商,推出了自己的亮点:概念车、氢动力等等。这些亮点,或许代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希望 长江串起福特中国生产线 长安、福特、马自达三方合资的南京整车项目建设场地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预计一期年生产能力为16万台,新发动机厂项目计划占地29万平方米,年产35万台。 业内人士认为,三方中最大的赢家是国际汽车巨头福特。它是马自达汽车的最大股东,拥有其33%的股份。此次在南京设厂完毕,福特已完成其长江沿线的布局,上游的重庆、中游的南昌、下游的南京都有其生产基地。在福特的长江布局中,重庆是生产高档轿车的启端,南昌则是商用车、卡车基地,整车和发动机两大项目,构成了福特南京基地的核心。 此前,在国际汽车巨头纷纷来到中国投资的竞争大潮中,福特行动迟缓,前几年远落后于大众、通用、本田等巨头。近来,福特迎头赶上,动作频频。随着沿江生产布局的完成,福特拥有了一条依托长三角这个汽车零部件集散区、背靠上海的福特采购中心的“黄金链”,为配合这条“黄金链”,日前福特把营销和采购部迁至浦东,并准备在今后把旗下的子品牌包括金融公司等逐渐迁入上海,形成新的管理体系,上海将成为福特的信息中心和金融中心,长江串起了福特在中国的汽车生产线。 有趣的是,凡是福特长江战略中各战役的所在地,都有他们对手通用的影子:通用控股20%的日本铃木汽车在重庆和南昌有合资汽车企业,控股49%的日本五十铃汽车在重庆和江西分别有庆铃和江铃合资汽车企业,控股20%的菲亚特汽车公司也在南京分别有南京菲亚特和依维柯合资汽车企业。国际汽车巨头为何在中国遍布生产基地?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刘遵义在复旦大学讲演时认为:“西方国家汽车基本普及,需求增量有限,而中国未来对汽车的需求量惊人。同时,在中国生产汽车的制造成本又非常低。” 皖浙苏各探各的道 南京曾是中国八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安徽、浙江的汽车产业异军突起,江苏汽车产业则相对发展停滞,看着安徽的奇瑞车、浙江的吉利车卖得如此火爆,江苏人着急了。此次长安福特整车和发动机一起落户南京,对江苏的汽车产业是个推动。 三省的情况不尽相同。江苏汽车产业发展之路,差不多是全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缩影———走合资之路。原有的国有汽车制造企业和国际汽车巨头合资,引进技术和管理,大量生产外资品牌的汽车。走这条路的,还有一汽、二汽、上汽。安徽的奇瑞和浙江的吉利则另辟蹊径,近几年发展也很快,一举成为国产品牌车中的新锐,自主研发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的奇瑞汽车公司是一家年轻的汽车厂,1997年成立,1999年第一辆车下线,而2003年销量就做到了9.2万辆,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些轿车厂的两倍。而且奇瑞没有任何外资背景,以“民族品牌”自立。目前奇瑞能做到一年推出三款新车型,依托的是自身的4400人的研发队伍,其中不乏高薪引进的高技术人才。 而浙江吉利则是民营汽车生产的代表作。这家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2年,吉利由摩托车制造转向汽车制造工业;第二阶段从2002年至今,吉利开始从一个家族式企业向管理型企业转变,同时通过整合中国汽车工业的业内资源,大大加快了自身技术能力的发展。吉利近日新推出的中级车自由舰是吉利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全新产品,定价只有6.98万元。吉利汽车这几年的销售增长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汽车销售增长率,2005年吉利车月销售量过万辆。在目前国内计划部门划定的轿车“3+6”格局中,吉利是惟一的民营企业。 合资、自主研发两条腿一齐走 在跨国汽车企业大肆扩张之际,中国汽车工业如何发展?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意见。 虽处于高速发展期,但中国汽车工业还是以生产组装外国品牌的产品为主。有人批评中国受到长期保护和支持的重点汽车企业都沉溺于合资模式,不思进取。日产汽车总裁卡洛斯·戈恩曾说:“合资企业的中方合作伙伴对实际经营和管理的贡献几乎为零。”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尽管目前中外双方的股权都是50%,但是在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外方有话语权而我们没有。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实际上已经从知识产权、品牌、产品技术来源、管理、配套、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实际的控制权,而中方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非常少。刘遵义也说,中国的制造品“汗水多于脑力”。像奇瑞和吉利这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只是凤毛麟角。 有业内人士追问,为什么当吉利和奇瑞已经能够通过吸收外来技术知识而开发出新车型的时候,拥有合资企业的一汽、二汽、上汽和其他企业却做不到?为什么中国汽车工业通过合资而积累起来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不能在合资企业及其中国母公司自身开花结果,而是扩散和转移到了没有合资的企业中? 北京大学政府与企业研究所所长路风教授在其研究报告《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中指出,只有当中国企业开始进行自主产品开发时,通过合资获得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才向中国企业扩散。 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能够通过合资引进的技术,并不包括产品开发等核心技术。所以要提升中国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需通过中国企业自身的学习和创新。 正在上海如火如荼举行的国际汽车展上,参展厂商1036家中,中国整车厂商没有合资背景的只有奇瑞、吉利、江淮、哈飞等十数家,有媒体指出这就是中国汽车在世界汽车版图中的真实写照:它们的展位小,设计糙,但它们也有自己的亮点:概念车、发动机、氢动力等等。这些亮点,或许代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真正希望。 华东汽车产业态势(链接) 浙江省:构筑七大核心区块 近日,浙江省经贸委公布了《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划》,根据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发展趋势,构筑七大核心区块,分别为杭州、宁波、温州、台州、金华、绍兴、嘉兴,构筑起沪杭甬、甬台温、杭金高速公路沿线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带,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各核心区块发展的主导产品各有侧重:杭州以汽车零部件、中高档客车、电动汽车等为主;宁波、台州以经济型轿车、汽车零部件等为主;金华以中高档客车为主;温州、绍兴、嘉兴以汽车零部件为主。 山东省:借区域协作迅速崛起 依靠产业协作的方式,山东汽车产业正在国内外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早先无偿赠送给一汽集团的青岛汽车厂正日益壮大,一汽青岛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卡车生产基地之一;赛欧落户烟台,目前烟台基地的生产能力为10万到15万辆,实际年产为3万辆,远期能力将达30万—50万辆。根据规划,到2010年,山东省8个整车生产区和8个零部件生产基地的投资达600亿元,同时扶持相关配套工业发展投入200亿元。 江西省:产业正在做大做强 江西汽车产业规模大,产业集中性强,汽车零部件企业90%以上的产值集聚在江铃和昌河两大企业集团中,配件60%以上由集团内供货。江西是全国16大汽车集团中惟一拥有两大汽车集团公司的省份,在中部地区实力排名第二。江西汽车产业与福特、五十铃、李尔、铃木等多个世界500强组成战略伙伴关系。在未来五年中,江西汽车产业将借助进一步发育完善的资本市场使公司法人股流通,国有股有序减持,与国际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进行股权置换等,实现强强联合。 福建省:闽台合作结硕果 1995年11月,闽台合资的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成立。原本几乎没什么工业基础的福建省,有了东南汽车,一次便生产“得利卡”、“富利卡”两个车型,以低投入、高产出滚动发展的模式引起关注,2003年3月,福建省制造的首款轿车———东南菱帅轿车下线。 福建省在做大汽车方面已建立了三个战略平台。一是省内整合,即整合全省有效的汽车资源,通过集团化,形成福州、厦门、闽西三个产业群;二是国内联合,包括两岸联合和与国内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三是国际合作,包括与奔驰、三菱及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合作标志着闽台汽车工业合作进一步融入国际汽车分工协作体系。 安徽省:主要企业有较强竞争力 安徽省产生了奇瑞、昌河、江淮、扬子等国产名牌汽车,该省汽车产品中经济型轿车、客车及底盘、轻型载货车、微型车、部分改装车和零部件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企业有较强的竞争力。 安徽省汽车企业大部分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短短时间内,生产规模和资产快速增长。安徽省集中力量扶持江汽集团、奇瑞公司等骨干企业尽快壮大实力,鼓励企业加大科研费用投入,江汽集团、奇瑞公司等骨干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力求达到5%以上。联合江汽集团、奇瑞公司等企业的技术力量,通过产学研结合并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合作,已组建安徽省汽车工业技术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安徽省汽车行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步伐,逐步培育和提高自主开发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