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不按常规出牌 日本钢铁企业的苦肉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 13:27 《中国投资》 | |||||||||
○ 田 禾 目前国际铁矿石谈判的格局是:供应方为国际矿石三巨头——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布鲁肯希尔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需求方为日本钢铁企业、欧美钢铁企业和代表中国钢铁企业出阵的宝钢。
按以往形成的惯例,整个谈判并非供需双方在一个谈判桌上共同进行,而是供方的三巨头和需方的三代表分别进行。如果其中有一家谈定价格,其他谈判就中止,双方都接受这一价格作为当年铁矿石的标准价格。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中国2004年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61.09美元/吨,这个消息意味着中国钢铁行业在2005年每进口一吨铁矿石将要多付出约40美元。目前,铁矿石涨价不仅影响了钢铁行业的发展态势,对于与之相连的七大产业也造成不小的冲击。同时,此事也引发了众人对国内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争夺“话语权”的思考。 中小钢铁企业遭遇“洗牌年” 虽然钢铁企业对于铁矿石大幅涨价早有准备,但是来势汹涌的涨价风潮仍然令国内钢铁业感到沉重压力。据了解,我国钢铁企业普遍认为铁矿石的涨价幅度在30%~50%之间是心理底线。面对71.5%的高位涨幅,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超出了国内钢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很高。河北、广东、山西、上海等地的一些钢铁厂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达到50%,而宝钢的依赖程度可能达到90%。根据2004年的数据,我国进口各类铁矿石总量约两亿吨,如果按70%的涨幅,在总量上将增加成本260~300亿元,占2004年钢铁行业利润的30%~35%。 铁矿石大幅涨价对国内钢铁企业效益产生的影响无异于十级地震,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广大的中小型钢铁企业。毫不夸张地说,铁矿石的涨价使中小钢铁企业提前体味“洗牌”的苦楚。光大证券研究所的赵志成说:“小钢厂没有资格跟铁矿石供应商单独谈判,它们更多是从中间贸易商手中购买,所以进口铁矿石大幅提价将令它们的生存更为艰难。”中小钢铁企业无法将成本抬高的部分转移到产品价格方面,只能自己承担成本上升所带来的损失,最终将导致利润大幅度降低。此外,国务院已禁止许多小型钢铁厂进口铁矿石,这些企业将面临“断粮”的境地,不得不将眼光投向国内,如此将导致国内铁矿石价格暴涨,而眼下,国内铁矿石的市场价甚至高于今年4月后进口的铁矿石。这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国内无数中小型钢厂,尤其是民营钢铁商的生意将因此受挫,甚至遭遇破产的命运。 相对于即将经历“大浪淘沙”的中小企业而言,宝钢、武钢等国内钢铁大腕虽然也面临利润空间压缩的情况,但是铁矿石涨价还不是致命打击。大钢厂的规模优势明显,要出局也是小钢厂先出局,而小钢厂出局又能给大钢厂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宝钢、武钢等大企业拥有自己的矿山,在铁矿石价格上涨中虽然利润受到打压,但是并不会伤筋动骨。更有人乐观地估计,他们所生产的钢铁产品中高附加值的板材产品所占比例较高,因铁矿石价格上涨推动公司产品成本上涨的幅度要低于钢材价格上涨的幅度,从目前来看,这些公司业绩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提高。例如,宝钢股份日前就发出调价通知,从第二季度开始其产品平均每吨上涨600元到800元。这样的调价幅度与铁矿石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相比,还是有一定利润空间的。 七大产业受冲击 钢铁是其它工业的“粮食”,因此钢铁价格的上涨会对下游行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根据钢协的有关统计,房地产、机械、轻工、汽车、集装箱、造船、铁道、石化等行业近年来一直占据主要用钢前八位。而除铁道业外,其余七大行业中有500余家上市公司将不可避免地卷入钢材涨价的连锁效应中。 在汽车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今天,钢材涨价带来的无疑是负面影响。其中,整车公司的压力要大于零部件公司。整车中由于用钢最多,其中卡车受到的影响最大。而且,从目前市场情况看,通过提高汽车产品价格,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与汽车行业相比,家电制造企业的日子也会变得不好过,从去年中期以来持续涨价的钢材产品中,家电用钢是价格涨幅最大的。家电业对原材料涨价相当敏感,而那些以低成本、低价格战略扩张的公司此次又将首当其冲。而且,家电类公司的主要利润增长点——空调和冰箱恰是最“费钢”的产品。 钢铁无疑是机械工业最主要的原材料,钢材的升价对机械行业的影响,要看各公司所生产的机械产品类型来定。越是精细、自动化程度高的机械产品,成本中钢材所占比例越小,而较为粗糙的框架产品,比例则很大。 而就钢材消费的另一大户——造船企业来说,钢材在其原材料中所占比例高达60%以上,钢铁价格涨势可谓与造船企业息息相关。 石化行业的用钢主要集中在生产与输送两大方面,包括勘探、开采用钢材、输送用钢。由于石化业目前新建项目投产少,设备使用也有其自身周期性,且石化产品不直接与钢铁相联系,因此,尽管石化业用钢基数较大,但钢铁涨价对石化行业并未带来成本上升压力,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房地产业,由于用钢成本在整个成本中只占10%左右,所以影响不会很大。 日本企业为何不按常规出牌 此次铁矿石涨价风波是由日本买家挑起的,涨价同样也让日本的钢铁业及相关产业损失很大。日本钢铁生产商每年大约需要1.3亿吨铁矿石,今年因铁矿石涨价要增加2000多亿日元开支。日本钢铁联盟的一位负责人说,钢铁原料价格上涨造成的成本提高,光靠钢铁企业自身是不可能完全消化的。即使2005年度日本钢铁行业再努力,最多也只能消化1000亿日元左右。 既然日本企业自己也会受损失,为何还是不按常规出牌呢?中国钢协副会长罗冰生预计,2005年中国出口钢材将超过1000万吨,这对传统的钢铁出口大国日本将形成冲击。中国对钢铁的需求量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膨胀期,大幅提升钢铁业制造成本,将扰乱中国钢铁企业的正常发展。新思路咨询公司的蔡国树认为,这是日本在能源领域里向中国发起的又一次挑战,日方企图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挤压中国钢铁企业的生存空间。蔡国树表示,虽然同样涨价,但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美元贬值。由于日元对美元的浮动汇率,使得日本进口成本并不像实际定价的涨幅那么大,这就为日本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回旋空间。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相对稳定,美元的进一步走跌会拉大中国的实际进口成本,中国企业的成本上升速度将超过日本企业。 有业界人士指出,日本企业在同意铁矿石价格如此大幅上调之前,已经做了许多年的“准备功课”——在整个澳大利亚矿区里,到处可以看见新日铁、三井、住友、伊藤忠这些日本公司的名字,他们已经在逐步控制钢铁业的上游产业。因此,日本公司是乐于见到铁矿石涨价的,他们将同澳大利亚人和巴西人一起收获暴增的利润。 但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许中波教授却发表了另外一种看法。他指出:“日本和韩国都没有什么铁矿储量,尤其是日本,本身一点矿石没有,而我们只是进口了总需求量的50%,另外一半需求是国产的矿石来满足。如果日本想提高中国钢铁企业成本的话,那他们承担的成本比中国要高很多。目前日本的板材类钢材比我们国家的产品有竞争力,但我们在三到五年后完全可以达到日本的水平,加上中国大的钢铁企业都差不多拥有自己的矿山,从价格上来讲,我们的竞争力肯定比日本强。因此,我不同意铁矿石进口价的大幅上升是日韩专门针对中国采取的‘价格陷阱’的说法” 。 中国企业应合力争夺“话语权” 令人尴尬的是,虽然是全球头号的铁矿石进口大国,中国却没有进口矿价的话语权。以新日铁为代表的日本强势钢铁企业,一直主导着与国际铁矿巨头的矿价谈判。包括宝钢在内的几乎所有中国钢铁企业,均长期被排除在定价讨论之外,只能依据新日铁谈成的所谓“亚太地区公开价”来签订进口铁矿石合同。可以说,铁矿石进口的数量成就了中国的谈判资格,而进口的无序又使中国人丧失了谈判的主动权。中国钢铁企业冲击亚太地区铁矿石价格话语权以失意收场表明,中国须尽快调控进口总需求,企业之间应合力以争取主动权。 中国钢铁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50%的铁矿石依赖进口。但由于钢铁业集中度不高,各企业原材料采购体系相当分散,致使整个铁矿石进口、谈判与运输等处于无序和被动状态。特别是近几年大量钢铁企业相继建成投产,铁矿石贸易利润空间剧增,个别钢铁原料贸易企业趁市场存在缺口之机高抬价格,助长国内铁矿石价格虚高,从而大大削弱中国在矿价上的谈判主动权。日本、欧洲的钢铁业发展早期,也曾经历中国现在的局面。但当集中度提高、强势企业可以控制市场以后,对上游铁矿石价格的谈判力就增强了。 在中国,尤其在目前产业集中度不高的现实下,要得到与日、欧同等的谈判力,就要一方面以巨大的需求量为筹码,一方面强化体制政令上的统一。 首先,尽快改变进口市场无序化的局面。数量众多的钢铁公司应该以行业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避免相互竞争,共同增强我国钢铁行业在铁矿石进口谈判中的砝码和话语权。国内铁矿石进口商要加强自身的行业自律。建立严格的资源管理和采购制度,组织统一的采购组织,及时转变国际采购模式,以整体力量加重在国际市场的谈判砝码,同时提高采购的透明度,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同时,国家的支持力度和政策也是非常关键的。有关部门在制定行业经济政策时,不要把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置于视野之外。同时国家要加大对矿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国自有矿产资源的开发,这是增加和国际卖家谈判筹码的根本途径。国土资源经济研究室主任吴荣庆认为,国家应该逐渐降低采矿企业如“生产环节增值税”等税收,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走上钢材需求60%实现自给的良性发展道路。 为了规范国内进口秩序,有关部门在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铁矿石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同时与之配套的《矿石进口企业资质标准和申报程序(草案)》已于日前在北京正式获得通过,对贸易商“验明正身”,以防一些企业趁机哄抬铁矿石价格,从中牟取暴利。 虽然此次宝钢失意于谈判桌上,但是,“学费”还是没有白交。我们相信,依靠国内市场的巨大优势, 众钢铁企业团结一致,共同在全球市场不断提高中国的地位, 不久的将来, 中国企业是能够争取到话语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