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商务周刊》2005 > 正文
 

商务周刊:逼宫搅乱大摩 投行巨头前景充满迷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 17:36 《商务周刊》杂志

    亲痛仇快的斗争给摩根士丹利的前景增添了几分迷离

  □文 龚伟同

  一场“逼宫”剧竟能成为推动摩根士丹利股价上扬的利好消息,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诡谲。3月31日,就在被一些人称为“八人帮”的部分前高管们进一步施压要求CEO裴熙亮下
台之际,摩根士丹利的股价涨幅超过了3%。

  当天,包括前董事长帕克·吉尔伯特和前总裁罗伯特·斯科特等在内的8名“前朝遗老”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整版广告,批评裴熙亮领导无方,导致过去5年公司营业收入下降,股价低迷。

  他们的指责并非无中生有。自2000年9月以来,摩根士丹利的股价跌幅已接近50%。在华尔街五大独立券商中,这家广受尊崇的“大摩”如今已沦为股价表现最差。无疑,作为持有公司1%公开发行股份的股东,高管们有权维护其利益。但事情来得好像不是时候。大摩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其利润增长达到了20%。

  表面上看,是裴熙亮自己点燃了导火索。3月29日,摩根士丹利宣布史蒂芬·克劳福德和佐伊·克鲁兹出任联席总裁,取代史蒂芬·纽豪斯的职务。此事引发连锁反应,另外3名高管相继于29日和30日辞职。“八人帮”指出,裴熙亮的人事调整会导致人才流失,于公司不利。

  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八人帮”的发难与高层人事调整之间是纯属巧合还是存在某些前因后果?在刊登“问罪广告”前不久,他们公开了一封写给董事会的信,信的落款时间是3月3日,内容之一就是要求更换管理层。

  大摩表示,公司董事会曾开了三次会议讨论他们提出的建议,而就在距“逼宫”公开化的两个星期之前,大摩刚召开完股东年会。显然,“八人帮”的要求并未得到满足。

  不过,他们的挑战却让裴熙亮感到了威胁。一场潜伏已久的人事地震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此次的人事调整非常微妙。看到史蒂芬·克劳福德和佐伊·克鲁兹被破格提拔,一度被认为有望成为下一任CEO的机构证券部总裁潘伟迪终于失去了耐性,于29日辞官而去。

  潘伟迪的离开了却了裴熙亮的一个心病,同时也暴露出大摩公司文化中阴暗的一面。此前,潘伟迪就曾因为未表达对裴熙亮的忠心而无缘于总裁之位,潘伟迪只不过是公司政治斗争的众多牺牲品之一。早在2001年,为了巩固对公司的控制,在裴熙亮的主导下,当时的总裁约翰·迈克就被扫地出门。

  托德·哈里森曾在26岁就当上大摩的副总裁,是当时最年轻的副总裁。然而最近他痛心疾首地表示,就在他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番时,他却发现了公司用人过程中的一个致命弱点——善于钻营者比能干者升得更快。

  这是一场亲痛仇快的斗争。不少分析师指出,它直接影响到了摩根士丹利的形象和声誉,如果处理不好它将很难止住人才方面的流血,甚至会因此一蹶不振。一些分析师还预测此事可能会迫使大摩董事会考虑出售部分业务甚至完全被其他公司收购。在这方面是有前车之鉴的——莱曼兄弟公司从华尔街的明星沦落为被美国运通收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1980年代中期一场类似的窝里斗。

  也有分析师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出售任何业务只能进一步削弱摩根士丹利的营利能力,而且大摩也会因规模变小而难与对手竞争。标准普尔就表示,如果大摩进行拆分,将考虑调降其等级。另外,不论是裴熙亮也好,“八人帮”也好,也都明确反对分拆。

  “卖身”的前景似乎也不佳。历史已证明,投行被出售,尤其是被商业银行所收购,其结局往往很悲惨。一些分析师指出,大部分的投行并购都会造成人才大量流失。实际上,自2000年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进行一笔失败的巨额并购后,投行与其他银行之间的合并就几乎停止了。

  善良的投资者或许只能寄望于裴熙亮能化危机为契机,重振大摩。不过,如果精于权谋的裴熙亮无法突破其惯性思维,董事会也可能会加入“逼宫”的行列。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摩根士丹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