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本土汽车企业:缺失与发展的平衡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 06:57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黄少华

  “车展让我不舒服!”2004年北京车展刚刚落下帷幕,“汽车狂人”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一番炮轰车展的言论,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他抱怨车展“崇洋媚外”,本土企业花同样的钱却得不到同样的展位;他透露豪华车赚取暴利,坦言不喜欢中国人扭曲的消费观。他说:“作为一个真正的国际性车展,应该突出中国本土品牌和本土汽车企业,这样才能真正体现
出中国举办国际车展的用意。”

  然而,李书福的愿望在今年上海车展再一次落空了,在E1馆里,吉利和江淮、哈飞、华晨、华泰、铃木等企业挤在一块,同样的拥挤、嘈杂,而旁边就是国内大部分观众不“感冒”的汽车零配件展馆。而人类天生对豪华享受和高级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决定了车展中本土企业必须忍耐更多的寂寞。而这一切,让李书福感到莫大的委屈。

  只是,诚如一名观众所说的:“买不起,我还不能过过眼瘾吗?”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车展的意义并不在于买车,而是享受一下高档豪华车的“视觉冲击”,可以说,“看热闹不看门道”是国内车展的一大特点。因此,本土企业要在车展上受到更大关注,消费观念和文化理念的改变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层面。

  另一方面,在国内企业自身的努力下,随着“自主品牌”呼声的日益高涨,发展势头强劲的本土品牌也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在这次车展上,一汽、上汽和北汽分别以“集团军”的规模出现,尽管他们的外资伙伴如大众、通用、丰田等都分别有自己的展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本土企业品牌重塑和自我发展的诉求。

  有人说,顶级红旗概念车应该称得上此次车展的“自主之王”,一汽集团展位因它的到来,也显得熠熠生辉。这款定位于“元首级”坐骑的红旗概念车长度超过6米,延续了三排式坐骑,处处彰显着中国式的尊贵。在北汽集团的方阵里,北汽福田、吉普联手“重拳出击”,加上同一展馆内最吸引眼球的“亲家”奔驰,让人感觉背后韵味缭绕。

  今年来一直处于镁光灯下的奇瑞可谓是“车展英雄”了。是“风动、幡动还是心动”,早在几个月前,有关“奇瑞800万元打造跑车,将在4月上海车展现身”、“奇瑞将在车展展出5款新车”、“B13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设计的MPV”等消息就不断披露出来,其风光绝不亚于跨国公司的豪华车型。展位方面,奇瑞与沃尔沃、福特、捷豹、陆虎等国际著名品牌“同台竞技”,这是荣誉,也是挑战。

  难怪,有媒体认为,“当奇瑞的牌子像红旗一样响亮,红旗的技术像奇瑞一样先进,中国汽车就能大行其道了。”

  此话也许有失偏颇,但说明了一个直观而简单的道理,即对于现在中国的本土企业来说,进一步发展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技术,二是品牌,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专家称,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尤其是汽车市场,品牌血统几乎在消费者选择产品时占到50%的权重,这是摆在本土企业面前的最大难题。而在对消费者的采访调查中,记者也发现,在对产品没有太多了解时,消费者购买什么车型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品牌认知度。一般认为,跨国公司的知名产品具有更大的可信度,安全、放心。

  因此,对于奇瑞人来说,在产品和技术都达到一定水平时,品牌的提升就显得尤为迫切。所幸的是,他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不仅勇于承认和面对,也在积极改变这一现状,打造精品和出口发达国家就成了奇瑞的“赌注”。同样的,顶级红旗概念车也是一汽的“赌注”,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以此为基础的新“大红旗”有望在2008年投入生产,一汽红旗将具备自主研发豪华轿车的能力,真是值得所有国人举杯相庆的事情。

  “中国乘用车品牌竞争力报告”显示,在民族品牌中,奇瑞表现最为突出,总体品牌竞争力排名第6,红旗品牌紧随其后,超过了多数国际品牌。但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技术的提高还是品牌的提升,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过程,是寂寞的,也是痛苦的,更是学习与提高的过程,只有经历不断的否定与自我否定,本土企业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对于本土企业来说,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企业及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第二是拥有良性的利润实现模式;第三还要有基于全员共同认知下的企业文化。李书福说:“奔驰开起来也挺土、挺笨的”、“我是农民,我就是土”,如此率真,令人钦佩。但作为一个民族企业的领导者,李书福的态度却让人不敢恭维。从这一点看,吉利要做“中国的丰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