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啤:命运悄悄改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 13:08 《资本市场》 | ||||||||
《资本市场》 文/本刊记者 杨光润 2004上半年,两家世界啤酒行业排名第一第二的美国AB和南非SAB啤酒公司,对哈尔滨啤酒公司(简称哈啤)的控股权争夺之战,曾一度让这家中国第四大啤酒生产商――陷于热点
该年8月19日,哈啤从香港联交所摘牌退市。之前,哈啤公告称截至该年8月4号,美国AB公司花费2.11亿美元通过要约收购,控制了哈啤99%多的股票。 至此,哈啤成了中国第一家因两家外资股东互夺控股权,而导致从香港退市的上市公司,这让许多削尖了脑袋想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唏嘘不已。 如今,股权之争落定半年多后的2005年3月19日,《资本市场》记者在哈尔滨市只感受到哈啤一如日常的平静,和哈啤厂区周遭略现破败与脏乱的环境。 东北最大全国第四大的啤酒企业哈啤,如今已从著名的老国企变成了美国独资企业。 摄影/杨光润 哈啤还是原来的哈啤 在《资本市场》记者呆在哈尔滨采访的几天里,哈尔滨人对于哈啤的评价还仅限于口味好的口碑上。至于现在哈啤归属谁,谁才是哈啤的老板——记者接触到的人竟大部分含混莫清,模糊不知。 一个东北最大的啤酒企业,哈尔滨的招牌和餐桌上必备的佐食灵魂,竟这样被身边的人淡漠,仿佛他曾经在资本市场上被人夺来抢去的万千宠爱,在哈市的市民大众中竟如过眼云烟,不着痕迹。 记者听到的唯一稍显“知情”愤慨之音来自一位40多岁的的哥,“好企业好牌子竟然卖给外国人了,这里面不知道有多少猫腻呢!哼!”不过,他半思付半回忆道,自从哈啤被卖给美国人后,好象它不变的好口味一样,哈啤还是原来的哈啤,并没有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也没有给他的口腹之欲带来不爽和震动。 “美国人并没给哈啤带来什么新变化啊!”他向记者总结道。 在记者下榻的松花江凯莱商务酒店,当记者与大堂值班经理聊起哈啤去年被卖给外国人的事时,他竟然一脸茫然无所知。这是一位28岁的土生土长的哈市年轻人,一位每天都至少消费2瓶哈啤的年轻人。 一如既往的哈啤人 记者接触到的一位哈啤人也平淡如水,工作还是原来的工作,收入还是原来的收入,环境还是原来的环境,一切还像过去一样都再熟悉不过,日子还是平常的日子,并没有什么新的突变能让他记忆和忧心。 记者在哈市工商局查询哈啤,登记资料显示,哈啤的身份已从原来的国有独资企业,摇身一变成了全外资企业,原哈啤一把手、灵魂人物董事长李文涛,还仍是新哈啤的董事长,只是他的国别从土生土长的哈市人却变成了香港。 哈市国资委常务副主任朱海3月20日接受《资本市场》记者专访时表示,原来的哈啤人在引进外资的改制重组中,虽然彻底失去了原国企职工的铁饭碗身份,而变成了外资企业的聘用员工,但国家按工龄给予了一定的安置补偿,并给上了社会保险,而且国资委在与美国的收购合约中有具体的对原职工的保护措施,比如三年之内不得裁员,三年之后裁员的比例不得超过总数的1/3等等具体措施。 还有一位哈啤人向记者证实了以上说法。如此看来,美国AB掀起的大起底收购,只是在资本市场上引发震动和置疑,对于一个个普通的哈啤人,这些虽然关乎切身利益,但又似乎很遥远。 命运也许在悄悄中改写 最令《资本市场》记者回味悠长的一个关于哈啤的采访是,3月18日上午,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外资金利用处一位刚任职不久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谈到哈啤被卖给了美国人竟然语气惊诧:“哈啤卖了吗?” 接着他说,我们部门主管招商引资,哈啤引进外资实质是国有资产股权转让,在国资委管理,所以他就不太了解了。 对于国外资本收购中国的优质企业之后,这些企业的命运将会如何?对于民营资本进入优质国企改制和重组,为何总有无形的壁垒?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他表示,“这是企业的事了。” 对此,在《资本市场》记者3月17日与东盛总裁王崇信的对话中,他笑着表示:“国退洋进和国退民进哪一个更好一点?这个问题比较高深,说不上来。”“但这个问题应该根据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去考虑。” 他说:“不管哪一种投资,不管洋进也好,还是民进也好,我想投资者和被投资者首先应当有一个相同的产业背景,还有投资的对象和被投资的对象应当在理念上比较接近,如果不这样,这个企业卖掉的话就对于它长久稳定的发展不利。” 从这点来说,美国AB啤酒收购哈啤就似乎是一个强强的双赢联合了,因为前者需要进入中国这个巨大的高增长的啤酒消费市场,而后者需要与国际啤酒市场对接。 哈啤的命运也许正在悄悄中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