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待统一的黄河小浪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9:41 经济视点报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世界水利工程中的杰作”。

  这一“杰作”,使其周围形成了272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更以高峡平湖、港湾交错呈现出独特的北国江南景观。

  由于小浪底黄河两岸分属洛阳(孟津、新安)、三门峡(渑池、陕县)、济源和水利部
浪底建管局“三市四方”共同管理,各景区(点)在开发建设上缺乏统筹兼顾,在宣传促销上缺乏合力,统一的“黄河小浪底”品牌未能形成;管理上存在交叉,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效果差;大坝景区有关各方在管理模式和利益分成方面亦存在分歧。

  河南省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旅游管理局局长崔益铭表示:“我们必须统一‘黄河小浪底’!”

  “大产业、大旅游、大市场”,必须“大沟通”、“大协调”、“大管理”。崔益铭强调“三市四方”应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大局观念,建立统一、完善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旅游行业服务规范,逐步实现“无障碍区域旅游”。

  统一“黄河小浪底”

  □经济视点报主笔 李万卿

  现代版“三国演义”(第一大部分)

  开发“大战”

  “地上本来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同样,小浪底本来不是“风景区”,去的人多了,开发的多了,也就成了风景区。

  其实,小浪底的成名主要缘于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1991年9月工程施工之前,那里的山水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2001年12月31日,小浪底主体工程全部竣工。这座投资额420亿元人民币,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创下3项世界纪录、6项中国之最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世界水利工程中的杰作”。

  正是这一“杰作”,使其周围形成了272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更以高峡平湖、港湾交错呈现出独特的北国江南景观,令河南省济源、洛阳两市旅游业骄傲地喊出了“南有长江三峡,北有黄河三峡”的口号,其旅游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于是,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转后的短短几年间,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小浪底建管局)在库区内建起了坝后公园,两岸的洛阳市和济源市的旅游局、交通局等部门,也纷纷打起了小浪底牌,掀起了开发小浪底旅游的热浪。

  事实上,小浪底两岸的旅游开发,早在水利工程开工不久就“如火如荼”了。

  动作最迅速的,当数北岸的济源市。

  20世纪90年代末期,济源市就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济源市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小浪底旅游开发公司,后专设济源市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管理局,加大小浪底旅游风景区的建设和宣传力度。小浪底每年接待的游客,仅从济源市入口的就约50万人次。

  但孟津县也不甘落后。

  孟津把小浪底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作为全县旅游发展的龙头,建设了大批景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还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建立了一些森林公园、码头、度假村等。该县设想:以小浪底风景旅游区被纳入洛阳市拉大城市框架规划为契机,到“十五”末,全县接待游客量达到100万人次左右,年均递增20%,全县旅游业综合收入在1.8亿元左右。

  作为小浪底的建设者,小浪底建管局也建起了大坝主题公园。

  与此同时,洛阳市孟津县,济源市的旅游局、交通局等部门也纷纷在小浪底建起了方便游客出行的客运码头、度假村。一时间,各自为政的小浪底风景区旅游规划风起云涌。

  小浪底旅游资源之争亦由此生发。

  门票之争

  争相开发,就是竞争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之争,又引发门票之争。

  小浪底旅游,由此演绎了一部现代版的“三国演义”。

  1999年间,小浪底建管局设立的门票收费站与孟津县、济源市两地旅游局设立的收费站,一起建在了坝区的南北进口处。两地与小浪底建管局的小浪底利益之争,在门票应由谁收这个问题上突出爆发了。

  2000年5月之前,正在加紧建设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南北岸的洛阳市、济源市的一些单位、乡镇和个人通过各种渠道拥入库区,组织水上旅游,无序的旅游行为严重干扰了工程的正常施工。

  2000年10月,河南省政府成立了河南省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对风景区的发展前景进行总体规划。为了协调小浪底景区各方的关系,河南省旅游局进驻小浪底成立“河南省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旅游管理局”,负责协调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旅游市场管理、监督风景区规划的实施,冀望由此解决孟津、济源两地政府部门与小浪底建管局在小浪底旅游资源方面的争端。

  当时,还出台了《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总体规划》。规划小浪底风景区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整个风景区被划为4个片区13个景区113个景点,开发观光旅游、水上体育健康娱乐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科普旅游等项目。该规划在小浪底风景区所涉及的洛阳市、三门峡市、济源市等地。

  这个规划,也掀起了开发建设小浪底风景区的高潮。

  开发景区,求的就是投资回报。而最直接的“投资回报”,恰恰反映在门票上。

  小浪底建管局认为,小浪底工程是水利部门建造,由水利部门负责管理,理应由水利部门收取门票。两岸的旅游部门则认为,既然它落户河南,理应归属河南旅游资源,应由河南统一规划,济源、洛阳共同管理,门票自然由旅游部门收。

  争论持续升温。

  “按比例分成”

  这样的争论,经过若干回合的过招之后,最终由河南省政府出面协调。

  河南省旅游局拿出的意见是:门票按比例分成。

  2000年12月28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旅游局《关于小浪底风景区票务问题的意见》。

  原文摘要如下:

  一、门票价格。每张30元。

  二、门票管理。对门票采取统一印制、统一纳税、统一验票、分别售票、分别分成的办法进行管理。

  三、门票分成比例。按1∶3∶6的比例,由河南省小浪底旅游管理局、小浪底建管局、当地政府对税后门票收益进行分成。税收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统一集中征收,并按实际收入分别缴入洛阳、济源2市。省小浪底旅游管理的分成用于综合管理的公共开支。

  四、景区售票、检票点的设置。景区售票、检票点的设置和建设必须符合小浪底风景区总体规划,由省小浪底旅游管理局负责协调并监督实施。在小浪底风景区两岸各建两个售票、检票点,建设资金由洛阳、济源2市和小浪底建管局按66%和34%的比例分担。售票由洛阳、济源2市负责,检票由小浪底旅游管理局负责,管理费用由洛阳、济源2市和小浪底建管局、小浪底旅游管理局按分成比例承担。

  五、船票问题。船票的印制、发售等管理工作由河南省航务局负责。

  这纸意在解决各方争端的《意见》,实施起来并非那么简单。由于规定“按比例分成”,各方对门票收入更加“斤斤计较”。

  2001年,在小浪底建管局的请示下,原国家计委和水利部下文禁止在小浪底库区搞旅游,小浪底建管局下属的旅游公司及有关设备被撤销、转卖,但南北进出口收费站却仍然存在,并各收各的票。

  怪异“AB票”

  只可惜,即使是门票“按比例分成”,也只是昙花一现。执行没多久,各方仍旧是各行其是,各收各的票。

  2004年“五一”前后和当年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期间,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拥向小浪底,不仅再次引发小浪底旅游高潮,也把“三国”演义到了极致。

  经河南省政府再次协调,决定实行A、B票制度,两岸旅游部门和小浪底建管局的两个窗口分开售票,游客持20元或30元的门票均可进入景区。然而,黄金周刚刚开始,济源市旅游局就发现,游客持他们售出的门票根本进不了门。

  游客反映,当时,从孟津进入风景区入口处的右侧树立的一块大匾上,明确写着“小浪底风景区门票50元/人”,紧挨着匾却并列着两个售票亭,其中一亭的侧面标着孟津县文化旅游局悬挂的“购票须知”:黄河小浪底风景区门票20元(不含A票景点);黄河小浪底大坝游览区A票30元(含大坝、大坝公园、小浪底爱国主义展厅)。

  售票员说:“20元是孟津收的,30元是小浪底建管局收的。”

  从济源方向进入小浪底风景区的北入口处,与南入口处的情形如出一辙。门票价格也是50元,不同的是,其中的“20元”变成为“济源收的”;“30元”还是由小浪底建管局征收。

  这种怪异的门票收费方式,在当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备受游客指责。

  于是,河南省小浪底旅游管理局迅速拟出《关于小浪底风景区门票设置有关问题的请示》,报河南省发改委,要求重新“统一”小浪底风景区门票价格。

  2004年9月22日,河南省发改委作出批复。

  批复称,鉴于小浪底旅游风景区属跨地区的大型景区,为加快景区旅游业的发展,维护景区正常的价格秩序,依据《旅游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和河南省门票价格的总体水平,经研究,现将小浪底风景区门票价格实行一票制,每张40元,游览参观内容包括大坝景区内所有陆地景点,景区内不得另外设点收费。

  批复同时决定,原洛阳市、济源市价格主管部门在小浪底风景区内设置的门票一律取消,景区以外的停车场、导游、游船等相关收费,按属地划分,委托洛阳、济源市价格主管部门核定,并报省发改委备案。

  该批复自当年9月25日起执行。

  现在,小浪底风景区各方一直执行着该批复。

  谁的“小浪底”(第二大部分)

  各方利益

  为什么会造成门票之争?

  小浪底大坝附近景区分三大片:南边属于洛阳市的孟津县;北边属于济源市;小浪底建管局则管辖着大坝附近的景点。但这些景点是相连的、统一的,很难割裂。两市(县)交错,又夹着一个小浪底建管局,的确难以分清哪里是谁的“一亩三分地”。

  如前所述,小浪底建管局认为,小浪底工程是水利部门建造,由水利部门负责管理,“没有大坝就没有一坑水”,理应由水利部门收取门票。

  而孟津、济源的旅游部门则认为,小浪底工程是国家投资兴建的,不是某个单位、部门的私产,小浪底既然落户河南,理应归属河南旅游资源,应由河南统一规划,由济源市、洛阳孟津县共同管理,门票由两地旅游部门收。

  小浪底建管局强烈反对称小浪底为“风景区”的提法,他们的理由是,小浪底工程从设计上,只有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和发电六大功能,设计和建设上都没有“旅游”这项功能。

  洛阳旅游部门一位官员说,河南省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旅游管理局进驻小浪底好几年了,但协调作用不明显。济源市有关人士还毫不客气地说:“河南省小浪底风景区旅游管理局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河南省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旅游管理局局长崔益铭也向记者抱怨说:“我们只是一个正处级单位,夹在三个厅级单位之间,很难协调。我们做了不少扎实的工作,动了脑筋,我们一直积极想办法,希望能在协调中较好地体现各方利益。”

  “各吹各的调”

  小浪底风景区地理位置独特,面临着众多的尴尬与困惑。小浪底黄河两岸其实还不止分属以上“两市三方”,实际按地理位置分属“三市四方”共同管理。“三市四方”是洛阳(孟津、新安)、三门峡(渑池、陕县)、济源和水利部小浪底建管局。

  多头管理,难以统一,多年的不协调,使景区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2004年年底,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在小浪底景区调研后发现,非法“野导”私拉乱带现象屡禁不止,小浪底专线公路上,南北两岸群众强行拦截游客车辆,游客投诉不断增加。由于风景区涉及3市4县1局,各方为突出自己的景区,在旅游宣传时各自为政,不按总体规划要求宣传,对外宣传促销形不成合力。各方还都打出了各自的“小浪底”品牌,使小浪底品牌含金量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到了小浪底风景区的品牌创建,也制约了景区的客源市场和游客数量的增加。名气虽大,却没几个游人,成为小浪底风景区一种奇怪的现象。

  郑州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说:“我们宁可不做小浪底的生意,也不敢冒险惹恼游客,最后招来一堆投诉。”

  “三市四方”在宣传“包装”上,也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对于“经营”小浪底,“三市四方”招商引资的调子不同,旅游推介的口号不一,景点包装各有侧重,甚至连景区的名字也分别冠上“某某市”小浪底。

  在《济源之窗》上介绍道:“黄河小浪底风景名胜区位于济源市西南30公里黄河中下游交界处,西起黄河八里胡同,东至坡头西滩,长50公里。按区位分为西滩景区、大坝景区、张岭半岛景区、黄河三峡景区。”而事实上,上述提到的景区,除大坝景区与洛阳和小浪底建管局“共享”外,其余仅是济源“一亩三分地”上的景点,实际上,规划中的小浪底风景区有175公里,济源只介绍了“自己的”50公里。因此,《济源之窗》介绍的小浪底似乎更应是名副其实的“济源小浪底”。

  其实,在孟津县政府网站也能发现这一现象,而小浪底建管局网站对景区4个部分的介绍,也总是以大坝为“依托”。只有作为整个黄河小浪底旅游区的管理和协调机构的河南省小浪底旅游管理局,其网站上用“图说”的方式对小浪底进行了系统介绍,他们选择上网的图片和“解说词”,兼顾了“三市四方”。

  两个“独家”旅行社

  “三市四方”在“各吹各的调”的同时,有两家旅行社也在宣传各自的“独家”。

  我们先看洛阳小浪底旅行社的“调门”:

  据洛阳信息港的消息,洛阳小浪底旅行社是经河南省旅游局批准,由孟津县文物旅游局投资兴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旅游企业。其服务项目第一条,就是“独家承办洛阳黄河小浪底之旅”。

  这里的“独家承办”,颇让人生疑。

  记者以游客的身份,对该旅行社进行了暗访,一位女士说,“独家承办洛阳黄河小浪底之旅”是指专业做小浪底旅游,其他团到小浪底之后都要“交团”。

  事实是,不“交团”也可以。所谓“独家承办”,只是自我标榜。

  记者又查阅了洛阳小浪底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网站,该公司不仅自称“独家”,还自称对小浪底工程景点拥有“管理权”。

  他们在网上介绍:“洛阳小浪底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所属的,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承办的国际、国内旅游企业,并拥有小浪底工程景点的管理权和经营权,独家承办小浪底工程景区的旅游业务。”

  那么,该旅行社究竟有没有“小浪底工程景点的管理权和经营权”?是否真正“独家”承办小浪底工程景区的旅游业务呢?

  记者以游客的身份,与该旅行社常务副总经理李杏村取得了联系。李杏村说,他们旅行社是小浪底建管局的下属机构,大坝是建管局建的,发电等归建管局管理,旅游管理和经营权归洛阳小浪底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她保证可以带游客进入大坝和地下发电厂,门票每人40元,地下发电厂每人50元,上大坝免费,吃饭另计。

  记者表示“不放心”地问:“按规定,是不让游客登大坝,更不准进入发电厂的。您怎么能办到?”

  李杏村说:“我们和建管局是一个系统,找内部人做做工作就可以了。”

  对此,崔益铭表示,旅行社只是一个企业,根本不可能拥有小浪底工程景点的管理权和经营权。

  看来,两个“独家”旅行社,为多抢一些小浪底的蛋糕,在宣传上都脱离了“游戏规则”。

  最新《通知》

  与此同时,河南省小浪底旅游管理局也发现,小浪底两岸“三市四方”的一些网站,在对小浪底旅游区的宣传介绍上有种种“分歧”和“不一致”,还发现个别旅行社有意“误导”。

  因此,在记者首次采访崔益铭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30日,该局便向洛阳、三门峡、济源三市旅游局发出了《关于统一宣传“黄河小浪底”旅游品牌的通知》。

  该《通知》说:“近日,我局发现有些景区管理单位在新闻媒体、网络宣传方面,依旧多次出现‘××市小浪底’、‘××市小浪底风景区’现象。这种在对外市场的宣传和开发上,各经营主体分散宣传忽视统一品牌的问题,我们也不断收到许多游客的咨询和反映,严重损害了‘黄河小浪底’旅游品牌的对外形象,必定将形成宣传上的恶性循环。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更新宣传促销理念,创建统一知名品牌,以避免给广大游客的消费需求在动机、心理和视觉等方面造成混乱,影响或打消他们的消费欲望。”

  该局在《通知》中重申,今后在新闻媒体、网络宣传方面,各地必须以“黄河小浪底××景(片)区”形式出现。对破坏统一宣传旅游品牌的行为,“我局将给以通报批评,如果继续出现这种破坏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对外形象的行为,将严肃追究责任”。

  河南省小浪底旅游管理局的《通知》有多大威力?

  答曰:威力不大。

  崔益铭苦笑着说:“我们局的职能只有三句半话。第一句,负责协调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旅游市场管理;第二句,监督风景区规划的实施;第三句,承办省旅游局、小浪底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宜。最后的半句话是‘水上安全和社会治安’,为什么叫‘半句话’?因为‘三市四方’也有职责。”

  靠“三句半”管理小浪底,的确“威力不大”。

  记者发稿时,《通知》不仅早已发至“三市四方”,而且在网上也可以查到。

  但令人遗憾的是,打开“三市四方”的网站,依然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小浪底,大旅游”(第三大部分)

  “小浪底”不小

  “南有长江三峡,北有黄河三峡。”

  这是小浪底两岸“三市四方”喊了多年的宣传口号。

  1999年,小浪底大坝建成后,库区周围形成的浩瀚水域,以高峡平湖、港湾交错呈现出独特的北国江南景观。

  毫无疑问,从那时起,小浪底水利枢纽就成了黄河流域最具潜力的旅游胜地。

  但“三市四方”的利益之争,“包装”不统一,游客对“小浪底”的概念一直是模糊的。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小浪底旅游区”就是大坝周围的湖光山色。

  “游客对小浪底的这种认识,有点偏颇。”崔益铭说。

  其实,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是以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和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可供游览观光和开展文化教育、科研活动的山岳湖泊型风景区。

  河南省小浪底旅游管理办公室主任柴超说,整个小浪底风景区范围实际上东至小浪底大坝下游36公里,西至三门峡大坝上游9公里,总长度175公里,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96平方公里,陆地面积966平方公里。地跨河南、山西两省,河南省境内含3市(洛阳、三门峡、济源)、4县(孟津、新安、渑池、陕县)、2区(洛阳吉利区和三门峡湖滨区)的4个片区、13个景区、113个景点,是一个特大型风景区。

  在河南省旅游专线中,郑、汴、洛“三点一线”在海内外颇负盛名,而其中的“一线”,指的就是“黄河一线”。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以最能体现黄河风景、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被国内旅游业称为河南“三点一线”上的“珍珠”。

  崔益铭严肃地说:“我们不会让‘珍珠’失色!”

  “小浪底,大规划”

  崔益铭说的“不会让‘珍珠’失色”,就是指的“小浪底,大规划”。

  小浪底旅游区总体规划是几年前开始运作的,堪称大手笔。

  崔益铭有决心用“大手笔”绘制出“大蓝图”。

  依据总体规划,其近期目标是在保护自然环境和风景旅游资源的同时,对风景区进行重点绿化,还草还林,建设必需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划定保护区域,开发、开放以大坝为中心的重点景区,组织专项旅游线,逐步扩大影响,形成小浪底风景区的特色形象。

  就中远期而言,目标则是系统开发、开放景点、景线,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成生态环境优良、风景资源独特、旅游经济繁荣,风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旅游热点风景区。

  风景区划分为风景区、片区、景区和景点四个层次。

  风景区的名字就是“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据介绍,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的4个片区包括:

  三门峡大坝片区(主要在三门峡境内):包括三门峡大坝景区、黄巾寨景区、舜王庙景区、白浪景区。

  八里峡片区(主要在济源境内):包括八里峡景区、大峪湾景区。

  荆紫山片区(主要在新安境内):包括黛眉山景区,荆紫山景区、龙潭沟景区、畛湖景区。

  小浪底大坝片区(分属孟津、济源、吉利三地和小浪底建管局):包括小浪底大坝景区、河洛文化景区、西霞院景区。

  根据各景区自然地质地貌景观、自然植被景观、历史文物古迹、现代化工程成就、生态环境质量、旅游交通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13个景区划分为三级。

  一级景区为:小浪底大坝景区、河洛文化景区、黛眉山景区、龙潭沟景区、八里峡景区。二级景区为:三门峡大坝景区、荆紫山景区、西霞院景区。三级景区为:黄巾寨景区、舜王庙景区、白浪景区、大峪湾景区、畛湖景区。

  “小浪底,大统一”(第四大部分)

  协调

  对于小浪底两岸“三市四方”,河南省小浪底旅游管理局一直不厌其烦地协调着。

  2000年,河南省小浪底旅游管理局刚刚挂牌,他们就根据当时小浪底大坝景区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工程施工和旅游开发以及各方面管理权限划分、利益分成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协调,促进了当时特定条件下旅游开发工作的进行。

  2001年6月,小浪底工程施工进入尾声,各方管辖权问题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当年8月,河南省旅游局局长孙光华对小浪底风景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2002年到2004年期间,河南省小浪底旅游管理局多次与“三市四方”进行沟通、协调。

  2004年9月21日,从维护小浪底风景区形象的大局出发,“三市四方”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了景区统一对外开放。

  用崔益铭的话说,2004年是小浪底旅游局最出成效的一年。

  小浪底两岸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本着“树形象、创品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促进发展”的原则,在河南省小浪底风景区管委会的协调下,洛阳、济源与小浪底建管局从维护小浪底风景区形象的大局出发,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了景区统一对外开放。大坝景区于2004年10月1日实行“一票制”,济源市成立了结算中心,洛阳孟津县积极探索旅游景区改制。

  随着小浪底风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小浪底旅游市场恢复迅速。据统计,2004年,小浪底风景区共接待各方游客151.9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8亿元。

  “有成绩,但问题也不少。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小浪底旅游业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与整个河南旅游发展的大气候,特别是距河南旅游打造‘三点一线’精品线路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崔益铭说。

  崔益铭坦言,小浪底总体规划的约束力还不强,各景区(点)在开发建设上缺乏统筹兼顾,低层次、重复性和破坏性开发建设还未能有效遏制;在宣传促销上,统一的“黄河小浪底”品牌尚未形成;管理上存在交叉,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效果差;旅游业发展链条短,产业化水平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大坝景区有关各方在管理模式和利益分成方面仍存在分歧;河南省小浪底旅游管理局总体协调工作力度不大;水上旅游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但崔益铭坚定地表示:“我们必须统一‘黄河小浪底’!”

  统一

  崔益铭统一“黄河小浪底”的思路,是在2005年3月9日召开的小浪底旅游工作座谈会上正式提出的。

  参加这次会议的单位有河南省地方海事局、河南省公安厅小浪底公安处、河南省技术监督局小浪底分局、小浪底建管局办公室;洛阳、三门峡、济源市旅游局;孟津、新安、渑池、陕县、洛阳市吉利区、三门峡市湖滨区旅游局和黄河小浪底风景区规划区内已对外开放的景区(点)、星级宾馆、度假村的负责同志。

  这些单位,都是小浪底旅游区的管理者、经营者、受益者。

  会上,崔益铭宣布:今后,黄河小浪底旅游区要统一品牌形象,统一市场管理,统一规划实施。

  崔益铭强调,“三市四方”应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大局观念,建立统一、完善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旅游行业服务规范,逐步实现无障碍化区域旅游。

  “形象就是生命力,知名度就是生产力。”崔益铭说。

  因此,为加大小浪底风景区对外宣传力度,小浪底旅游管理局决定建立小浪底风景区网站,充分利用国际信息平台,统一“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品牌形象,避免给广大游客的消费需求在动机、心理和视觉等方面造成混乱。他积极协调督促地方政府,统一风景区内各景区旅游设施名称和沿线标志牌,使之标准化、国际化。积极动员和组织景区有关单位及企业,制订统一、具体的宣传促销方案,并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等形式,主动搞好宣传促销工作,提高“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的知名度,提升“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整体品牌形象。

  再就是统一规划建设。

  崔益铭说,依据《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小浪底风景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小浪底风景区内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必须遵循“先规划设计,后开发建设”的基本原则,避免规划区内景区低层次、重复性、破坏性开发建设。争取省政府、省旅游局及行业主管部门对景区的开发建设、保护利用、有效管理等方面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和倾斜,加快旅游交通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崔益铭建议,继续推动三市旅游局选派负责人在小浪底旅游管理局兼职工作,探索县级旅游主管部门参与风景区管理工作的新路子;筹备建立“小浪底风景区联谊会”的联络协调机制,定期沟通、加强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推动“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各项事业在顾全大局、和谐共赢的社会环境中,协调、顺利、可持续向前发展。

  对于统一“黄河小浪底”,河南省旅游局助理调研员王玉宝感慨道:“小浪底景区涉及方方面面,合则共赢,分则俱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加快联合,强化合作,再也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了。”

  共识

  对于统一“黄河小浪底”,孟津是赞同的。

  孟津县文化旅游局一负责人说,小浪底风景区是个地跨多个区域、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的大型综合性景区,管理经营存在诸多问题,造成景区旅游热度不断下降。两岸旅游管理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之间,尚未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和相对稳定、务实的管理机制,使景区开发建设、宣传促销、管理经营等方面互不通气,甚至相互指责、埋怨,造成景区旅游市场秩序混乱,各项旅游事业发展缓慢。在景区管理上,由于没有标志性景区大门和管理设施,甚至使设点售票的合法性也被质疑。在宣传上,景区旅游宣传各行其是,口径不一,宣传促销形不成合力,造成旅游团队急剧减少,游客人数逐年下降,故应由河南省旅游管理部门牵头,建立专门的宣传促销机构,由各方从经营收入中按比例交纳宣传费用,建立景区宣传基金

  这位官员说,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是河南省“大黄河之旅”线路的核心景区,孟津先后投入2亿多元,修建景区旅游道路、打通专用旅游公路、建设开三高速公路孟津引线、完善景区旅游设施。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孟津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区内景观近百个,还组建了“孟津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旅游开发建设总公司”,全权主导景区对外招商和开发建设工作,吸引国内外近70位客商,计划投资总额14.4亿元。

  所以,“黄河小浪底”如不统一,孟津将损失惨重。

  但济源市旅游局局长张纯锋对待统一“黄河小浪底”问题上却比较谨慎。

  早在1999年,济源市就开始开发小浪底济源辖区部分,主动招商引资,拓展客源市场。目前,对小浪底景区已累计投资3.5亿元,已经建成大坝景区、黄河三峡景区、张岭半岛景区和西霞院景区4大景区。

  张纯锋不否认小浪底景区存在的许多现实问题。他更拥护在宣传方面,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包装,统一口径,形成合力。

  张纯锋的另一个观点是:小浪底旅游不难管理。他说,虽然,小浪底大坝景区北岸归济源,南岸归孟津,中间大坝和主题公园归小浪底建管局,但也很好管理。因为,3家并不是经常闹纠纷、出问题。如果真有什么问题,省里有旅游局、交通厅等部门,属于谁的问题谁协调,不需要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他举例说,比如郑州的客车往北京跑长途,难道还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协调吗?不需要!因为,属地有规章,国家有法规,行业也有行业的游戏规则。

  借鉴

  4月4日,河南旅游发展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与会的政府官员和专家的观点,或许能为统一“黄河小浪底”提供一些借鉴。

  洛阳市副市长郭丛斌说,洛阳市旅游局把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列为精品开发项目,按照“大市场、大产业、大旅游”的要求,洛阳市将进一步做好和兄弟城市在市场开发、宣传促销、客源组织等方面的协作配合。

  郭丛斌“希望兄弟城市从实现中原崛起的大局出发,打破地域壁垒,全面开放旅游市场。”他建议河南省旅游局应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推动区域旅游市场的构建,争取中原城市群“无障碍旅游区”早日启动,逐步构筑统一、高效、开放的区域旅游市场。

  三门峡市旅游局局长张耀珍说:“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许多自然地貌、风土人情不以行政区划为限。如果突破行政区划,按经济区域或文化区域整合,旅游项目就会更丰满充实,更有吸引力。”

  张耀珍建议,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要求分属各个不同部门、地区的新建、改建的旅游项目必须要有规划设计,并必须征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处一位官员指出,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多头管理问题比较突出,旅游管理体制难以理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产权问题、地方利益驱动、部门利益冲突和无序竞争等原因,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缺少合作和沟通,产业链无法形成,区域旅游产业无法形成整体竞争优势。景点的开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孤立作战、各自为营的现象,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应遵循“区域联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发旅游。

  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新斌的观点是:区域之间要均衡和谐。河南的旅游没有形成大品牌,关键是缺少整合。资源的整合有一个跨区域的问题,关键是处理好各区域间的利益分配。因此,区域之间的均衡与和谐发展是涉及旅游业能否做大的重要因素。

  河南省旅游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廖晓静认为,“大产业、大旅游、大市场”,必须是“大沟通”、“大协调”、“大管理”。体制背后首先是观念更新和认识到位,要破除“割据观念”和“鸡头意识”,才能冲破一切体制束缚,建立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现代化企业制度。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黄河小浪底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