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2005夏季用电形势严峻 > 正文
 

优化能源结构不能再犯战略性错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8:31 新浪财经

  去年6月中国政府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企业发展战略。对此,有专家指出,这可能是一个后果不堪设想的错误的战略决策,因为中国的能源结构本来就严重失衡,而这一战略决策只能加剧失衡,持久的能源结构失衡会逐渐加剧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

  根据世界能源会议资料,中国煤炭资源总量位居俄、美之后,属世界第三位,而煤炭
生产量和消费量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上其它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无论其油气资源丰富与否,都早已摒弃了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模式,而中国至今还远未摆脱煤炭能源占絶对优势的局面。目前,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74%,天然气1.7%,原油18.6%,核能0.4%,水能5.3%;而世界同期能源消耗量构成的平均比例是煤29.8%,石油39%,天然气23.7%,核电7.5%。可见,中国的天然气和核电等开发明显不足,而石油又强烈依赖从国外进口,能源结构失调的局面显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也正是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陷入煤荒、电荒和油荒危机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相比于世界许多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能源结构多元化的步伐显得有些缓慢。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巴西的经验很値得我们借鉴。在巴西的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高达41%,而世界水平是14%,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也仅达到6%。去年3月巴西为进一步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出台了有关电力替代能源的计划,其中重点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及小水电站发电来确保电力供应。对比中国目前电力工业主要依靠火电的情况,巴西的做法是有启发性的。在保证传统火电方式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发展水电和核电是必须迈出的一步,除此以外可再生能源发电也须广泛关注。据了解,目前中国以小水电、风能利用、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还不够大,2003年只有约5200万吨标准煤,仅占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3%。根据国家发改委测算,在今后20-30年内,中国具备利用条件的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量,预计每年可达到8亿吨标准煤,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已经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将于2006年实行。这部法律的出台已经表明了能源改革的方向。维持煤炭传统能源消费,提高天然气利用程度,同时广泛使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对缓解目前能源紧张与环境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値得注意的是巴西电力计划得到了国家社会发展银行高达投资额70%的贷款,并在项目开创期免收利息。与之相比,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更多采取的是引导民营企业进入的做法。不鼓励常规大能源的路子和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与现今国有能源垄断低效的局面相关的,政府希望在再生能源领域搞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能行得通。但目前中国在能源技术上相对落后,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并很大程度受制于体制性问题,这些情况都需要国家一定程度上的扶持,尤其在相关法律的细化,产业政策、税收优惠方面都应该有实际的配套措施出台。只能说《可再生能源法》提供了一个框架,还需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步骤,比如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的目标、产业发展指导目録、上网电价办法等等。

  中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新能源建设的市场潜力很大。巴西的经验是,走新能源产业化发展道路需要结合当地实际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发挥长处。巴西的能源多元化战略中,考虑到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如风能在东北部地区可以补充水电,生物质能则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适用。同样,中国西部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采用这些能源发电基本上不占用土地,还可以撇开水能相对不足的劣势广泛加以充分利用。针对广大农村,秸秆、沼气发电等都有很好的利用价値。还要注意一些新型能源的开发,比如煤层气,这是近20年来在世界上崛起的新型洁凈能源,也是中国常规天然气最现实可行的替代能源。甚至庞大的城市生活垃圾也可以成为发电原料。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思路是广阔的。

  最后,对于能源结构多元化的收益,巴西也给了中国很好的启示。第一,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新型能源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每年减少燃烧煤炭所带来大量污染气体,如二氧化碳的排放,緑色能源带来了緑色工业,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第三,拉动企业投资,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第四,能源结构多元化对建立能源安全保障,减缓中国对外进口能源依赖和能源掣肘外交的局面有深远影响。(GEDA)网址链接www.gedahk.com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能源结构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