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财经界》2005 > 正文
 

财经界: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模式探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7:34 《财经界》

  我国大量的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困境,本文基于城市竞争力的视角,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模式,论述了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环境改造三大支柱的系统工程与政府、开放、文化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现有研究来看,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理论研究滞后于转型的实践。自然资源枯竭所造成的城市发展衰退不仅仅是经济落后的问题,更为突出和迫切的是由此所导致的一系列环境
、就业、保障等社会重大问题。由于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差异,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不大。因此,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理论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模式构建

  从现有文献来看,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一直是区域经济关注的前沿问题。

  对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转型而言,国内外许多模式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从系统统筹的视角构建我国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模式(如图1所示),突出资源型城市的特点与转型的过程,以期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三大支柱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主要矛盾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经济结构过度依赖于矿产资源。其二,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引发的就业、保障体系建设等社会问题。其三,资源开采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城市综合环境的改造问题。因此,资源型城市转型最终要依靠经济

  发展、社会转型、环境改造这三大因素进行推动,可称之为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三大支柱。

  1. 经济发展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落后主导原因是经济的落后,因此经济发展是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第一要务。如图1所示,资源供给、需求拉动、人力素质和经济结构是城市经济发展、产业替换的重要推动因素。同时这四个要素的目前状况又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制约环境。因此,经济的发展既要推动这四大要素的转换,又必须以目前这四大要素的状况为客观基础。

  2. 社会转型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落后同时带来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因此,社会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第二任务。如图1所示,人才素质、经济结构、制度创新和保障能力是资源型城市社会转型的四项重要影响因素。资源型城市在这四项影响因素上的表现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转型,但如果资源型城市在这四项因素方面处理得当,它们将大大促进社会的转型。

  3. 环境改造

  如今,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三大问题,环境问题也是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三大矛盾之一。

  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位于偏远山区,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偏僻,交通运输不够发达,信息比较闭塞,久而久之形成了远离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自我封闭的状况。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布局的分散等造成了聚集效益差和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优化组合空间,这极大地限制了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绿色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大障碍。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的生态系统性质,不仅加强城市自身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更要把城市放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去考虑。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改造要在集中与分散双向运动的动态平衡中使三种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有机结合。

  三、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系统工程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三大支柱不会自发的开始,也不会单独开始,必须在一定的外部因素的促使下协调的运转。因此,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在处理三大支柱的内部关系时应该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以社会转型为保障,以环境改造为持续,同时充分利用有形的手(政府)和无形的力(开放与文化),形成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系统工程(如图2所示)。

  1. 三大支柱的内部关系

  三大支柱是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系统工程的三驾马车,在该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产生不同的作用。具体来说:经济发展是系统工程的原始动力,社会转型是系统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而环境改造则是其持续力量。

  “以经济发展为动力”表明目前阶段资源型城市竞争力低下的直接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城市的经济发展了,整个区域才能重新充满活力,城市才有能力谋求全面的发展,才能切实实施社会转型和环境改造。否则,社会转型和环境改造也得不到经济支持,只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是三驾马车中的主动力。

  “以社会转型为保障”说明仅有经济发展还是不够的,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不仅仅是经济一个方面。社会转型作为经济发展的上层建筑,它为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它在经济发展遭遇某些困境时能够巧妙的化解困境,促进经济更优质、更健康、更快、更稳地发展。离开社会转型,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可能步入极端,埋下更危险的结构性祸根。

  “以环境改造为持续”突显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城市或区域的发展必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改革不仅要考虑目前和将来较短时间的情况,更要作长远计划,真正实现代间公平和代际公平。城市只有不断地进行环境改造,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力保竞争中的有利局面。

  所以,三大支柱共同撑起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系统工程,各有侧重,缺一不可。

  2. 无形的力:开放与文化

  (1)开放

  当今世界一体化加快,信息化与全球化以及各种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流动速度加快,优劣势转化加快,区域的概念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被无限地延伸,城市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其职能也趋向全球化。因此在研究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时,首先就要有开放和全球的观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发达地区的投资吸引力越来越强,像资源型城市这类欠发达地区的集聚能力、扩张能力、增长能力、流通能力与发达城市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资本、企业、人才的密集度差距更大。但全球化也给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带来了宝贵的机遇。在经济开放的大格局下,地方市场保护将会逐步消除,封闭的市场格局将被打破。各种资源的流动和配置将趋于合理化,这给资源型城市按照市场化规则加速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了宝贵机遇。城市的商品、信息集散地功能以及交通、经济中介、科教等方面的作用将在市场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城市功能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当然,主导产业、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的竞争,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的竞争也将使现代城市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既有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潜力,制定恰当的城市长期竞争与合作战略,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良性竞争,又有助于资源型城市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分工。

  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要努力实现对外开放,具体来说,要创造各种硬、软条件,包括建立激励制度、制定优惠政策、成立交流组织、建立基金、场所、设施等,加快引进全球及全国的各种产业和资源包括先进的制度、文化、管理。要主动加快城市参与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取消地方保护壁垒,开放各类市场,促进城市的分工和协作。要特别重视、积极鼓励国内外城际间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城市内外机构和人员的各种民间的非正式交往,以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城市环境。

  (2)文化

  文化渗透在人类经济和社会的一切方面,作为一种潜在力量制约着人的思维过程,构成了人类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的基础,并且以与之相辅相成的方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例如,在经济领域,文化以人的智力方式制约着经济制度的选择和政策的制定,并给予物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以思想、理论、舆论的指导和影响,从而规定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规模。在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过程中,文化尤其是科技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资源型城市都是在开发资源基础上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在多年的资源开采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依赖于资源的“资源文化”,其经济依赖思想和行为习惯导致城市的创新意识缺乏。资源文化意识渗透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所以资源型城市在竞争力重塑与提升过程中必须面对一项重要的文化创新问题。

  因此,若要改变这种状况,建立学习型城市应该是资源型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网络的紧密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观念和背景各不相同的网络成员通过灵活的学习机制,以讨论或辩论的方式可以相互促进技术知识积累,了解新的机遇,分析交易的结果。并且,网络内各单元可以对上述种种结果做出迅速反应。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地理意义上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工商业网络都被定义为“学习型区域”。

  3. 有形的手:政府

  政府在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中的职能,包括城市政府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环境改造等各方面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好坏,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直接展示城市市容、市貌和形象,直接反映出市民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城市的对外开放和投资环境,对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仍呈现为政府管制型,这一点在我国的资源型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但在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系统工程中,这一传统的管理方式将越来越受到挑战。因此,政府要想改变自己的职能,尽快地适应新型的管理和服务要求。资源型城市政府管理与服务的最终目标与城市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管理、服务,实现城市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环境优美、结构合理、社会文明的现代化目标,从而实现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

  为此,政府有必要进行管理与服务再造,进一步理顺政府管理与服务体制,着重解决好权责一致的问题,解决重规划和建设、轻管理和服务的问题,以及部门之间的配合问题。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与服务运行机制,同时还要防止进入无规划式、竭泽而渔式、被动滞后式和封闭捆绑式的四大误区。政府管理与服务再造要坚持以下原则:①充分协调结合的原则;②以人为本的原则,即要以人为中心实施管理;③依法治市的原则;④可持续发展原则;⑤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原则;⑥市场化原则。

  4. 三大支柱与三因素的互动关系

  在图2中,内圈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环境改造”是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三大支柱,共同构成显性系统;外圈的“资源供给”、“需求拉动”、“人才素质”、“经济结构”、“制度创新”、“保障能力”、“生态改善”和“人文发展”分别是三大支柱的解释系统。而“开放”、“文化”和“政府”则表示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系统的润滑剂。图中某一个圆以一定速度、一定方向的旋转能带动所有圆圈以相应速度和相应方向旋转起来。只要有一个圆圈不动、速度不相应或以相反方向旋转,则整个系统都无法动起来。这表示以上因素在整个系统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各因素都必须与其他因素协调互动。

  四、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基本理念

  有学者从经济最优化发展的视角认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有两个途径,一是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型产业,即培育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然而笔者认为这一措施忽视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客观基础。就目前情况而言,资源型城市完全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其产业的更替要以目前状态为基础,按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合理的转型。

  综上所述,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环境改造为三大支柱,在无形的力(开放和文化)和有形的手(政府)的共同促进下,逐步地、稳定地、可持续性地发展,切不可贸然采取跳跃式或盲目的、不科学的方式。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