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原材料自查追溯机制亟待建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2: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一场苏丹红事件让亨氏、肯德基等多个洋食品巨头身陷纠纷漩涡,不少洋食品企业也在“黑色三月”频繁中招。在人们纷纷对洋食品企业的商业道德以及监管体系等进行拷问之时,一位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地向记者表示,危机事件凸显出原材料质量管理的薄弱,如果没有建立一套严格的供应链体系,恐怕仅仅依靠供应商的保证书或者企业的信誓旦旦难保以后不再发生同类问题。
对此,专家呼吁应建立原材料追溯机制,并加强整个供应链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将食品安全的隐患从制度上“消除”。 问题:危机凸现原材料监管不力 “对于亨氏来讲也是个教训,以前没有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孙赖丽华这样对记者表示。事实上,对于不少食品企业来讲,由于存在较大的采购量和与供应商长期合作等关系,对原材料进行每批次的严格管理就“落了空”。 说起食品安全问题,一般都会把焦点集中在产品身上,但实际上原材料的质量、流通环节的条件等等整个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食品的质量。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表示,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是从生产、运输直到终端销售等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问题。 事实上,不断使企业遭遇“涉红风波”的正是对于原材料监管环节的“疏松”。从追查苏丹红事件的流程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原料生产厂商还是产品生产厂商,都缺乏对原材料系统严密的监管,以至于出了问题后对于原材料源头以及流向的追查“无本可溯”。 原因:供应链存在监管真空 “食品安全与否关乎人命健康,然而受到利润的驱动往往会使厂家舍义逐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在目前食品原材料的生产厂家中,能够做到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生产的不到一半,就不用说一些更高的生产要求;其次,食品生产厂商鉴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会做到对所有原材料来源进行严格的监控,像亨氏、肯德基这样的大企业也是仅仅依靠供应商的保证书;再者,对于原材料监管环节的标准法规缺位,也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像苏丹红这样的事件如果真的纠查起来还会有,这种监管盲点所造成的安全隐患才是更令人担心的,在供应链供应越来越规模化的今天,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将产生更大的危害。 对策:建立自查与追溯机制 “要想实现对原材料的控制,一是要加强自查,二是要建立追溯机制,对此企业不应吝啬成本。”上海太太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范智敏这样认为。 据了解,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要求对出口到当地的食品,都必须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并开发一套全球统一的标志系统即EAN·UCC系统。把这套系统应用于食品供应链中,可以对食品进行有效的标示,保存相关的信息,从而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韩副会长也认为,引入食品原材料跟踪系统对食品加工生产企业来说是有好处的,一旦出现问题企业也能快速找出原因,并追查清楚原材料以及产品的流向,召回问题食品也只需要根据批次进行而无需追回所有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