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能源:现实之痛还是长远之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 07:42 第一财经日报

   李北陵

  4月上旬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行业内外在对油价高位无奈之时,更多关注的是:在我国谁能替代石油?有人提出,可资考虑的替代品主要有三种:乙醇汽油、煤变油、甲醇汽油。

  然而,专家分析,乙醇汽油虽污染少,但因使用少,经济效益不高,加之消费观念、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差距,至今还不为消费者认可;煤变油的综合效益可观,但耗资巨大,一个项目动辄投资上百亿元,因而现在难以普及。甲醇汽油的优点是廉价清洁,以15%的比例将甲醇掺入汽油中燃烧,不用改造发动机,加注燃料也不受地域限制,调配成的甲醇汽油每吨价格比汽油低200至800元人民币。但专家认为,甲醇汽油能否被广泛接受尚未可知。

  由此看来,新能源的普及,决定于消费观念、经济效益,而在其中,经济效益是关键的因素。所以,我们尽可以这样说,油价还没有高到我们消费不起的时候。

  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就不存在能源问题,更不等于中国的未来不存在能源危机。对于中国,能源既是现实之痛,也是长远之忧。

  从眼下看,前年突然发生的能源“多米诺骨牌”效应至今让人记忆犹新: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大面积电荒;在缺电的同时,发电用煤接着告急,许多电厂、电煤库存先后降至安全警戒线以下。从媒体披露信息看,今年,我国能源供应也仍然呈现紧张趋势。

  从长远看,地球的承载能力在全球受到挑战。国外能源专家认为,就世界能源安全而言,“现在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我们经历过的最危险时期。”中国不能幸免地置身于其中。一方面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10%和5%,能源供应紧张日趋严重,供不应求矛盾越来越凸现。另一方面,我国能耗消费总量已达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中国经济成长的GDP中,很大一部分是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取的。我国能源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能源,是现实之痛,也是长远之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核电发展方针,由“适度发展”到“推进发展”,最后确定为“积极发展”的原因,就是政府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重新制定新的能源战略的原因。但是,仅有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努力是远不够的。所有的企业,面对能源的日趋紧张、废气废水排放空间日益缩小带来的投资转向、常规能源取代而带来的成本增大的压力,从现在起就当注意研究能源发展趋势,在项目投资、技术开发、生产成本核算中,优先考虑能源——选择耗量低、效率高的品种,及早预防高排放、低产出产品可能引发的企业生存危机。

  而对于普通百姓,我以为当下尤其需要的是树立两个观点:第一,挥霍是比不节约严重得多的浪费,是一种以奢侈为前提的浪费;第二,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地球人,为了我们子子孙孙,为了我们自己能够生存发展。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