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中国企业家》2005 > 正文
 

研究显示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缓慢 汽车业亟待整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 15:45 《中国企业家》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产能过剩问题并没有预期严重,但汽车业整合迫在眉睫

  报告/安永 华明会计师事务所 经济学人智库 编译/胡 媛

  中国的机动车市场无疑是过去十年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22%,根据经济学人智库(以下简称EIU)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轿车的销售量在1996年为377,000辆,
而到2004年,轿车销量已经达到240万辆。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逐渐成熟的富裕阶层为汽车工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即使按照EIU的保守估计,在未来10年,中国个人轿车的销售量将增长约3倍,在2015年达到690万辆。

  但另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就是,在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增长后,中国机动车市场的增长速度正在慢慢放缓,而且,有关中国机动车市场产能过剩的忧虑逐渐增加。毫无疑问,目前中国机动车市场急剧增加的大量投资,特别是许多国内企业的投资稍显盲目。根据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ERNST&YOUNG)以及EIU对中国机动车市场主要生产商进行的联合调查显示,虽然有关中国机动车市场产能过剩的担忧被夸大,但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整合不可避免,这将迫使一些较弱的国内生产商和国外生产商面临困境或退出中国机动车市场。

  产能过剩:威胁多严重?

  根据中国官方部门的预测,到2007年中国机动车行业的生产能力将超过国内市场的需求,届时轿车和卡车的生产能力将达到700万辆。对于中国机动车市场的各生产商而言,市场饱和将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将导致更为严重的价格战,造成厂商边际利润率急剧缩减。然而根据EIU的调查却显示,中国机动车行业未来的生产力状况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水平,因为并不是所有厂商的生产计划都能实现。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目前大部分外资机动车生产商正在或已经修改了他们在中国的投资计划,而且一旦外资企业认为未来的销售预期并不乐观,他们还将继续修改或收回在中国机动车市场的投资计划。中国政府也在通过限制商业银行贷款的方法,努力降低机动车行业的盲目投资,抑制过快的增长速度。

  与机动车产能总量过剩的情况相反,还有一部分机动车生产企业正在被产能不足的境况所困扰,包括通用汽车(GM)、大众汽车(VW)和本田汽车(Honda)这样的知名厂商在中国机动车市场都未达到足够的生产率。根据EIU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汽车生产厂商的生产率平均仅为40%,而合资企业的生产率也仅为60%,都低于机动车行业获利所需达到的85%。而有关中国机动车市场库存量增加的问题似乎同样被夸大,虽然目前机动车生产企业的库存水平与过去相比确有提高,但是与某些更加成熟的市场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在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下,一些生产率较低的厂商将被迫退出市场,此外还有一部分参与者由于缺乏完善的投资计划,或高估销售业绩,也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但大部分外资机动车生产厂商表示,虽然面临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但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与潜力,他们仍会继续到中国投资。

  中国出口的另一次成功?

  虽然中国机动车市场产能过剩问题并没有预期严重,但一旦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扩大中国机动车出口,开拓海外市场。在未来几年之内,随着中国制造的配件和车辆质量的提升,以及进口配件关税的降低,对中国机动车行业的投资将由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转向服务全球市场。但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国的机动车尤其是轿车的出口将不会突然占据全球市场。中国国内机动车制造商将会发现,在扩张海外市场时,其他中国消费品制造商所创造的成功经验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难以复制的。

  中国目前已经有部分汽车出口,2004年中国出口汽车数量低于50,000辆,这些汽车主要销往伊朗、叙利亚、中东和北非等国家,几乎很少出口到西方市场。但是许多国内机动车厂商已经将扩大出口作为本企业的重要市场战略。有消息显示,某家中国本土机动车生产企业已经计划在2007年登陆美国和欧洲市场,并希望第一年在美国市场上销售250,000辆汽车。根据安永预测,中国汽车行业出口将从2007年开始形成势头,但是出口增长将比预期慢得多。

  造成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本地制造商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并且缺乏成熟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以及出口汽车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外资机动车企业对于将其在中国制造的汽车输出到海外市场缺乏热情。

  从本土厂商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国的机动车生产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无法达到西方消费者对机动车质量和设计的要求。中国还没有建立出口大量汽车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国内制造商缺乏海外销售网络,一般这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投资才能建立。而且在中国机动车厂商大量进军海外市场之前,有关知识产权问题也将成为中国汽车销往海外的障碍。如果中国的机动车生产商在未达到必要的质量标准或建立能提供大规模销售的服务网络之前大举出口,将会对未来中国汽车出口造成更大的风险。因为如果某家公司将低质的汽车仓促推出登陆,随后有充分准备的中国企业再登陆市场时将会遇到极大困难。

  而对于中国市场的外资汽车厂商而言,由于他们中的某些企业已经在全球市场陷入产能过剩的痛苦之中,因此没有足够的动力让他们从中国市场出口汽车。此外由于其他东南亚国家政府的反对,中国制造的汽车出口到这些市场也将受到限制。

  与整车相比,中国的汽车配件工业将对全球市场产生更直接的影响。从中国出口的配件总额已经从2003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80亿美元。目前中国主要出口低附加值的售后配件,进口精密配件进行汽车组装,但是在未来4-5年,中国制造商生产当前进口配件的能力将迅速提高,并将最终促进出口。

  本土资本和外资

  未来谁将主导中国市场?

  中国政府对于汽车工业的重视程度显示其将不会放松对汽车工业的控制。在此次调查中发现,许多外资机动车制造企业担心,如果中国政府对机动车行业的发展规划与WTO成员义务相抵触时,中国政府是否会履行这些义务。由于中国政府支持本土机动车生产商自主开发技术、品牌和型号,一些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本土制造商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将显著增加,并最终影响世界市场。

  自1994年以来,中国政府对汽车工业进行了非常周密的规划,到2006年为止的“第十个五年计划”对汽车工业比上个五年计划设定了更加详细的目标。这些目标规定了汽车工业技术发展的步伐,竞争结构(包括每个细分产品的公司数目)以及需要的车辆类型和日期。

  而中国企业在其他重要行业确立市场地位的发展模式有目共睹,比如在电信、计算机、家用电器以及物流零售领域。虽然中国机动车制造企业需要时间在技术和管理经验上赶超其国外对手,但是与韩国和日本的领先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拥有快速发展本土生产能力的优势。

  不仅国内大型汽车生产厂商例如一汽集团和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在增加自主品牌车辆销售的数量,一些实力较小的生产商,例如吉利、奇瑞和长城也同样在雄心勃勃地计划于未来两年推出自主品牌的新型号系列。预计这些新产品将吸引更多的首次购买汽车的中国消费者,这都将帮助中国汽车厂商扩大在国内机动车市场的份额。

  对于外资机动车生产企业而言,当中国机动车制造商在低端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时,他们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高端市场,而对所有机动车生产企业而言,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商机。

  调查说明

  为了解中国汽车工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对未来市场的走向和企业策略带来的影响,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ERNST&YOUNG)联合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通过对中国机动车市场生产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相关机构进行深入访问,进行了该项调查。包括宝马、中国汽车联合会、戴姆勒·克莱斯勒、德意志银行、一汽集团、中国大众通用、现代-起亚、上海汽车工业公司等多家企业和机构参与了此次调查。

  中国机动车销售量预测

  单位:百万辆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载客2.613.143.563.954.294.685.105.536.006.426.86

  商用2.963.173.363.623.834.074.264.424.584.674.84

  总计5.576.316.927.578.128.759.369.9510.5811.0911.7

  数据来源:EIU;Autopolis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汽车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