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分析中国能源战略对地区和全球的影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12:00 中国石油网 | |||||||||
中油网消息:美国《耶鲁全球化》杂志日前刊登美国史汀生中心南亚问题助理研究员齐亚德·海德尔的一篇文章,题为《石油催生北京新的能源政策》,认为中国为了寻求安全的能源供应和输油线路而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可能对地区乃至全球产生的影响。 作为一个崛起的重要的经济参与者,中国正在想方设法努力获得能源,以为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中国在1993年成为能源净进口国,从此以后,为了寻求能源安全,在全球各
“9·11”事件发生后,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和不断升级的能源危机中,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中国为了能源安全在次大陆进行的努力反映出中国正在重新确认和重新修补国际关系。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根植于其长期的地缘战略考虑和交通需要,与印度的关系则仍在探索之中。中印双方都希望进行建设性的合作,这一点具有地缘政治意义。这种探索和合作的最终结果将对巴—印—中三角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中国也为这种繁荣付出了代价。从1980年到2003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9.5%。工业和交通的需求促使国内能源需求猛增。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1/3的能源供应来自国外。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在未来25年中,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占到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1/5强。毫无疑问,能源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中国的目标是避免受到日益动荡的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因此中国的海外战略便围绕使其能源供应多元化而展开。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寻求还带来了诸多其它好处,特别因为中国的能源部门同时还是一种外交政策工具,享有政治和经济支持。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交易中以及在与穷国打交道时,中国收获了两种类型的政治利益:一是为未来合作巩固了关系;二是超越了美国的影响。 因此,中国的一个主要手段是在开发和生产项目中获取股份。中石化公司获得了伊朗亚达瓦兰油田50%的股份,中国还在去年花费700亿美元巨款用于在未来30年中购买伊朗的原油和天然气。中国拥有在苏丹的大尼罗河石油开采公司40%的股份。中国向购买了尤科斯公司主要生产部门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的俄罗斯石油公司提前支付了供油款,并正在对是否购买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20%的股份进行慎重考虑。中国还与全球第五大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签署了石油开采协议。与此同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在考虑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公司,主要是为了获得该公司的亚洲资产。 除了增加供应来源外,中国能源战略的第二个方面是确保可靠的输送网络,包括建造港口和铺设输油管道。输送系统方面的伙伴包括哈萨克斯坦。中国目前正在铺设一条从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的输油管,接下来还将铺设天然气管道。虽然最终不敌日本的竞争,中国还曾经与俄罗斯就一条西伯利亚输油管进行过洽谈。 新的管道当然重要,但在2025年前,中国近3/4的石油进口仍将途经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这实际上是海上运输路线多样化的需要。这能够从某种意义上解释中国为什么要对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瓜德尔港的建设提供技术援助和80%的资金,另有450名中国工人在这里工作。中国官员们已经表明,他们想将瓜德尔港建成中国从伊朗和非洲进口原油的中转站。从长远来看,一根输油管道或是一条陆上通道将从瓜德尔港将原油输入中国西北部与巴基斯坦相邻的新疆地区。中国海军还可能在瓜德尔港驻扎,在印度洋航线上巡逻,以确保目前的海上运油线路的安全。 为了未来的能源合作,中国需要一个平静的巴基斯坦。这种平静不仅有赖于俾路支省的稳定,更需要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的和平。中国能否利用瓜德尔港还有赖于整体的中巴关系。为了巩固中巴之间的长期战略关系,中国在巴基斯坦开展了各种开发项目。例如,提供资金在巴基斯坦建造了一系列包括热电、核电、水电等在内的能源项目。当巴基斯坦正努力应付其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之时,这种关键支持将帮助确保中国在瓜德尔港拥有特权。 考虑到印度与中国的盟友巴基斯坦的关系,中印之间的能源关系自然要复杂得多。中国对印度的能源“目标”既包含合作,也不乏竞争。印度70%的石油来自进口,为了实现其7%-8%的经济增长率和发展目标,印度对能源也有着巨大的需求。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将印度的能源安全描述成“在我们考虑的问题中仅次于食品安全”。 当印度正在奋力追赶之时,中国的领先非常明显。去年10月,得益于大量的双边援助,中国击败了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获得了在安哥拉的石油勘探权。中国拥有伊朗亚达瓦兰油田50%的股份,而印度拥有该油田20%的股份。在苏丹的一个油田,中石化是开采负责人,而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则拥有该油田1/5的股份。中国还在缅甸获得了勘探权。 印度现实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同时希望在亚洲内部进行合作,抢先一步拚命争夺资源。今年1月,印度主持了首次亚洲主要石油进口国与中东出口国石油部长会议,会上对印度提出的建立亚洲石油市场的建议给予了支持。2月份在新德里举行了第三届亚洲天然气买方峰会,在这次会议上,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马尼·尚卡尔·艾亚尔呼吁建立一个亚洲天然气网络,以结束“由西方主导的悲惨局面”。 艾亚尔的措辞引起了与会者的某种共鸣。沙特阿拉伯保证说,它“能够且将努力满足其亚洲伙伴的石油需求”,并答应与日本一起举行第二次石油圆桌会议。伊朗说,亚洲石油生产国应该以优惠的价格向亚洲的石油消费国提供能源,有必要签署长期的供油协议。 中印双方利用这些场合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中国石油代表团的负责人说:“我们(中国和印度)同意彼此之间不进行竞争……我们将与印度进行协调和合作,并有可能以个案为基础进行联合竞标。” 改变亚洲能源市场的呼声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由于双方都有过殖民主义历史,都是发展中的经济体,中印双方都想避开西方织就的能源网络,确保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能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正如艾亚尔所说:“印度和中国不必手足相残。在能源安全方面,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彼此合作将带来更好的结果。当然,在市场中我们也难免会有竞争。”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竞标和领导亚洲市场的理念将日益流行。 不论这些努力最终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对能源的需求已使亚洲历史上的这两个对手走上了全新的道路--一条必将影响全球能源和地理政治面貌的道路。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