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环球财经》2005 > 正文
 

中国烟草业大重组背景下英美烟草能否特批而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14:56 《环球财经》杂志

  本刊驻英国特约记者 陈建/文

  在中国烟草业大重组的背景下,一些跨国烟草公司正与中国烟草专卖当局展开一番耐人寻味的博弈。

  英美烟草公司3月初宣布,该公司已从账面上冲销对中国市场价值5000万英镑的先期投
入。此举一出随即引起分析人士质疑,英美烟草公司是否打算放弃高达8亿英镑的庞大投资计划,并“撤离”全球第一大烟草消费市场?

  令人遐想的战略

  对此,2004年初才就任英美烟草首席执行官的保罗·亚当斯表示,该公司并不打算放弃中国市场。

  他说:“我们将继续进行磋商和推进。我们正取得进展,但速度很慢,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他接着说,“鉴于我们已展开的磋商以及我们收到的信号,”该公司对于开拓中国市场仍持乐观态度。尽管如此,这个近年常常在中国市场“出风头”的烟草业巨头的新动作,仍引起外界对其战略意图的各种遐想。

  英美烟草始建于1902年,目前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烟草制造商,而且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烟草生产商,在66个国家设有87家工厂,拥有“三五”、“健牌”、“希尔顿”和“登喜路”等300多个品牌。

  早在1905年,英美烟草就开始在中国销售香烟,到1937年其市场占有率增至67%。但新中国成立后却随即丧失了对烟草市场的控制地位,并于1952年黯然撤离。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英美烟草在第一时间重返中国市场。

  近年来,随着各国“禁烟”运动的蓬勃兴起,国际烟草市场环境每况愈下,该公司更是把目标瞄准了中国。

  做多说少

  从重返中国的那一日起,尽管怀着强烈的扩张欲望,但英美烟草却一直坚定地奉行着“少说多做”的原则,苦心“经营”这块市场。从技术合作到烟叶种植,再到对公益事业的支持,该公司为有朝一日称雄中国而默默做着各种热身准备。

  80年代中期,英美烟草首先与安徽芜湖卷烟厂合作开发“德比”牌卷烟。1996年底,黄果树集团和英美烟草签署了合作开发黄果树品牌的项目协议。2000年10月,中国烟草公司、云南烟草公司和英美烟草签署协议,在昆明进行技术合作、联合开发“迅”牌优质混合型卷烟。2003年9月,英美烟草与武烟集团联手开发雪茄项目正式投产。

  但真正令英美烟草在中国市场抢得先机的,则是1999年入主位于山东的华英烟草有限公司。作为迄今为止中国批准成立的仅有的3家烟草业合资企业之一,该公司被允许生产和委托加工诸如“黑猫”、“希尔顿”等品牌的香烟,成为英美烟草今后拓展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基地。

  与此同时,为建立与地方政府、烟草企业的良好关系,并扩大在中国消费者中的影响力,英美烟草一场多层次、多角度的公关活动也在全面展开。从90年代中期开始,该公司开始“帮助中国农业”,包括建立烟叶基地、指导烟农生产等。这些活动基本属于“帮助”和“技术支持”的性质,用心良苦的英美烟草显然并不在乎获利多少。

  英美烟草对中国的体育和文化活动的赞助,也辐射到了众多领域。自中国职业篮球甲级联赛刚刚起步,它们便开始赞助“希尔顿篮球联赛”;从1993年起连续5年,是“555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的主要赞助商;从1999年至今,一直赞助“英美烟草中国职业高尔夫球联盟杯”。

  试探与反试探的较量

  毋庸讳言,英美烟草20多年的卧薪尝胆,为的就是尽早迎来中国烟草市场真正开放的那一天,尤其是希望签下第一份允许西方公司拥有烟草工厂所有权的合同。但烟草业是中国税基的重要支柱,占全国税收总收入逾10%,因而素有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后一个堡垒”之说。马拉松式的市场开拓进程,似乎逐渐开始耗尽外国烟草商的耐心。

  世界第一大烟草制造商高特利集团(原菲莫公司)曾是最愿意在中国做广告的烟草巨头,但近年来该公司在中国广告市场日渐销声匿迹,似乎说明其对中国烟草专卖制度何时终结,有些灰心丧气。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美烟草反而推出了更积极的市场拓展计划。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烟草业逐步开放和产业大重组的背景下,有些跨国烟草公司正与垄断性的国家烟草专卖局展开一番耐人寻味的博弈。而具体到英美烟草和中国烟草专卖机构之间,则成为一场“针对中国烟草市场开放程度的试探与反试探较量”。

  2001年5月,英美烟草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公告,宣称将在四川绵阳建立一家年产300万箱的合资烟厂。可中国烟草总公司随即发表声明予以否认。2002年8月,英美烟草又在此间宣布投资近4亿美元同中国国家烟草专卖局合作,在绵阳建立中国最大的合资香烟生产厂。8月6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专门发表声明,称中国烟草行业没有新建合资卷烟厂的任何安排,也没有与任何国外公司商谈过建设合资卷烟厂的意向。

  最具冲击力的则是2004年7月16日英美烟草单方高调发布的一则公告。公告说,该公司已通过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在中国进行一项高达8亿英镑的投资,与中国东方投资公司合资建立一家年产达1000亿支香烟的新厂,其中包括“三五”等品牌香烟,并可在全国各地销售。1000亿支香烟相当于红塔集团一年的产量,占中国烟草市场销售额的5%。一旦项目启动,其震撼力可想而知。

  面对这一前景,就连高特利集团也有些坐不住了。该集团首席执行官迪尼奥·德维特立即亲自出面质疑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他说:“如果这些报告属实,那么就意味着中国烟草专卖系统的主要根基已崩溃,我们因而对此表示怀疑。”而国家烟草专卖局在5天后字斟句酌地发表公开声明称,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

  然而,英美烟草对以上声明的回答则是,该公司得到了中国国务院的批准,这一级别要高于两个主管烟草生产和销售专营的机构——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总公司。该公司还表示,手中已握有获准建厂的文件证明,但出于保密要求和需要最后确定工厂细节,因此不便公布。

  能否走通的特批路线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起风波暴露出英美烟草试图通过“特批路线”,来打开中国市场。

  在中国,所有的合资烟厂据称均是以特批的形式成立的,压根儿就不存在中外烟草合资这个申报程序。深谙此道的英美烟草于是决定绕过国家烟草专卖机构,向高层要政策。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英国烟草企业高层主管就此评论说:“如果不遵守中国规定和程序,要想取得成绩,难度要大很多。”

  另外,此间《金融时报》的分析文章也暗示,中国政府内部在烟草业“开不开门,开多大门”上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报道称,英美烟草交易在中国政府中“所引发的所有矛盾或许反映出目前当地烟草行业的混乱局面,也可能意味着一些决策者有意引入外国投资以增强竞争和效率。”

  由此看来,英美烟草的最新动作未尝不是一种“退一步,进两步”的策略。一旦中国取消烟草专卖制度,烟草市场完全放开,该公司随时可能杀个“回马枪”。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英美烟草新闻 全部烟草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