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BIT上的“中国力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 17:24 《全球财经观察》 | |||||||||
第三篇: 中国企业参加CeBIT会展,更重视的是CeBIT带来的贸易推广机会,而非展示高新技术 文|王子居
在2005年3月的德国汉诺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CeBIT的科技展厅里忙碌。本年度有241家中国内地IT、通讯厂商参展,数量首次超过了美国,而来自台湾和香港的厂商则分别达到了726家和148家,共同成为展会中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 事实上,随着中国内地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国际展会已成为中国内地厂商展示实力、扩大贸易的重要舞台,而德国的CeBIT则是较早被中国人接受和重视的展会之一。中国IT业和通讯领域有影响力的企业如联想、华为等,早在10年前就开始参加这个展会了,而现在,越来越多不为大众熟知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在CeBIT展会上露面。 与国际巨头平起平坐 已经连续3年负责汉诺威CeBIT展中国出展事务的汉诺威(上海)展览公司出展部的汪村彦对《全球财经观察》表示,近年中国的参展企业越来越多,他们也越来越善于利用这种机会来推广企业形象,拓展国际市场。“无论从参展商数量还是具体的展位设计、产品推出、参展人员素质方面,中国企业都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汪村彦说,“而国外的采购商、经销商等也越来越重视来自中国的产品了。” 海尔手机则是这方面的表率。“海尔的手机是第二年参加这个展览,今年我们就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其中的实惠了。我们终于有机会和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这样的手机巨头在展厅里比邻而居,平等地面对欧洲的重要客户了。”海尔集团负责欧洲手机市场的李声华告诉《全球财经观察》。 海尔在欧洲的手机市场拓展才刚刚开始。在欧洲,手机主要是由运营商经销,而之前海尔主动接触欧洲的运营商非常困难,常常是连见面的机会都很难获得。但参加了展览之后,运营商会主动考察你的产品,如果他们有兴趣的话还会主动会谈,这样业务就非常好开展了。李声华说:“在展会上通常很难立即获得订单,但我们还是积累了非常多宝贵的客户资源,达成了一些意向性的协议。” 差距:130万对500万 中国企业在参加CeBIT展时,更重视的是展会中的贸易推广 ,他们推出的产品,也都是以能获得订单立即在市场上进行推广的产品为主。CeBIT展会中高科技、概念化的产品,在中国参展企业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这从中国企业所在的展区布局中也可看出端倪,本次展会的展区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贸易为主的“Planet Reseller”(全球转销中心),另一部分则是以展示新产品、新科技为主的“Future Park”(未来园区),中国企业则全部集中在“全球转销中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企业在产品布局中仍然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在科技含量较高的领域仍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去甚远。 “差距确实很大”,李声华说,“国外厂商大多推出的是3G手机,而我们还没有3G产品。当我们还在宣传130万像素时,三星、摩托罗拉已推出了500万像素的产品。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厂商没有竞争力,我们的产品更具时尚功能和更好的性价比,比如海尔这次推出的笔型手机在展会上就是独一无二的。” 汉诺威(上海)展览公司的汪村彦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台湾的电子产品水平世界一流,但他们也没有企业参展“未来园区”,原因在于他们更重视展会的贸易性,希望得到实际的收益。 本次会展中联想、方正、同方、中兴、波导等重要中国厂商就没有参展,这与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密切相关:联想刚刚经历并购,海外方针尚未明确,同方、方正依旧专注国内市场,中兴则根据需要选择参加了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展会。出于技术水平或战略发展方向的考虑,中国内地的大多数厂商与台湾厂商的关注一样,他们更为看重参展的实际收益。但无论如何,CeBIT上的“中国热”还是会持续升温下去。 相关专题: 《全球财经观察》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