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农业 > 正文
 

棉花减种棉价面临大涨 棉纺企业平静面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6日 10:46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杨锋磊

  4月份是我国棉花的播种季节,而由于去年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致使棉农种棉热情严重受挫,今年的棉花种植面积明显减少。

  来自河北省邢台市农调队的调查显示,该市有60%的棉农放弃种棉,改种小麦。而综合
国内相关种植调查数据,河北、河南、江苏、新疆等产棉区都明显减少了棉花种植面积。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预估,2005年中国农民的植棉意向总量将减少11.5%。有专家认为,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暴露出我国农业信息机制的缺位。

  棉花生产“怪圈”

  据记者了解,2004年棉价出现大幅下跌后,我国很多地区的棉农在棉花尚未成熟时就拔掉棉秆种植冬小麦,以至到了4月播棉季节,大量棉田仍被麦田所占,无法播种,从而造成2005年棉花播种面积大幅减少。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喻树迅估计,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可能会下降1000多万亩,降幅可能达20%左右。而种植面积减少、库存减少、稀缺量加大等几个因素将导致今年的棉花价格上涨30%左右,他估计今年的籽棉价格将涨到5元/公斤以上,而去年仅为3元~4元/公斤。

  中国棉花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去年3月份,我国增发的棉花进口配额大量到港,国内棉花价格开始下跌,内外棉差价缩小,棉花价格出现理性回归。但5月份以后,国内棉花市场出现异常情况,棉花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对产业链各环节带来严重影响。由于国家对部分行业实施银根收紧的调控政策,企业缺少购棉资金,棉花流通企业因面临还贷压力,加快销售棉花,造成本应在库存中的棉花集中涌入市场,形成短期供大于求,加剧了市场压力,棉花价格开始快速、大幅度下降,价格从2003年的最高点18000多元/吨,下降到2004年7月初的13000元/吨左右,每吨价差超过5000元,棉价波动的频率、幅度,对产业造成的伤害,是国内棉花市场放开以来、也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年。

  喻树迅认为,去年粮食价格上涨,棉花价格下跌,导致现在的粮、棉比价为16.5,而正常情况应是18以上,而且国家对粮食收购既有保护价、又有种粮补贴,所以去年有不少棉农改种小麦。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王献立日前表示,从理论上讲,某年的棉花价格较低,第二年其播种面积会减少,这是农民在对比粮棉种植收益后做出的选择。这实际上已经成了棉花生产的一个“怪圈”。

  对此,喻树迅表示,他们前期已经向农业部建议制订棉花收购的保护价,从而稳定棉花生产,为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国内原料供应。但由于棉花问题牵涉的部门很多,如纺织、贸易等部门,因此不会很快解决这个问题。

  棉纺企业平静面对

  针对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棉花价格面临大涨的局面,记者采访了国内多家棉纺织企业,发现经过去年的“洗礼”,他们似乎对此早有预料,能够平静应对。

  辽宁营口棉纺织有限公司原料部的刘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判断今年的棉价肯定会上涨,但不会暴涨,因为进口配额会增加,从而调剂国内市场需求。“不过我们还是做了准备,现在我们的棉花储备量很大,足够使用3个多月的,同时在价格合适时还会不断买进,补充库存。”

  杭州中汇棉纺织有限公司原料采购部王经理也表示,通过去年的教训,大家都开始变得理性。他还告诉记者,棉花价格并不是说播种面积减少就会大涨,还要结合进口来考虑。政府可以多发配额,以平抑国内价格。而今年美国的播种面积增加了4%,即使其不增长播种面积,去年棉花产量300多万吨,至少有200万吨可供出口。

  农业信息披露缺失

  其实,棉花生产的“怪圈”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极为普遍。近年来谷贱伤农、菜贱伤农甚至(牛)奶贱伤农的事情经常发生,这就牵涉到我国农业信息化问题。如果相关部门做好市场预测工作,对国际国内市场进行调研分析,提前制定指导性建议,完全可以避免这个“怪圈”。

  与此次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下降相对应的是,作为向我国出口棉花的供应国,美国的棉花种植农场主已提前通过其农业部门的信息了解到这一情况,并准备在今年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待我国国内棉花价格上涨时大量出口获利,美国棉农这一策略与其政府提供了完备的农业信息密不可分。

  据了解,美国农业部提供的市场信息涉及到120多个国家、60多个品种,囊括了主要农产品的全球数量、国内产量、供求情况、价格变化等情况,并在法定的日子里公布。农民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和邮寄等方式,从美国农业部及其有关职能局得到一套完整的市场信息。而在日本,农业部门也制定了一整套农产品生产数量和价格行情预测系统,凭借政府发布的准确市场信息,每一个农户都对国内市场乃至世界市场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由此调整生产品种及产量。

  而就我国的情况来说,目前还远做不到农业信息渠道的畅通。一位业内专家尖锐地指出,目前政府部门还缺少科学、客观、公开的信息发布。比如说,今年播种面积到底会有多少?恐怕到年底也不一定知道。事实上,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定期发布这些调查数据,农民就可以做到心里有数。

  据悉我国农业部门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逐步建立农业信息化机制。来自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的消息称,目前,全国所有的省级、97%的地市级、近80%的县级农业部门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一半乡镇成立了信息服务站,并已建立了具有较强支持服务能力的网络中心,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网站,81%的地级和38%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局域网,83%的地级和45%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去年,在全国120个县新建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2000个乡镇新建了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站,使全国累计建起的县、乡信息平台(站)比例分别达到75%和50%。但是,大多数农业信息网站需要付费却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阻碍。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