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龙钢铁:2005年的大跨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5日 14:34 《浙商》杂志 | ||||||||
张志祥(浙江建龙集团公司董事长) 建龙集团160亿总资产中,银行贷款才25.8亿 回首2004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建龙也经受了很大的考验,并且受到社会上方方面面的质疑。但在建龙集团18000多名员工的努力下,公司依旧保持了强劲的高速增长,共完成固
2004年我们总部搬到北京,实现集中的管理。“点滴做起,只争第一”,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在冶金行业引起很大的反响。我们一直以做中国钢铁行业先锋、向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看齐的目标前进着。 宁波建龙将近完成60亿元的投资,银行贷款只有7个亿,其余都是我们不断增加股本投入的。建龙集团也不是靠股东增加贷款来进行项目投资的。建龙集团160亿元总资产中,银行贷款才25.8亿元,并且已经包括宁波项目的7个亿与信用证和银行承兑的净额度。 只想宁波建龙早日投产,股东利益可以放在第二位 因为审批的原因,宁波建龙钢铁项目一期工程没有按时投产。 宁波建龙项目运行两年了,当时所有论证会上定的方案现在看来都很准确,唯一一个关于当时项目审批的论证会看来失误了。当时我们邀请了原冶金部的老领导和专家关于项目审批的事进行论证,大家觉得要审批3-5年等不起。宁波建龙的项目虽然同意重组后再审批,但毕竟耽误了。 2004年太多的人问我太多的问题了,问宁波建龙为什么要重组?问是不是只有国有企业进来才能审批?问我们和杭钢的重组是不是市场行为?是不是政府主导?所有这些问题我不便回答,也答不清楚,我们只想宁波建龙早日投产,至于股东利益可以放在第二位的。说句老实话,宁波建龙的迟迟不投产,我们觉得对不起2000多名从全国各地加盟建龙的员工,对不起一万多人的施工队伍,对不起所有宁波建龙的合作伙伴对我们的信任。 所以去年下半年我们加快了与杭钢的合作谈判,现已确定方案。虽然合作方案对我们建龙不是最理想的,但我们还是坚持了我们的原则,第一,民营股份要占大多数;第二,新股东进来要溢价。前几天浙江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同意我们的合作方案,书记、省长也批复了。杭钢的第一笔资金也进来了,我们相信宁波建龙的新老股东一定能合作好,把项目快速建成投产,把宁波建龙建成国内一流钢铁企业。 我觉得国家关心我们宁波建龙的项目也是应该的,去年中央联合调查组8大部委对宁波建龙和其他各地的建龙钢铁公司进行多次检查后,给予我们较高的评价,说明建龙在企业运作上都是规范的、健康的。 领先一步的战略规划 宁波建龙钢铁项目我们是2002年谋划的,总投资160亿元,建成年产铁、钢材各600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按照现在每吨板材5000元计算,可以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主要产品为汽车用钢、集装箱板、锅炉板、管线钢、造船板等。许多板材替代进口,一期工程年产400万吨项目,原计划2004年第三季度完成。到去年上半年已完成投资将近60亿,基本完成一期工程。 宁波建龙是真正的第一家海边工厂,25万吨的码头就在厂区边。铁矿石和煤可以直接用皮带从船上转送厂区。现在宝钢在广东湛江谋划1000万吨的钢厂,武钢在广西防城钢谋划1000万吨的钢厂,首钢在唐山谋划800万吨的钢厂,鞍钢在辽宁营口港谋划500万吨的钢厂。而宁波建龙3年前就开始谋划, 这足以证明建龙领先一步的战略规划。 而且宁波建龙的产品定位很准确。现在板材价格已远远超过历史最高价位,从2002年每吨2500元涨到现在的5000元/吨,这足以证明建龙对未来市场前景判断的准确性。另外现在铁路运输很紧张,车皮计划只能满足30%左右。这使得我们的海边工厂更有竞争力。2004年武钢的一位老总来宁波建龙考察后开玩笑说, 加价20亿元转让给我们吧。 看建龙不能光看财务报表上挣了多少钱 因为有了宁波建龙的优秀项目,吸引了全国冶金行业许多优秀的管理者,特别是宁波建龙的总经理李明东,带领2000名员工,指挥10000多名施工队伍进行大规模的快速的项目推进,从2004年5月份到现在,他们团队成功地进行了危机公关。宁波建龙一期80亿元的投资,最少要和几百家企业签订80亿元的施工安装合同和设备制造合同,所有这些企业都对建龙高度信任、理解和宽容,他们相信建龙项目一定能成功,以李明东为首的团队也充分和各合作方沟通。如果他们提出赔偿,整个宁波建龙赔给他们都不够,所以我觉得像李明东这样的总经理在冶金行业,在我们浙江民营企业当中还是很少的,中国的民营企业要做大,需要这样的职业经理人。 看建龙不能光看建龙的财务报表上挣了多少钱,应该看建龙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他们才是建龙最有核心竞争力的地方,才是建龙最大的财富。 今年销售收入新增100亿元 2005年依然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我们民营企业不要寄托于政府放松宏观调控,银行放松信贷。钢铁行业新的产业政策马上就要出台了,新政策会通过对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包括提高技术装备和产品档次、环保要求等来避免钢铁行业的过度竞争,这对建龙来讲是宏观调控后的一个很大的机遇。 我们应该主动出击,在宏观调控中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建龙公司2005年更会有跳跃式的发展:除宁波建龙一期400万吨项目今年投产外,黑龙江200万吨钢铁项目、180万吨焦化项目,唐山80万吨焦化项目、50万吨冷板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将给建龙带来100亿元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到2005年底建龙项目全部投产后可以达到1000万吨的钢综合生产能力。 收购吉林省属最大国有企业 建龙又开始在做一件很大的事情了,这件事情的影响力和今后的意义比宁波建龙项目更大。我们已经同吉林省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收购吉林省属最大国有企业:吉林冶金控股集团50%的股份。该公司有100多亿元资产,旗下企业包括:全国最大碳素行业生产企业——吉林碳素集团公司;全国最大的铁合金企业——吉林铁合金集团;全国第二大镍金属企业——吉林镍业金属集团公司;吉林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吉林省黄金矿业公司。并且集团公司下面还有几家上市公司。这个东北最大的国有企业改制案例对建龙意义重大,吉林省政府把整个冶金矿业的产业交给建龙来整合是对建龙的高度信任。建龙也觉得责任重大,一定要把他整合成功,把吉林冶金控股公司打造成东北最有影响力的公司。 宁波建龙的项目刚好重组成功,又去干这么大的事情,有人可能不太放心。但我可以告诉大家:第一,相信建龙的整合和管理能力;第二,建龙不会用银行贷款收购股权。因为今年杭钢要进入宁波建龙40%多一点的股权,要退给我们老股东10亿元左右的股权转让款。而且今年建龙经营性的现金流可以增加30亿元。 并购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并购充满诱惑、也充满风险。建龙6年来一直靠购并发展起来。我们做的购并都是战略性的购并,围绕着钢铁产业链来进行的。而没有去做一些财务性的购并。我觉得建龙还没有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去做跨行业多元化。 建龙高速发展的“三大”法宝 建龙今后会在以下三个方面提升竞争力: 第一,避开同行业同质化的竞争。几年前建龙进入钢铁行业有体制上的优势,但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民企进入钢铁行业,我们这种优势正在消失。建龙有个投资原则:不去投资同行中比我小的企业能投资的项目,因为小企业它的效率肯定比我低,管理成本肯定比我高。当然建龙在钢铁行业也是小企业,和宝钢、武钢等行业巨头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怎么面对行业巨头的竞争,我们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并在战略上比别人领先一步,比如建海边工厂我们比大钢厂早了几年。还有我们采取产品差异化的战略,细分市场。 第二,提升建龙钢铁的产业链。我觉得今后企业的竞争就是产业链的竞争,近二年,铁矿石、煤炭、电解铜、石油、钢铁等原材料都是50%-100%的上涨,如果对这些原材料依赖性很强,企业风险就很大。建龙这两年不断地在上下游进行大量的投资,都得到了很高的回报,特别是建龙矿业公司已经拥有24座矿山,拥有钢、煤、有色等矿储量16亿吨,我们的目标到2006年底建成年采矿2000多吨、年销售收入50亿元的大型矿业集团。 企业拥有一个很好的产业链,才能做到安全生产,才能保证强劲的赢利能力和较强的现金流。我觉得做企业现金流太重要了。其实2004年很多钢铁企业的利润是下降的,都是因为产业链做得不好,被上下游的企业瓜分了,武钢兼并湖北鄂钢大家都看到公告了,鄂钢300万吨的生产能力只创造了2000万元的利润。 第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建龙在6年的发展中不断地吸收好的合作伙伴并和他们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而把不好的企业或是说企业发展理念不同、对建龙没有高度信任感的合作伙伴淘汰出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利益高度紧密高度信任的企业群体,才能使企业有抗风险的能力。很多人问我建龙没有什么背景,没有太多的银行贷款,也没有上市却发展的这么快?就是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利益高度统一的企业群体才有建龙的今天。 浙商联合起来进入行业门槛高的产业 我一直庆幸我们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行业,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社会给了我们太多的机会去满足我们创业的激情,我们不再贪图享受,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的事业当中去,甚至用我们的生命。我们做好我们的公司,搞好每一个项目,然后能得到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认可,老百姓的赞美,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心愿,同时我也希望社会对我们这一代人多一些宽容,因为企业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 2005年建龙定位是合作年、联合年、购并年。我们会和更多的民营企业或者其他所有制的企业联合起来打造建龙钢铁产业链。我认为我们浙商应该更好地联合起来、进入行业门槛高、资金门槛高、不断地提高技术壁垒和产品档次的行业。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强劲的赢利能力,才能使我们的企业更有竞争力。今后企业的态势就是混合所有制,大企业小股东,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联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制造业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