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业的鲶鱼能承受多少希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02:46 第一财经日报 | |||||||||
杨耕身 2005年3月11日,上午9时,一条巨大的“鲶鱼”从天津腾空而起,往南,徐降于长沙黄花机场,而后,至昆明,再按昆明—长沙—天津线路返回。 这架名字叫波音737—900客机的“鲶鱼”,属国内首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有
市场经济首先表现为价格机制。我们已经注意到:此次首飞票价实行3折优惠,与铁路硬座价格相当。而即使排除民营航空公司新开张“优惠大酬宾”的成分,奥凯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将实行“低成本路线”,无疑让我们贴切地感知竞争带来的实惠。所以,尽管奥凯声称“并不是要冲击国有航空公司”,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既然是“鲶鱼”,就必然会对整个航空业产生搅动,而随之产生的优化与新秩序就是值得期待的。 但在另一方面,当一条“鲶鱼”还必须受制于一些束缚之时,它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写天空的格局,从而真正让国人实现廉价航空之梦?我却也不敢过分乐观。 首先,由于民营公司受数量和规模的限制,其释放的能量仍相当有限。这种状况还将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民航总局一位官员透露,在“奥凯们”起飞之前,民航总局将暂缓批准新的民营航空公司筹建。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民营航空阵营将不会增加新的面孔。 其次,正如英国利物浦大学MBA研究生陶贵荣指出的:“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廉价航空公司运营的可能性为零。”他认为,中国廉价航空主要面临四大问题:一、空管体制的约束;二、航油、航材垄断,成本高居不下;三、机票价格不放开;四、二级机场数量相对较少。“这些都可以归纳成政策问题。”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事实可能正如业内人士所分析的,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即使是像奥凯这样的以低成本名义获批筹建的所谓低成本航空公司,最多也只能称之为“成本较低的航空公司”,而不是国际意义上的低成本廉价航空公司。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番民营航空首飞更像是一个序幕,而不是正剧。中国天空的秩序,仍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空管体制,引入市场机制来实现。 廉价航空公司的先行者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它自1971年6月8日开始处女航以来,创造了连续30多年盈利的骄人成绩,改变了飞机旅行过去的“贵族”概念。由此,低成本廉价航空公司席卷美洲、欧洲、大洋洲等航空市场。而我国的情况是,每年乘机人数大约为7400万人次,铁路和公路旅客运载量却高达140亿人次。这意味着消费者对廉价航空的巨大需求。 2005年3月11日,因为一架民营客机,天空的颜色不再那么沉闷与单调。然而这条仍然受到束缚的“鲇鱼”能够承载多少市场竞争的渴望,它朝向廉价航空的前行能够飞得多远,却仍需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