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汪金生
自一九九三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这个发展中的巨龙每年以百分之三点七的速度递增石油进口量。去年,中国进口原油达到了一点二亿吨,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今年“两会”期间,有关石油及其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受到各方人士高度关注。
国际能源合作的突破口
中哈石油管线今年底投入运营的消息在会议期间得到证实。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阎三忠透露,该管线开工后预计初期输油量为每年一千万吨,之后可扩大到二千万吨。
据阎三忠介绍,目前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石油需要进口,而在全球石油博弈的局势下,能够找到一条稳定的输油管道,可以说是缓解了中国的石油危机,也预示着中国找到了一把破解石油困局的钥匙。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修建中哈输油管道只是中国在哈石油投资的延伸,其经济价值占据首要地位。”阎三忠说,“如果过分夸大中哈线的战略意义,反而容易使中国在有关的能源合作谈判中,陷入被动。”
能源来源寻求多元化
本次“两会”期间,许多专家都表示,由于面临着多个大国的能源战略全球性的竞争,中国应该开辟多元化的能源线。实际上,中国目前也正在试图把能源外交开辟到新的区域。
据阎三忠透露,目前,中国在推进海外石油项目上进展颇大。观察人士指出,中国正在加紧努力保障海上和陆路石油运输线的安全,同时把目光转向中东以外,谋求能源来源的多元化。
放缓增长速度谋求协调发展
中国正采取大量新措施满足与日俱增的能源需求,包括扩大国内石油勘探,发展替代能源。而提倡节约能源和鼓励投资新的能源技术等措施则首次出现在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足见高层对能源问题的关注。
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一位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步入重化工业周期,GDP增长将对未来石油资源产生相当大的需求,在油价上涨、石油消费存在刚性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加快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降低对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另一个更为现实的选择是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
对此,有关人士认为,中国必须改变高耗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追求“绿色”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