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出版业 > 正文
 

文化责任感召唤华语图书现实情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 09:08 新京报

  首届华语图书传媒大奖3月5日在现代文学馆举行了颁奖礼。高耀洁女士编著的《一万封信———我所见闻的艾滋病、性病患者生存现状》获得年度图书大奖。

  《一万封信》并非常规意义上受图书评奖机构欢迎的书,它既不可能受到畅销奖的青睐,也不可能受到专业奖的重视。而畅销奖和专业奖恰恰主宰着目前中国的图书评奖环境。《一万封信》获奖说明,华语图书传媒大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奖项。

  华语图书传媒大奖是一个什么样的图书奖?从之前组委会提出的“现实情怀”等办奖宗旨已经略见端倪,但是直到获奖结果产生,《一万封信》、《娱乐至死》等六本切入中国文化现实的图书获奖,直到目睹了颁奖礼上观礼者挤爆现场,采访者积极主动,获奖者兴奋莫名的盛况,我们才确信,我们所高蹈的“现实情怀”切切实实地成为大奖的最大特点,而这一特点,已被参与者与关注者迅速肯定、接受。

  检点此次获奖图书,“现实情怀”的特点确实极为鲜明:《一万封信》是高耀洁老太太倾一人之力寻找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根源、对艾滋病人进行“临终关怀”的真实写照;《娱乐至死》,是对当下中国已经开始初显神通的杂耍式信息环境的超前预言;《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是吴敬琏先生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系统思考,并以教材的普及面貌出现;《石榴树上结樱桃》,李洱先生作为作家,对农村基层选举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摹……

  “现实情怀”为什么这样迅速地被肯定和接受?原因有二,其一,图书参与公共生活已经成为出版领域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过去,图书是承载知识、流传历史的工具,今天,图书已经渗透到公共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已经介入到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海纳百川的蓬勃气象正在形成,一个开放社会的纸上画面已经打开。其二,重视参与公共生活的图书,也正是当下中国的图书评选中亟须的一种评价标准。在现代社会中,图书不可能脱离当下的社会现实,仅仅活在历史中或者活在公众桑拿式的“娱乐梦境”中,它必须具备基本的文化责任感,应该而且已经和公众最关注的社会现实、文化人群相关联。正如高耀洁女士在获奖感言中所说,“我认为我这本书获奖是最应当的,其他的奖虽然也重要,但是光是有文学,有艺术,人都生病了那还有什么意思”。事实上,即使是文学、艺术,也需要现实的推动。华语图书传媒大奖所代表的评选标准———不仅追求精致的阅读,更表彰图书参与公共生活、改变公共生活、营造先进文化,代表的是对先进出版文化的关注、肯定和支持。

  关注出版,即是关注中国文化现实。在“解放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体制改革目标中,出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华语文化复兴之路上,出版更是载沉载浮的托舟之水,水域越辽阔、河床越深沉,则可生息的物类更加丰茂,可承载、通航的舟体更加庞大、众多。出版,这条华语文化的重要航道,需要更多现实情怀给予现实的关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责任感新闻 全部图书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