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农信社 > 正文
 

财政出资50亿为坏账买单 上海农信社非典型重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 11:2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兆琼 上海报道

  上海农信社将改制成为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将于8月份挂牌。

  这是从2月28日的“上海市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上传出的消息。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上海市财政将出资50亿,为农信社的坏账买单。”

  然而,由于身处上海的特殊性,上海农信社的重组对于全国农信社改革并没有典型性。

  重组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继“上海联合银行”、“上海合作银行”之后,上海农信社变身的最终方向。

  根据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下发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上海农信社的不良资产将由央行上海分行通过发行2年期专项票据以置换不良贷款,并按存款准备金利率按年付息。

  据透露,在注资和不良资产置换后,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将引入战略投资者,包括海外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总股本将达到35亿,其中自然人6亿股,法人29亿股。届时,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达到8%以上。据悉,澳新银行已经对这个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表示了投资意向。

  改制后,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定位是:服务于“三农”和市郊经济的社区型零售银行,以市郊经济组织(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涉农企业)和个人为客户主体,但不排斥按照商业化经营的原则在上海开展全方位的商业银行业务。

  此外,上海市联社将变为上海市农村商业银行总行或管理总部,下属的14个区联社将变身为支行,成为一级法人单位。

  目前,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正积极准备成立专门的机构,代表上海市政府行使对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权,而上海市银监局则将对其行使监管权。

  “监管和管理分两个部门来执行,这其中可能会有功能上的重叠,不知道最终会如何定位。”3月1日,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一位人士对记者评论说。

  “金融服务办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归口单位,负责改制、人事等事宜,才具体业务将不负责任。”上海中小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朱耀明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艰难历程

  上海市农村信用联社改制为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历经一波三折。

  早在2003年年初,上海农联社就提出了自己的改制方案,将变成“上海合作银行”,并由原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郑炳麟出任上海农联社理事长,由原上海银行行长助理于建刚任上海农联社主任,担负改制工作。

  “但是报批高层后最终没有通过。一是因为没有‘农村’二字,否定了银行的定位是为农村建设服务,中央高层通不过;二是,央行再贷款和发行票据,都是为了深化农信社的改革,上海市政府也希望能争取更多的央行资金支持。所以当时的方案作罢。”上海市银监局知情人士透露说。

  “合作银行强调一人一票,不是按照出资比例来确定股份,不以赢利为目的,这种模式在浙江江苏等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很合适,而上海则有条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 朱耀明评论认为。

  期间,上海农信社的改制又提出了多种方案,包括组建“上海联合银行”,都没有最终成型,并发生了多起委托证券公司的一系列国债回购的违规事件,为农信社的改制蒙上了阴影,上海市农村信用联社为此最终错过了央行第一批农信社改革的试点。

  之后,工行上海分行总稽核李秀仑出任上海农联社理事长,上海银行副行长侯福宁担任主任,原联社主任于建刚调至上海金融服务办,全面负责上海农联社的改制。

  而在2004年年底才成型的改制为“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的方案——包括上海市财政注资和争取央行的票据发放,既是“为了争取央行注资,也是为最终成立农村商业银行”。

  “整个上海市农信社的改制遵循了国务院农信社改制的原则和文件,由上海市金融服务办牵头,最终由上海市政府敲定。之后我们成立了体改办。”3月3日,上海市农村信用联社体改办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

  不可复制的农信社改革

  对于上海市农信社改制能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不少上海市银行界人士普遍认为:“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地点进行,上海的经验不能复制。”

  2001年,上海市农村信用联社成立,共有法人机构234家,由市(省)联社1家和区(县)联社14家(青浦联社、嘉定联社、浦东联社、崇明联社、金山联社、奉贤联社、闵行联社、松江联社等)以及基层农信社219家的组织架构。

  “上海的这种组织架构就比其他省份少一个市的级别,上海市政府直接就可以主导整个联社的改制工作,受市级别的政府干预较少,改制能够从开始就很彻底。”朱耀明表示。

  而此次变身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就是在上海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进行的。

  “上海农联社的网点遍步整个上海市,很多都在市区,主要在城乡结合部,这种情况在大部分城市是不存在的,所以上海农信社的改革是不可复制的,这是奠定在上海农村经济几乎完全被城市经济代替的基础上的。”央行上海分行一位人士认为。

  “有相当一部分的农信社效益是非常好的,承担了不少乡镇企业的贷款,在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上海市银监局一位官员对记者称。

  事实上,农信社改制为商业银行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强大的城市经济支撑,一是地方财政要有支持力度。“而对于这两个条件,目前大部分中国其他地方的农信社并不具备。所以上海成立农村商业银行适应的是上海的市场和地区经济的特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专家表示。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农信社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