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聚焦邮政储蓄银行 > 正文
 

邮政储蓄离开国家邮政总局网络后将怎样生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 12:32 《环球财经》杂志

  本刊记者 王羚/文

  邮政储蓄是依托国家邮政总局网点而生存的,一旦建立邮政银行,它将从国家邮政总局独立出来,并不能利用邮政网点。那时,优势不再的邮政银行将何以为继?

  邮政储蓄将变身中国第五大银行。但在国家邮政总局与邮政储汇局盘根错节的复杂关
系中,邮政储蓄要怎么变,现有网点的划分、归属与使用等老问题依旧是摆在眼前的难点。

  无法割爱的网点财富

  组建邮政储蓄银行一直是一波三折。

  在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央行首次提出通过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来解决转存政策所带来的各类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方案最终被搁浅。后来,在1999年,央行又曾出台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方案。当时此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但是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邮政储蓄银行并未像预料的那样很快出世。

  道理很简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面临两难--国家邮政总局依靠邮政储蓄生存,如果邮政储蓄独立,国家邮政总局将面临巨额亏损;同时,邮政储蓄又是依托国家邮政总局的网点而生存,虽然邮政储蓄能够实现盈利,可一旦从国家邮政总局独立出来,将不能利用邮政网点,这将会相应地增加邮政储蓄的运营成本,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必将面临亏损。

  现下中国邮政储蓄系统拥有3.15万家分支机构和2.5亿储户,规模仅次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位居第五。3万多家邮政网点使中国邮政储汇局拥有了中国最大的汇兑业务,及遍布城乡的上万亿元存款余额,邮政储汇局每年可获利数百亿元。对于依托邮政网络而开展金融业务的中国邮政储汇局来说,“网”的意义非同小可。

  同样,欧洲邮政储蓄等金融业务的形成从一开始就是充分利用邮政网络优势。建立有效的金融产品营销体系,邮政部门提供金融服务最大的优势就是依托邮政网络所形成的强大销售能力。在大物流的概念下,谁都清楚国家邮政总局手中掌握着谁都无法割爱的“网点财富”。在中国邮政系统的分拆、改革中,如何分配、使用这一财富成为争执不下的焦点之一。

  对此,荷兰的经验也许值得借鉴。

  1968年,荷兰邮政银行与邮政部门分离后,双方仍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邮政银行继续租用邮政机构的网点办理金融业务。1993年以后,双方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组建了一家各占50%股份的合资公司,双方共同建设、管理、拥有和使用网点。

  荷兰邮政在80年代公司化改革过程中同样遇到了普遍服务与商业化经营的矛盾,由于一些地区邮政网点收入低于成本支出,从而使荷兰全国原有的2600个邮政网点减少到2200个。但后来,邮政部门采取联营方式来发展网点业务,把邮政网点逐步改造成综合的连锁经营零售网点。

  随着网点收入的增加,原来关闭的网点又逐步得到恢复。荷兰邮政部门与邮政银行成立合资的零售网点经营公司后,使邮政零售网点的发展更具特色。双方成立的合资公司,实际上是一家投资物业管理公司,原有的网点和新建的网点都作为该公司的物业进行管理和经营。邮政和银行都是网点的用户,各项业务在网点推出时,都要进行严格的核算,并按规定标准向网点经营公司支付费用。

  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建设、使用网点的办法,荷兰的邮政改革不仅解决了网点之争,同时,通过联营将邮政网点逐步改造成综合连锁经营零售网点的做法,也较大限度的挖掘了网点业务带来的效益。

  同样,在我国邮政行业的改革中如何盘活网点资源,挖掘网点商机也将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离不开的资本市场

  中国邮政的改革是个系统工程,而邮政储蓄只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邮政储蓄银行的组建,是邮政储蓄改革的一部分,而改革需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将邮政普遍服务和邮政储蓄业务剥离开,先分账核算,再并账补亏。第二步才是在条件成熟时,成立由邮政控股的储蓄银行,完全独立核算,而普遍服务的亏损由财政明补。

  依目前的情势来看,邮政储蓄改革要想最终获得成功,必须与邮政改革联动进行。但在邮政和电信分家之后,来自财政的补贴到2003年已经停止,邮政普遍服务的亏损只能靠邮政储蓄等暗补。

  行业内一直有这样一个推测,那就是中国邮政改革可能要学德国邮政成功上市的经验:"2000年11月20日上市的德国邮政在全世界拥有37家快递公司、航空货运公司和货物投递公司并且通过一系列收购最终控制了DHL国际有限公司51%的股份。以其每股21欧元的发行价计算该公司的市值达到了234亿欧元。"

  但也有专家对此发表了不同看法,“中国邮政不可能有德国邮政局这样雄厚的资金,没有资金就不可能控制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张承惠认为,邮局上市时机还不成熟,政府对邮政普遍服务应有的补贴等问题没有解决,上市的基础不到位。让一个商业化公司承担普遍服务有问题。

  能否将中国邮政手中所掌握的网络资源整体上市,以解决资金问题呢?记者突然有这样的想法。

  其实,2002年底,国家邮政局曾设想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为主体组建一家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邮政总公司,整合其快递、报刊发行、物流等整体业务,争取到香港上市。上市必须先盈利,这道门坎首先难住了中国邮政,以致中国邮政上市至今未有下文。“邮政网络是全程全网的,不可能有好的办法来解决结算问题。在没有补偿机制的前提下是很难盈利的,也很难算清楚到底有没有盈利。”

  虽然中国邮政改革的系统工程依旧艰难,整体上市和地区分拆上市短期难以实现,邮政储蓄改革也才露曙光,但是资本市场是中国邮政改革离不开的地方。

  相关链接:国外邮政储蓄发展模式

  日本邮政储蓄发展模式:日本邮政金融业务是在邮政省的直接领导下,已有百年历史,近20年得到极速发展,博得了"第二财政预算"的美誉。其经营目标:一是为稳定民众的生活,提供简便、安全的储蓄和汇兑服务;二是充分利用所吸存资金,于1998年6月,废除邮政储蓄资金在资金运用部的寄存义务,并于2001年4月实施邮政储蓄资金的全额自主运用。

  德国邮政储蓄发展模式:德国采取了独具特色的邮政储蓄发展模式。1988年,德国实行邮电分营,成立了邮政、电信、邮政银行三个独立的部门;1995年1月,德国邮政改为国有的有限责任公司,并成立市场监管机构;1997年,德国邮政与邮政银行联合,德国邮政持有邮政银行的17.5%的股份;1998年1月1日,德国邮政的专营权被大幅降低;1999年,德国邮政拥有了该国邮政银行100%的股份;2000年11月,德国邮政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公开上市。根据相关法律,德国邮政至2007年9月31日是德国惟一的邮政普通服务承担者。为保证邮政普通服务,给德国邮政以专营权。2004年秋,德国邮政准备将德国邮政银行部分股权首次公开上市。上市后,德国邮政仍将保留邮政银行大部分股权。

  荷兰邮政储蓄发展模式:1968年以前,荷兰的邮政、电信以及邮政金融都作为隶属于政府管理的三个服务部门。1968年,邮政金融服务部门进行了公司化和股份化的改革,荷兰邮政银行成为独立经营、行政上接受财政部监管的金融机构。到1986年,荷兰邮政银行成为上市公司,但政府仍持有40%的股份。1991年,荷兰邮政银行与本国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及一家商业银行合并,成立了荷兰国际集团(ING),ING是目前国际金融领域中颇具影响力的金融集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邮政储蓄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