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美国商业周刊3大主题剖析中国制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 10:1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三期封面文章 同话中国主题 美权威财经杂志《商业周刊》岁末年初集中报道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这组报道规模大、视角新,在西方经济界引起热烈反响 国际金融报特约作者 孙珏 编译
最近几个月,与中国相关的话题引起了美国《商业周刊》的关注。该刊去年11月8日、12月6日和今年2月7日出版的三期杂志封面文章均为与中国经济现状相关的热门话题,在西方社会尤其是经济界中引起广泛关注 打造中国名牌任重道远 在讨论中国品牌的文章中,《商业周刊》认为,在中国,走上致富的最佳途径是创造品牌。目前,中国企业对于品牌的热情正与日俱增。文中涉及的中国几大著名企业,如国美电器、海尔、娃哈哈、TCL、联想集团和李宁集团都通过创建自己的品牌和执行有效的营销策略,在销售额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但是,品牌分析家还看到了中国企业的现状,他们指出,中国企业存在着产能过剩、在创新方面投入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中国内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外国品牌在中国继续受到欢迎。2004年以来,很多中国消费品牌股价在下跌。中国企业在欧美消费者中的知名度还很低,一位广告代理公司的专业人员表示:“中国企业若要成功向世界输出品牌的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该文还认为,与20年前的韩国一样,中国企业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也要经历多次挫折,但是,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终有一些品牌会成为最后的赢家。与日本企业不同的是,一些中国企业将借助外国企业提升自己,甚至还将会在海外市场使用合作伙伴的商标。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主要是来自于自身研发投入的不足。该文指出,跨国公司一般都将占收入5%或更高比重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而中国企业能达到这一国际标准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尽管前几年,国产手机凭借低廉的价格和奢华的外观,曾一度获得高达近五成的市场占有率。 但近一年来,形势发生了转变,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爱立信在向市场大举推出具有新功能的手机的同时,还举起了大幅降价的大旗,致使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03年的42%滑落到了2004年上半年的37%。在中国的家电业和汽车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日立、三星等外国厂商凭借先进技术,在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等高端领域夺回了市场份额。 同时,中国企业还需要解决来自于企业管理层面的深层次问题。因为很多中国知名品牌都是由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家创建的,但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一旦失去它们的创始人,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将难以预测。 该杂志还注意到,中国企业正在学习如何大规模做广告。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广告市场。尽管并非所有的努力都能换回成功,但是每一次的营销实践,都会增加中国企业的经验。关于中国企业和品牌的未来,该文持乐观态度,并认为,相信只要假以时日,最好的中国品牌将会证明自己。 低价低成本是中国产品核心优势 去年12月6日出版的《商业周刊》发表了《中国价格》的封面文章。文章指出,目前,“中国价格”是美国产业界闻之色变的词。无论是家具制造商还是网络公司,全都面对一大难题:要么降价30%,要么失去客户。 总体而言,中国工厂的报价比起美国同业的价格低30%到50%,某些中国产品的价格甚至比美国制造厂所获得的原料价格还低。美国的服饰、鞋类、电器和塑料产品工厂,根本无法与中国同行竞争,早已先后关闭。近年来,一些原本还能凭借技术取得竞争优势的产业,也面临来自中国的强烈竞争。 针对美国企业的现状,该文指出,近些年,美国的跨国企业早已把其生产线移到中国内地,而美国有能力去海外投资中型产业,也紧跟着大企业的脚步,到中国内地寻求发展。 美国产业界最为担心的是:美国无法在短期内扭转对华贸易逆差逐渐扩大的局面。近年来中国的汽车、钢铁、石化产品,甚至微芯片也抢攻国际市场。美国产业界已意识到,中国已成为比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更为强劲的竞争对手。 该文还认为,美国政府若在对华贸易方面,采取保护主义的做法是无济于事的。实际上,美国现在已经越来越依赖于中国的低价产品了,以至于重新筑起对华贸易的壁垒只会换来美国商品成本的上升和在与对华贸易方面实际获益的锐减。另外,中国与20年前日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更为开放的经济体。近年来,中国不断在削减其关税水平,甚至在国际贸易方面还一度出现过略微的赤字———这就使美国在对华贸易方面的赤字显得更为引人注目了。对美国而言,应对竞争的办法是削减自身的贸易和财政赤字。 各国应大力打击假货 2005年2月7日出版的《商业周刊》发表了题为《假货》的封面文章。文章认为,假货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猖獗,从电脑芯片到治病药品几乎是无所不包,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须采取有效措施打击造假行为。 该文指出,假货在全球众多国家横行。去年10月,巴西警方查获了一批假冒的惠普打印机墨盒,罚没了这些价值不低于100万美元的商品。中国也在去年进行了一系列打假行动。去年7月,关岛警方一举捣毁了一个销售团伙,该团伙主要销售伪造药品和香烟。去年6月,法国海关至少扣押了11000件诺基亚的手机零配件。 任何大品牌的商品都存在着被仿冒的机会。据世界消费者组织估计,假货已占全球商品交易的5%至7%,该数字去年致使全球遭受了5120亿美元的销售损失。在假货大量流入西方市场之时,去年美国海关查抄的假货同比猛增46%。据联合利华透露,该公司所发现的洗发水、肥皂、茶叶的假货数量正以年均30%的速度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另一项数据更是令人忧虑:全球药品中,假冒伪劣产品所占比例已上升至10%,这意味着医药业每年损失460亿美元。在汽车零配件行业,全球假冒汽车零配件总计为120亿美元。专家认为,假货已从地区性的事务转变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威胁。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2月23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