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资本或成罪魁 新疆棉价大起大落的背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05:41 中国青年报 | |||||||||
连续摄氏零下三十五度的天气使新疆石河子市的这个冬天冷得有些过分,不过对于银力集团而言,更冷的是棉花的市场报价。“2003年二级花报价一路飘红到18000~20000仍供不应求,现在叫价12000都没人买。”银力集团的王科亮在节前告诉记者。 银力集团的前身是石河子市棉麻公司。刚刚落成的银力大厦是目前石城最高最气派的建筑,而在此办公的人却没有遇到开门红。记者问及今年的棉花销售状况,一片摇头。“
从河南跑新疆包地的张宝亮已经给连队写了欠款收据。去年,他种了100亩棉花,不仅遭了虫害减产,而且遭遇棉市寒流。年终算账,原来的打算成水漂,还欠连队的农资款几千块。 2003年创下“天价” 1999年,国务院下发通知,改变原来的棉花“不放开市场、不放开经营、不放开价格”的“三不政策”及由供销社棉麻公司专营的方式,开始放开棉花经营和价格,棉价不再由政府制定,而是由市场来决定。其用意在于改变建国以后沿用多年的棉花统购统销政策,提高效率,不与民争利。 不过,之后5年棉价的大起大落却让人瞠目,而又以2003/2004为甚。2003年9月初棉花价格为13500元/吨,到11月已上升至19000元/吨,升幅达46%。“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天价,”王科亮说,“即便如此仍然是提货者络绎不绝,货款不断打到我们的账户上。” 不过,棉花的这种“非正常价格”并没有维持多久。2004年初,一级花价还保持在18000元/吨左右,并有小幅上扬。但是,3月份以后,形势急转直下,棉花价格开始狂泻不止。年终时分已经越过成本价,新疆最好的棉花跌至11500元/吨仍无人问津。“棉花交易陷阱已经形成”。 民营资本推波助澜 回头看,棉花市场的波澜源于民营资本进入后的搅动等多种原因。 丰厚的利润和开放的政策,让许多民营资本开始关注棉花这个战略物资的盈利能力,2003年棉花比较大的供需缺口更给后来的争夺提供了基础平台。这一年,温州的游资开始活跃于新疆的各个角落,其中在阿克苏表现得最为抢眼。据估计,那一年以温州游资为首的民间资本流入新疆棉花收购市场超过100亿元。 而民营资本和自治区供销社新疆棉麻公司、新疆兵团棉麻公司的抢购战,则是那一年新疆最火热的大戏。据说,在北疆重镇奎屯、乌苏、独山子一带,至少有1500多户温州人从事棉花收购,这些人携带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集资收购,通过租用当地轧花厂或开办轧花厂加工,再卖到内地赚钱。 由于国有棉花公司贷款主要依赖于农发行贷款,收购价格受农发行限制,在跟温州企业比拼时明显力不从心。有业内人士举例说,在2003年9月,一家浙江民营棉企刚进疆收购,就在当时市场价上加了1.2元/公斤。以温州商人为主的民营棉花收购企业展开价格战,竞相抬价抢占市场资源,新疆各棉区每公斤籽棉收购价甚至超过8元,创历史最高。在这种情况下,国有棉花公司的市场份额一度落到六成。而飘红的价格也给下一年度的冰冻埋下伏笔。 “当时凡是手里有棉花的,整个行业里的人都相信,棉价肯定能涨到20000元/吨。”王科亮说,从2003年11月至次年2月,棉价一直维持高位运行,一个星期涨1000元都出现过,但基本上是有价无市,大家都手握棉花,等待更好的价格。但是,市场并不是送大礼的圣诞老人。 “央企”火上浇油 当年的统购统销积弊深重,但是在该种框架下却不必考虑市场的风险,价格由政府拍板,收购由供销社执行,棉花市场的稳定得到最有力的保证。而放开以后,有关调控手段没有跟上。 “如果国家有足够的国家储备棉投入市场,就可以平抑过高的价格;在棉价过低时,国家及时大量吸入储备,也同样可以抑制棉价下跌,可惜国家储备棉花太少。”许多棉花专家这样认为。 据承担抛售国家储备棉花的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年,当棉价开始出现起飞苗头时,国家竞卖棉花不足10万吨,其中属于国家储备部分仅有几千吨。 更有意味的是,成立于2003年3月、承担着调控市场任务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在棉花价格暴涨时期,一夜之内即决定利用行政性垄断许可进口棉花,前后累计达20万吨。然而这20万吨棉花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投入市场平抑价格。 据媒体报道,作为国资委属下189家中央企业之一,中储棉曾被寄予厚望。 中储棉一方面将进口的大量棉花捂在手里,待价而沽;一方面将部分棉花销售给作为中间商的各地省级棉麻公司,助其层层加价。在中储棉内部还制定了一些奖励办法,动员并鼓励员工高价卖棉,价格越高,奖金就越多。 但是,中储棉的美梦却随着棉价的下跌被深度套牢,一时间被称为“中航油第二”备受指责。中储棉总经理雷香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储棉“本身就是一个政策性公司,没有经营指标”。有人替之辩解说,“中储棉跟中航油根本不同,中航油是投机石油期货和期权,由于决策缺乏经验,在赌徒心态之下,陷入泥潭;而中储棉则是压根儿没有介入期货,其风险完全是棉花现货市场变动造成的。”但是因其炒棉而致使2003/2004年度棉花市场更加混乱,确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鉴于2003年棉花价格上涨幅度过高,去年元月初国家发放进口配额89.4万吨,3月份国家又增发配额100万吨,棉价从此走向下降通道,不久就跌至14000元/吨,降幅近30%。有分析称,前期的大涨是市场机制为主发挥作用,后期的大跌则主要是国家增发100万吨配额所至,发放量显然过大。而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去年新疆原棉进口2.8万吨,价值4560万美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6.2倍和9.5倍。而出口原棉价值1029.5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82.4%。 而去年紧缩银根又令棉花收购企业“缺血”。王科亮说,收购石河子垦区20万吨棉花,银力集团需要向农发行贷款十几亿元,而利率上调,贷款难度加大,无疑给企业的资金链条绑打上了绳索。 让王科亮们欣喜的是,2005年,棉花市场出现回暖迹象。棉花期货市场3月份的价格已达每吨12800多元,现货价格也有所回升。 作者:记者 董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