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中化集团转型之困: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厂遇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 16:4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何 清

  上海报道

  中国中化集团的石油帝国梦再次受挫。

  1月31日,在韩国仁川大法院召开的债权人表决大会上,中化收购仁川炼油厂项目方案,因无担保债权人花旗银行海外资产管理公司(简称花旗海外公司)的反对而未获通过。

  “上次是泰国,这次是韩国,都是临到最后因价格问题导致收购失败。难道中化向石油实业转型就这么难吗?”一位中化中层管理人员黯然说。

  仁川收购案受挫

  据了解,此次仁川大法院召开的债权人表决大会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表决大会,只要在所有无担保债权人中有2/3以上投票支持中化提出的仁川炼厂收购方案,中化就将成功拥有这座年炼油能力达1400万吨、排名韩国第五的炼油厂。然而,由于花旗银行海外公司的反对,中化的谋划又告受挫。

  去年11月16日,中化集团控股的中化国际(600500.SH)发布公告,称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斥资5.6亿美元在韩国独资收购仁川炼油公司。

  当时中化国际副总经理潘跃新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化集团此次收购海外炼油厂的目的在于完善自身的产业链。

  在此之前,中化集团想要在国内建造或并购相等规模的炼油厂几乎不可能,因此只能借助海外投资来发展。由于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建造了大量规模庞大的炼油厂,而目前又无法进口到相应数量的石油,因此韩国国内炼油能力过剩,大部分炼油厂的开工率为50%~60%。与此相比,中国国内炼油厂的开工率已经达到了120%,而且中石油和中石化掌握了80%以上的炼油能力。在此情况下,以5.6亿美元的价格购买到1400万吨规模的炼油厂,从而可以从成品中赚取20%的附加值,对中化来说是一项看得到收益的投资。

  如果收购成功,中化集团还计划整合仁川炼化的化工品生产业务,以中化国际作为仁川炼化的芳烃产品分销中心,并将其化工产品商权逐步转移到中化国际内来。获得这块稀缺性的上游原料分销权后,公司化工品营销业务乃至下游精细化工品生产都将获得巨大支持。

  “一切都已和韩方商谈妥当,只待签订协议了。谁想花旗银行横插一杠子,不但反对我们已提出的收购方案,还提出以7800亿韩元(约7.7亿美元)收购的方案,这较我们的收购价6851亿韩元(5.6亿美元)高出了2亿美元。”上述中化人士坦言。

  按照韩国法律,仁川炼油厂项目将按程序进行新一轮招标,届时如果没有高出花旗银行海外公司的出资价格,仁川炼油厂最终将被花旗银行收购。

  一位接近中化高层的知情者透露,针对目前状况,中化已初步决定不再提高收购价格。“即便增加,增幅也不会很大。2001年仁川炼油厂破产后即被法院接管,其后的开工率大约就维持在30%左右的低位,那时花旗为什么不提出收购?现在觉得油价高了,又有中国巨大市场需求,就希望分一杯羹。”

  当记者向有关方面核实上述说法的准确性时,中化集团主管宣传的张兴华(音)先生和中化国际证券事务代表刘翔先生均表示“不予评论”。

  石油帝国梦

  对中化及其掌舵人——中化总裁刘德树来讲,花旗的举动使其将中化打造为“一个新兴石油帝国”的美梦再次遇挫。

  中化集团的前身是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负责国内化肥、原油及其他化工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属于贸易型窗口企业,曾有过十分辉煌的过去。“1993年以前国内原油进出口业务尽归中化所有,是当时的国内创汇大户。”

  然而,进出口公司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定时期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入世后国内进出口政策的转变,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通过进出口公司对外联系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刘德树认为,中化集团如果仍走进出口贸易的老路,未来将难以生存。

  刘德树渴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将中化集团由贸易型企业(综合商社)向技工贸相结合的实业公司方向成功转型,最终将中化集团打造为“中国GE”。

  他在开会时经常激励属下,“GE的成功得益于美国汽车业的飞速发展,而中化集团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石油产业上。”

  一位中化集团高层认为,利用国际市场上的资源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是大势所趋,而这正是中化集团的长处所在,况且中化没有中石油、中石化那么大的历史包袱,在与之竞争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他说,“目前中化所欠缺的只是在石油产业内的实业基础、人才储备。但这并不重要,中化不缺融资渠道,又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油田、炼油厂都可以采取收购的方式予以解决。”

  为此,1994年刘德树就任中化集团总裁伊始,就开始对中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刘将中化旗下的所有与石油相关的业务都归入到石油事业部(也称石油中心)。该事业部下设原油中心、成品油中心、实业公司和勘探开发公司四个分中心,分别负责石油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板块的业务。通过此举,不但使原来中化旗下众多石油单位得以整合,更重要的是中化有了自己的石油团队,可以随时向石油产业进军。

  刘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将中化的业务拓展到石油产业的上中下游,从而使中化能够拥有上游开采、中游炼化、下游销售的整条石油产业链。

  一位中化内部管理人员透露,最初中化高层有意在国内自建炼厂、收购油田,并且此事还在2002年中化济南会议上讨论过,但鉴于国内市场形势,最后还是放弃了这种打算。

  2002年,中化成功收购了挪威的阿特兰蒂斯挪威控股有限公司(Atlantis)。Atlantis在突尼斯、阿曼及阿联酋三国拥有多个勘探的权益和资产,集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于一体。

  2003年10月,中化与泰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集团PTT签署了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中化将与PTT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石化产品销售、发电厂项目、石油管线项目和炼油行业开展全面的战略合作。“我们原打算收购泰国一家炼油厂,可泰方出价太高,几经权衡,刘总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

  接着中化又预谋收购仁川炼油厂,而且距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可惜功败垂成。

  在谋求海外石油资产的同时,中化还在积极谋求获得国内成品油经营许可资质。去年春节刚过,在中化和中海油的积极推动下,商务部曾向国务院高层上报了关于授予这两家公司成品油经营资质的报告,然而不知何故,至今中化也没有获得该资质。

  一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认为,中化积极在海外拓展石油产业链是一招攻守兼备的上策。“中化既可以利用目前国内能源紧缺的形势,将所有油品业务纳入自己的石油产业链中,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一旦能源供需矛盾缓解,中化又可将成品油甚至原油销往国际市场,避开与两大公司的竞争。”

  怎么办?

  收购仁川炼油厂失败,将使至今尚无任何炼油能力的中化(由中化相对控股的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虽具近1000万吨的炼油能力,但其成品油全部出口,对中化的国内石油巨头梦想暂时没有帮助)难以摆脱贸易商的角色,年届六旬的刘德树下一步会怎么办?

  那位接近中化高层的知情者表示:“刘总的决心没有变,中化未来的工作重心仍是积极向实业公司转变,今后仍会积极收购海外石油资产,一些长期追踪的项目今年就会有结果。”

  然而,有石油业内专家对中化的实业转型表示谨慎乐观。他认为,中化目前持有的石油资产集中在营销网络、油码头及一些待勘探的油气区块上,其石油产业链尚未成型。由于国际油价高企,石油资产已是炙手可热,其售价也是一路攀升。这对于中化来讲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我建议中化今后应多采取租赁、代工的方式介入石油实业领域,尤其是炼油化工领域。这一方面可以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又可以尽早介入整个石油产业链,谋得先发优势。毕竟国内石油垄断格局不能长久,国家迟早会有限度降低石油行业的进入门槛。”上述专家说。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化集团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