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石油交易市场有望建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 16:3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李燕玲 北京综合报道 艾雅尔的呼吁
1月初,在新德里举行的“亚洲主要石油供应国与消费国部长级圆桌会议”(又称“亚洲石油峰会”)上,印度石油部长艾雅尔首度呼吁中东石油生产国和亚洲石油消费国共同建立一个亚洲石油交易市场。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以及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的主要代表举行了会晤,就携手开发亚洲石油市场达成共识。 艾雅尔表示,建立亚洲石油交易市场,其主要意图是为了达成一个原油价格基准,以更好地反映亚洲石油市场的状况。此前,亚洲在国际石油价格基准和完备的石油和油品市场方面几乎一片空白。 艾雅尔描述了亚洲石油市场的图景,石油交易所被设立并使用,衍生工具整合入市场交易行为中。简而言之,就是出现一个亚洲基准。这样一来,长期合约期限可变得更长、通过市场寻价的过程更为透明。这样的透明促使长期合约的定价规则更为稳定、现货买卖所占市场交易的比例逐渐上升。 要建立亚洲石油交易市场的背景是,由于近期油价持续在高位震荡并给各国经济带来不同程度影响,亚洲各国石油部长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要确保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强地区性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些石油进口国希望早日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和应急机制,以防止可能突然出现的供应中断。 中日韩的“话语权”诉求 与北美和欧洲相比,亚洲还缺少一个成熟的石油产品市场。因此,为了亚洲各国能够享有稳定和安全的石油供应,应该早日建立这个市场,并使之迅速成熟起来。 与国际社会的呼吁相呼应,中国的专家也表示,中国应该和亚洲主要石油消费国一起,共同建立一个有效的平台,成立一个有相当权重的国际性组织;为配合中国在石油国际组织成员国的新身份,国内也应该成立专门的石油协调机构。 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辛向阳博士建议,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正在崛起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发挥在亚洲地区的主导作用,牵头成立“亚洲石油进口国组织”;与日本、韩国等亚洲石油需求大国联手,最终争得石油“需求方”的话语权。 目前,作为世界三大石油进口国,美国每年的进口量是3亿吨,日本是1.6亿吨,中国2003年的进口量是8000多万吨。但2004年前8个月,中国的进口量已达7200万吨,预计全年将突破1亿吨。有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如果中国GDP一直保持目前9%的增速,到2020年前后,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与美国现在持平,即每天进口1000万桶。 “中国面临的局面与美国不同。”辛向阳说。美国有稳定的石油供应渠道,如沙特等是其战略同盟国,而其世界霸权地位,也保证了“只要世界上还有石油,美国就不缺石油”;中国和日本没有这一优势,两国石油进口对中东的依赖度分别达70%和90%。 诞生于1960年的欧佩克,最初的组建动因除了解决石油生产国之间的恶性竞争,协调各石油生产国之间的石油政策和行动,维护共同的国家利益,更是一个重要宗旨。亚洲国家,除了西亚和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基本都是石油进口国,如韩国因只有3%的石油自给率,正成为新的石油进口大国。 专家认为,亚洲各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进口国,相互之间具有合作的先天条件。石油交易市场的成立,不仅可以改变中、日、韩各国在石油外交上各自为政的被动局面,更可以因此夺回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本应具有的发言权,争取包括国际油价在内的更大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