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重工业产业布局何去何从 > 正文
 

全球财经观察:重化工业加速后的挑战和机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 18:31 《全球财经观察》

  在这样一个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政府对经济的管理需要从经济性管制要转到社会性管制中来

   冯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主任

  重化工业一般可持续性较强,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基本上都持
续了20年时间。中国进入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解决我们面临的资源和能源约束问题,目前中央提出的节约型社会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来。

  目前的经济增长中,我们的单位GDP与发达国家比,能耗物耗都相当高。就能耗而言,目前比较常见的比法是以每万元GDP消耗多少能源与世界发达水平比。这个比法存在着人民币币值价值如何反映的问题。若按照官方汇率计算,可能存在人民币币值低估的问题,似乎我们的能耗很高,能源效率很低。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算法,即按照PPP(购买力平价),按照各个国家货币可比性比较,按照这个比法又存在高估的问题,因为按照这个算法,我们和OECD(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又是差不多。

  一些专家提出单位GDP能耗我们比日本高11倍,我认为可比性不大。客观地讲,我们应按照物理消耗量来比,比如生产一吨水泥、发一度电我们耗能有多少,跟OECD国家的世界先进水平差多少。按照这个算法,我们8个主要耗能部门实际的单位产量,即发一度电生产一吨钢跟OECD国家比,物理消耗高48%。这8个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耗能的72%,把8个主要耗能部门分析清楚了就可以把整个工业的效率分析清楚。过去的20年中,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实现了GDP翻两番,尽管取得了好成绩,但近几年情况严峻,电力弹性系数已经连续3年超过了1,说明经济发展对能源和资源的依赖性在提高,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节约非常重要。与发达国家比,所以我们提倡节约型社会,毕竟,我们进一步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的发展空间巨大。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牵涉到政策问题、机制问题和社会风气问题,要倡导节约的风尚。节约型社会包括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两大含义,节约型社会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方式,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如何解决经济波动比较大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政府减少一些干预,政府的直接干预不会减弱而会强化经济波动。在这样一个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政府对经济的管理需要发生职能的转变,一直以来采取项目审批的方式管理经济这种微观的经济性管制方式,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重化工业发展加速的特点。我们的政府需要从经济性管制转到社会性管制中来,从外部性管外部性问题,政府应该到位但又是长期缺位,如环境问题政府要管,资源的利用效率等都需要从经济性管制转变到社会性管制。

  而社会性管制可能提高门槛,对钢铁企业单位能耗提出标准和要求,同时要建立退出机制。大投资之后可能会有企业退出,如汽车工业,一些退出一些被并购,并购过程中发生的跨地区要素流动问题,人员安置问题,旧有资源型城市的继续发展问题,都需要有退出机制的完善。解决波动问题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目前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带来的另一个时代特征是电子信息产业比重的同时加大。与先行的重化工业国家的冶金、机械、化学工业相比,我们的电子信息产业与重化工业共生,经济发展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后期工业化国家带来机会,重化工业发展的同时还有电子信息技术密集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除了新技术革命的时代特征外,还有全球化的动力的推动,我们的机电、电子产品出口份额很高,机电产品已经取代纺织品成为出口第一。

  而从产业结构看,近两年重化工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徘徊、增长不快,甚至还有所下降,日本、美国和前联邦德国都有重化工业时期的服务业比例下降问题。目前我们的服务业还未能起到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战略作用。

  提升服务业的地位显然是在这样一个重化工业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目前比较明显的问题是,第三产业结构劣质,传统生活型三产比例高,批发、零售、餐饮等行业长期占据三产的第一位,而面向生产的金融保险生产型服务型行业长期滞后,制约整体经济竞争力提高。如中国物流成本20%,美国不到10 %,物流成本高导致国家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受制约,现代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

  目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遇到了有利时机:第一、WTO之后,中国承诺开放服务贸易,为外资进入提供一个好环境。全球FDI中,投资于服务业占70%,但FDI在中国主要投向制造业,原因是我们的准入限制很多,金融、物流的开放度不够。加入WTO之后,开放服务业就成为重要的外资政策;第二、重化工业后跟着就有一个服务业的发展,比如物业管理的发展以及汽车的大规模使用对服务业的带动大于制造业。汽车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会带动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加快、农民身份的转变等,也带来对服务业的需求;第三是产业分工方式的变化,企业的零库存若没有物流的高效就不可能实现。

  第三产业“十一五”末可能会有大发展,形成气候可能还需要四五年时间。

  编辑:和新风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重化工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