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来历不明的电话与记者的新闻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 10:38 南方周末 |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何三畏 办公室楼下的一家全球零售商业连锁店彻底地关张歇业了。在商业社会,这样的现象应属正常,但门口拉起一条隔离线,由110把守,把守着一座空城,就不太正常。原因很简单,商场里的部分经营者欠着供货方大量货款,据说光音像图书就欠600多万,而债主已经不在,就像农民工拿不到工钱可能“跳楼”一样,讨债人见不着债主可能失去理性,眼巴巴
谈论着这一消息,突然联想到一个事情。 大约一个多月前,某报有一位新出道的财经记者发现了该商场经营异常,大有收官停业的迹象,于是采访了它的经营状况,联系到该商业连锁店方方面面的情况,扎扎实实写成一稿,以为大约会发一条本城的独家消息。不料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先是客气地问他是否去采访了某商场,得到肯定答复后,又客气地问他做了几年记者,回答是“才开始学”……电话里的声音突然严厉起来:“你好大的胆子,你知不知道现在中美关系和台海关系……这样的新闻都敢去采访!”这几句话后来在同事之间广为转述,由于语言很经典,其精彩的关键词都没有遗漏,成为一个典故了。 至于这个商业新闻与中美关系和台海关系怎样联系起来,该记者没敢问。想问对方的来头,也不敢问。只问了一句:那你给我们领导打电话吧。但是,电话那头干巴巴地说:我不给你们领导打电话!难道还用我给你们领导打电话吗? 到底怎么办,记者为难了。他想,要是不跟领导说,有可能马马虎虎地把消息就发出来,今天也就没有白劳动了。他倒不觉得这个商场的生意跟中美关系甚至台海关系有什么关系,但是,要是那个电话真的有来头,那可不得了,万一“出了事”,自己报社从来都是不保记者,让记者走人了事的。想来想去,主动去跟当班副总编汇报了,副总编说:那当然不发了。 一个多月过去了,前几天,互联网上有消息,另一个城市的媒体报道了,该城市的同名商场的连锁店关门了。但本城的媒体没有转发这条消息。本城的这家店也关门了,媒体没有发消息。 再说那个电话。当然没有人有兴趣去搞清楚是谁打的。特别是,是否有人冒用什么名义打的。也许有人知道是谁打的,但已经没有必要追究了。事情已经过去了,大家都淡忘了,该记者也早不去想了,他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要挣分数(报社按稿子打分,按分数计酬)。不过,全城的媒体们为什么如此默契,都不登这一条消息,这令人猜想:他们为什么一致放弃这一条与市民生活很相关的新闻呢,难道他们都接到过同样的电话? 不管这个城市的新闻登不登,这个商场还是关门了。只是,这个城市的市民不知道它是怎样关门的,为什么要关。不登该商场的负面消息,只能有利于该商场供货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直给它供货,直到它突然关闭,直到再也找不到付款人。 关于新闻的社会功能,有一个从国外引进的很诗性的说法:新闻是社会的观察哨,而社会就像航行在大海的船一样需要它,否则会很危险。这个话很大,很多情况下不能随意套用。但是,具体到这个事件来说,如果新闻不失职,如果新闻能观察到这个商业链条即将断裂,或者说得更简单点:如果没有那个来历不明的电话,事实上记者也不需要多大的“胆量”,就可以给社会减少一些麻烦,减少一些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