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远征
“我们准备告那个记者。”1月26日,重庆外经贸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情绪甚是激动:“最近有关媒体对重庆摩托车企业骗取出口退税的报道是不准确的,根本没有这种事。”她所指的是最近一篇名为“重庆摩托车出口贸易惊现骗税黑洞”报道。该报道言之凿凿,重庆摩托车企业在出口缅甸市场时以高报出口的方式骗取出口退税。这无疑把作为重庆外
贸出口重要支柱税源的摩托车企业们推上了风口浪尖。
无力申辩
在“重庆摩托车行业骗取出口退税事件”的报道中,重庆银翔、重庆恒胜、重庆千红鸟是三家被直接点名的摩托车企业,不仅如此,报道还推断重庆大多数摩托车企业与出口骗税事件有染。“这个事情再报道下去只能越描越黑,我们不希望它再继续,”1月26日,本报记者与重庆银翔集团一位负责人取得了联系时,他的态度仍十分生硬:“我们会面对现实,并采取措施来澄清。”与此同时,另外被点名的两家企业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无辜。
据海关数据统计,重庆市2004年1~11月份摩托车产品出口金额为60587万美元,同比增长19%。缅甸市场以5969万美元的出口额跃升重庆摩托车第一大出口市场。在本报记者与重庆某知名摩托车企业负责缅甸市场运作的相关人士取得了联系后,他小心翼翼地向记者透露:实际上高报出口只是骗取出口退税的一种方式而已,出口缅甸市场的一些摩托车企业,还会采取比如名义上出口100辆摩托车,实际上只有出口50辆,另外50辆在国内销售的方式来骗取出口退税。“实际上,骗取出口退税的并不止摩托车整车企业,零配件、通机企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不忘补充。
据了解,目前重庆出口缅甸的摩托车企业约有20家左右,基本都是自营出口或者是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至于这20多家摩托车企业是否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位人士只含混地表示:“很多企业是很会玩些花招的。”
阵营分化
就在银翔、千红鸟、恒胜等被点名摩企奋力辩解之时,其他一些摩企也感到了危机。“媒体报道不能以点带面,”力帆集团总裁杨洲强调:“这种报道太片面,结论也下得很武断,不能把部分企业做的坏事,延展到整个行业。”隆鑫集团对此则专门召开相关的部门会议进行研究,据一位参会人士透露:“会上讨论的结果是确实有些摩托车企业在特定市场采取了骗税的做法,但是有关报道指责大多数企业有染是不公平的。”
值得玩味的是,对于其他摩企极力摆脱与自己干系的做法,几家被点名的企业表现得颇为不满。其中一个企业的内部人士十分气愤地对本报记者说:“有关部门都还没有正式说法的时候,其他摩托车企业就说不要‘以点带面’,要跟我们划清界限的做法太不厚道了。”
“出现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奇怪。”重庆摩托车研究所向精华认为:“每个行业都有一个走向规范的过程,而发生在摩托车行业的骗税事件与市场竞争、政策环境都有关系。”
预留后门
行业低迷、盈利微薄,部分摩托车企业选择铤而走险并不难理解。据了解,近几年,由于同行之间大打价格战,互相挤压,摩托车行业利润好的只有9%,一般只维持在4%左右。一位摩企人士告诉记者:摩托车在国内销售,卖100元才赚9毛钱利润,一辆3000元的摩托车也只能赚27元。而与此同时,一些二三线品牌仍在层出不穷,摩托车整车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的100多家已发展到现在400多家,摩托车行业陷入了恶性竞争状态。
国内销售利薄如纸,摩托车企业便开始打出口退税的主意。因为即使摩托车出口退税率在2004年1月1日已从17%降至13%的前提下,这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入账。以重庆市摩托车产品1~11月60587万美元的出口总额粗略估算,重庆摩托车企业至少能够获得7800多万美元的出口退税。
另外,管理上处罚成本不高,打击不力也是促使摩托车企业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据了解,长期以来摩托车企业偷税漏税一直存在。有权威人士曾经尖锐指出,如果所有摩托车企业都照章纳税的话,仅消费税一项国家就可实现50亿元的税收,而实际上2001年国家收到摩托车企业消费税只有17亿元而已。
一位摩帮人士对记者透露:重庆三大摩帮中的两家都在前几年被处罚过,而且在重庆高新区税务部门一份文件中也曾经明确写道:高新区在××集团处补收3000多万税款,顺利的完成了税收任务。据这位人士说:“一般来说,国税和地税、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会有默契,对于当地工业重要支柱的摩托车企业不敢处罚太重,处罚重了、征收严格了就很有可能促使企业搬家,地方政府也就少了一个重要的税源。”
据了解,针对2004年骗取出品退税严重的现象,目前除了重庆市外经贸对有关报道比较抵触以外,重庆国税局有关人士则表示要对此事进行详细调查,并把打击骗取出口退税作为了2005年的工作重点。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动真格,那么重庆摩托车行业出口将会返回正途。
名词解释:高报出口
高报出口指出口企业在出口环节高报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骗取国家的出口退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是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出来的。出口货物离岸价(FOB)则是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一般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是根据出口报关单上的价格为依据,略高于报关价,表面上报关价加上一些费用的价格就是出口方与境外销售方的成交价格,也就是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