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系怡和系恋战华南零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0日 10:47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谭洪安 罗焱 中国有句老话“不是冤家不聚首”,用在屈臣氏与万宁这对在香港个人护理店市场斗得热火朝天的冤家身上,真是最恰当不过了。 随着今年2月初广州两家新门店按计划相继开业,去年10月份才首次拓展内地业务的万
在屈臣氏与万宁短兵相接的背后,闪动着其各自的控股公司和记黄埔与怡和集团庞大的资本身影,让这一切看起来更加惊心动魄。 战术:锁定对手 贴身肉搏 走进广州最繁华的购物中心天河城广场,一眼就可以看见万宁橙红色的灯箱广告,鲜艳夺目,旁边紧挨着湖蓝色的屈臣氏广告。万宁在广州的第一家分店与屈臣氏天河城分店,正好楼上楼下。 在离天河城仅百米之遥的刚刚开业的正佳广场里,也上演着极为相似的一幕。1月中旬,屈臣氏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宣布其内地第100家分店正式开张,但前来观礼的人们也许会注意到,万宁醒目的标志已经在这个号称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里出现了。 还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近期广州某些本已与屈臣氏方面有初步合作意向的商家,转而向万宁伸出橄榄枝,原因是后者开出的合作条件更加优惠和诱人。 据了解,春节前万宁在广州、深圳两地一共拥有六家门店,而节后开店速度或将加快。可以预见,上述与屈臣氏的贴身肉搏,应该会屡屡出现。 不过,天河城广场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万宁这种“贴身”开店策略,并不完全是为了跟屈臣氏直接争夺顾客,在香港它们成双成对出现的场面其实相当普遍,作为一个市场上的后来者,这种策略可以避免选址的盲目性,同时两家达成默契,联手造成声势,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光顾。 战略:扩张提速 比拼规模在广州正佳广场举行的百家分店开业仪式上,屈臣氏公布了其未来五年的“千店计划”,即到2010年为止,屈臣氏在内地的门店数量将多达1000家,而2005年他们预算在内地市场营销投入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力争实现12~18个月门店数量翻番的目标。与以前相比,屈臣氏内地投资明显再次提速了。 屈臣氏个人护理店中国区常务董事艾华顿称,未来一轮的零售竞争将立足于市场覆盖程度、不断成熟的品牌培育以及完善的配套机制,只有相当程度的规模效应,才能提升零售企业在高度竞争格局中的抗压能力。 熟悉屈臣氏历史的人知道,它的前身是1828年创建于广州的广东药房,后来药房迁往香港,几经辗转,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归入李嘉诚的和记黄埔旗下。面对选择广州作为其内地战略突破口而且咄咄逼人的万宁,屈臣氏回到这个自己的诞生地开设百家分店,并抛出“千店计划”,至少气势上能够力压对手。 据知情人士透露,万宁进军内地的战略是首先试水华南,并以此为跳板选择合适时机深入内地,其计划还预留了5年的亏损期,可见为了后来居上抢夺市场份额,公司高层的决心不小。 记者近日试图联系万宁方面求证此事,但该公司以年度业绩公布前不便接受采访为由婉拒。看来他们是不是会针对屈臣氏的新计划变招应对,还需要时间观察。 趋势:财团支撑 全面交火 正当万宁与屈臣氏在广深两地明争暗斗之时,香港经营生鲜食品超市的一对宿敌百佳和惠康,也都各自传出其在华南市场的新动向。 一直徘徊在内地市场大门之外的惠康,近期即将投资华南拓展业务的消息,已基本得到证实,而不久前举行的广州市商业工作会议上,有政府官员表示,百佳很有可能将其内地总部由深圳迁来广州。 对百佳情况相当熟悉的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助理黄华军称,目前百佳内地门店绝大部分在广东,总部迁入广州,将显著提高其在省内的辐射能力,也方便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同时有利于其进行政府公关,为下一步拓展铺路。 有意思的是,百佳与屈臣氏个人护理店同为和黄旗下屈臣氏集团的核心企业,而惠康则跟万宁属同一阵营,它们的母公司香港牛奶公司,还拥有7-11便利店、星巴克咖啡及宜家家私等活跃于香港和内地的知名零售品牌,牛奶公司的控股方,正是大名鼎鼎的英资怡和集团。 由此可以看出,万宁与屈臣氏及惠康与百佳之争后面潜伏的资本脉络,某种意义上说,和黄与怡和两大财团从香港到内地延续着它们零售业务由来已久的激烈竞争。 幕后:港资英资 殊途同归 尽管作为老牌英资财团,怡和集业界团实力不容低估,但无论是万宁还是惠康,在内地零售市场暂时都只能扮演追赶者的角色,而和黄旗下的屈臣氏集团零售业务,进入内地已至少超过15年了。 据业界人士分析,这种巨大的落差有其历史渊源。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英关于香港前途谈判协议签订后,怡和与渣打等英资财团先后将总部撤离香港,在中国内地的投资也进展缓慢。与此同时,李嘉诚的“长和系”等华人财团则抢得布局先机,利用与内地政府的良好关系,享受到不少政策优惠,大举北上。 怡和系零售业务迟迟未能在内地展开的另一个原因,与其老牌英资公司决策风格也大有关系。据说数年前怡和就有意将万宁连锁模式输入内地,特地聘请了著名的AC尼尔森公司进行市场调研,当时该公司出具的报告认为,中国内地相关消费市场尚不成熟,建议继续观望。就在他们观望、等待的几年中,屈臣氏个人护理店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等最发达的城市里拥有了大批忠实的支持者。 但有业界人士认为,现在就断言怡和系零售业务已经错过开拓内地市场的最佳时机,未免为时过早。毕竟内地经济发展蓬勃,市场空间广阔,拥有先进经营模式、丰富管理经验和强大资本支持的这类市场外资集团,还是有很强竞争力的。 另一方面,内地零售市场的实际环境与香港相去甚远,居民消费能力和习惯差异很大,新进来的投资者如何适应,也是个问题。而面对内地零售业全面开放后更多国际资本的全面竞争,怡和与和黄在华南的零售业投资之争,可能只是其中一段插曲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