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的“成长烦恼”(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17:25 《董事会》 | |||||||||
写在辉煌背面的另一份账单 二十多年来,更多的浙江人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之中,而无暇去思考速度背后的隐忧,很难想起去算一算每份增长背后成本代价的账。
浙江省工商联上半年宏观调控前调查了全省的近千家上规模民营企业,结果显示,企业的土地平均产值仅为0.42万元/平方米,有的开发园区对进园区企业要求仅是每亩产出15万元,每平方米仅225元。 浙江统计部门不久前出具的《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显示,在控制能源消费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的前提下,2002年这个省每亿美元GDP的能源消费量为7.11万吨标准煤当量,比1990年下降了5.52万吨标准煤当量。但与世界水平比较仍有差距,2000年世界平均水平为4.48万吨标准煤当量,高收入国家只有2.90万吨标准煤当量。 这份报告同时还指出,2003年浙江省的废水排放总量达27.03亿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10432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1976万吨,表明这个省每生产1亿元GDP需排放28.8万吨废水,生产1亿元工业增加值排放2.38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气和0.4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这几个指标分别比1990年增长84.8%、3.0倍和1.3倍。环境污染的加剧,又不断地拉大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支出。2003年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2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33%,支出占当年GDP的2.5%。这份报告透露,由于还难以建立资源环境统计与估价制度,更多的资源耗减与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目前还无法用价值量核算。 《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得出结论:浙江的投资代价已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一方面是增长速度的“弓张弦满”,一方面是单位增量的代价越来越大。同兼资源小省和经济大省两个身份的浙江,遭遇“成长的烦恼”在所难免。 重新认识市场经济 作为艰辛探索的先行者,浙江自然抢占体制先发优势的甜头。二十余年前,当大批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文化的浙江农民带着朦胧的商品经济意识投身工商业时,恰遇持续数十年的“卖方市场”,为他们迅速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和介入产业领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用低价作杀手锏,用数量放大利润,速度越快越好。”正是这种竞争力模式在缔造辉煌的同时,也模糊了市场经济先行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可以说,直到几年前,市场经济的内涵在多数浙江人眼里不过如此。弊端是近来才被发现的:数量低价扩张的甜头一以贯之,推迟了附加值意识的觉醒;简单的复制就可以成为盈利之道,使得产业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贻误战机;唯速度论,忘记了资源要素的入不敷出和环境的牺牲。 “成长的烦恼”让先行者回过头来再次审视市场经济。 作者潘海平为新华社资深财经记者 (《董事会》杂志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