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三年感喟--冷眼看物流企业成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 18:34 中国物流行业协会 | |||||||||
虽然入世时间只有三年,但早在十年前,一些外资物流企业就已经登陆中国了,比如说TNT,Fedex,Danzas,UPS等一些现在国人耳熟能详的企业。而在今天,我们发现不论是外资、国有,还是民营物流企业都生存着大批优秀公司,并且各自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国内市场需求很大,同时客户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寻找不同企业类型的物流服务。因此可以预见到2005年,物流行业全面开放以后,仍然会“三分天下”,但竞争会更激烈,这不仅仅是业务的竞争,更是制度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回顾入世三年来的物流产业,诚然发展得很快,但仍有一些弊端令笔者感受颇多,在此仅想从以下几方面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内物流企业必须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有的企业一旦拥有了几个固定客户,就轻率地决定要跨行业运作;或者一旦上了一定规模就想做更多本不是自己专长的事情,今天第三方,明天第四方,后天又涉猎供应链培训,总之是什么热门就做什么。反而这样的公司不但很难有新业务增长,而且原有的竞争力也很快地被消耗掉了。 其次,物流企业在引进IT系统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业务流程,以及本企业需要信息系统的目的。大多全球化的外资企业应用着全球化的信息平台,但很多国内企业自身的运作流程尚不清晰,甚至与客户需求一致的业务模式还存在着混乱,如果此时急于攀比地上马IT系统,必定不会有助于企业的物流现代化,反而可能使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另外,一些类似RFID的新技术,由于成本较高,并非所有物流的企业都适用,实际的大规模应用预计还要过相当一段时间。 第三,物流企业应向一些消费品市场学习,因为这些行业更会运用市场的运作加快市场占有速度。国内的大多数物流企业对市场不够重视,这里的市场不能简单理解为等同于普通的销售,而是要基于本企业的市场定位,通过市场活动、媒体宣传等多种整合营销方式建立企业品牌,扩大企业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为销售提供更多机会。 最后,我想谈谈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吸引和保留人才的问题。事实上根本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入世以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大批本土骨干管理人才流失。仅从底薪一点来举例:我问我的一个朋友“为什么跳槽到外企?”他说“如果给你翻倍的薪资,更好的福利,带薪年假,弹性的工作制度,你还愿意在你现在的公司干吗?” 当然,薪酬只是一个方面,据我所知,一些国内企业虽然高薪聘请了“空降兵”,但有的由于企业文化的限制沦落为“花瓶”,仅在一些公众场合被拿出来“示众”,以突出本企业的专业化;或是认为这些专业人才工资高于一般员工,就不必有假期福利和正常的工作时间,也没有培训,把“空降兵”当作“摇钱树”,一味要求业绩,不提任何支持。如此下去,最终导致了“找到了你的人,但留不住你的心”的结局。 追根究底,以上种种或是因为目前的竞争还不够激烈吧。因此,最后我想说,让外资的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让国内物流企业在暴风雨中更快地成长吧! 作者介绍: 张彧先生:现任北京中物协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曾多次在国际和国内的物流研讨会上担任主将嘉宾和大会主席,为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过企业物流内训。 在10年的企业物流管理及项目实践过程中,张彧先生在物流园区的规划、经营、企业物流的改善及第三方物流公司营销和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积累的大量经验,并对大型项目管理和区域分拨中心规划等拥有独到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