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涨价挡住了谁脚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 13:54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本报评论员 一孔 一般的中国人,春节不能不回家。在厚重情感的驱使下,回家的人甘于承受春运中的百般滋味,其中包括拥挤、等待,也包括似成惯例的春运票价上调。 今年铁路春运的涨价方案已经在前些天出台,对选择回家过年的外地人来说,应该
具体说来,在普通人眼里,因为收入的缘故,民工兄弟和学生朋友显然是受涨价影响最大的人群,同时他们又恰恰是回家情结最重的人群。所以,说春运就是以民工、学生为主体的疲劳战一点也不过分。然而,这类群体往往在春运路上的各类需求相对较少,由此,他们对价格上涨和服务质量是否成正比并不敏感,在茫茫人海中能有一个座位就成了他们最大的牵挂和奢望。当然,不论列车是否晚点,不论车次是否临时有变,春运涨价不应也不能挡住他们的脚步。 人还是多,票还是少,车还是挤。 那么,春运涨价到底挡住了谁的脚步?如果车厢内乘客多了,数量依旧固定的乘务员的劳动强度必然加大,譬如,打扫卫生、提醒下车、供应热水、开放卫生间等基本应尽义务,都需要随着乘客的增加而发生量变。在乘务员数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买了涨价票的乘客,享受的肯定是顾此失彼的打折服务———多掏的那15%或20%到哪儿去了?屡屡出现的这种质疑只能说明春运涨价挡住的是乘务员的脚步。 早在2002年,曾以“状告铁道部春运涨价”而名噪一时的河北律师乔占祥就提出:应该对涨价得失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算。据粗略估算,每年由于涨价因素,铁路方面会多收入数亿元,这样一笔巨额收入用在了何处?今天看来,乔占祥不留情面的发问,让更多的乘客意识到,票价涨了,可坐的车为何依然还是没涨价时的硬件设施———多掏的那15%或20%到哪儿去了?原来,列车设施在涨价面前,脚步并未前行。 在软硬件设施和涨价不对称的情况下,乘客还是无法选择地跟上春运涨价的步伐,这反而映衬出承担春运任务的部门没能跟上乘客需求的步伐,即使已经听见了有些振聋发聩的涨价听证呼唤。 春运来了,回家和涨价都无法回避,但问题在于,这个无法回避只属于乘客一方。 作者为本报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