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郭广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19:44 《中国企业家》 | ||||||||
文/本刊记者 王 琦 [如果要找一个民企如何“过冬”的完整版本,恐怕非复星莫属] 12月11日,《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郭广昌说他来是想看看2005年的“天气”怎样。其实,大多数企业家关心的是郭广昌怎么度过2004年“这一劫”。
但是,如果你不想看到郭广昌那张瘦小精干的脸被激怒,还是不要轻易提德隆吧。在德隆出事之后,同样依靠并构大举扩张、试图搭建产融平台的复星集团被怀疑会成为“德隆第二”。为此,复星集团高层特意到北京媒体公关,希望不要对其进行“跟风”报道。直至近日,郭广昌一听到复星与德隆并称,仍旧是激愤之词滔滔不绝:“复星和德隆完全是不同的企业,对比没有意义!德隆都是短融长投,我们是有自己的现金流做支撑的!” 2004年9月,复星集团请安永会计师事务为其做《复星集团财务分析报告》,应该与撕掉“德隆第二”标签的心理有关,但更多的压力来自宏观调控后金融领域对民营企业的封闭。虽然某媒体称复星进入银行“慎贷”名单被证实有误,但是复星集团作为非上市公司,仍旧感到了“让关联方看清楚自己”的必要。这份郭广昌眼里的“体检报告”显示,截至到2004年6月30日,复星集团总资产331.3亿元,负债总额228.17亿元,集团资产负债率为68.88%。郭广昌称,会很快将负债率降至60%以下。 郭广昌将2004年当作复星集团的“体检年”,与上述报告同时出台的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做的《复星集团的市场地位、竞争力和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初步研究》。郭广昌试图通过“国研报告”对复星集团多年来的多元化思路加以验证。也几乎在同时,郭广昌正式宣布复星将收缩战线,淡出四大主营业务之外的其他行业。目前,复星已将手中持有的银行股权部分出售,置换回来的现金达2亿元人民币;复星集团控股的德邦证券则将引入国际投资银行进行多元化改造。 即便是在淡出非主营行业之后,复星集团的四大主营业务生物制药、房地产、商贸、钢铁中,有两项还是在此次宏观调控的重点“控制”范围内:钢铁和房地产。 先看钢铁。如果没有宏观调控,联想到2003年在《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的“整合者”宣言,郭广昌这次也许会放言:“今年是钢铁的丰收年,达到17至18亿的纯利!这就是产业的力量!” 从2001年3.5亿元投资唐山建龙到2003年16.5亿元投资南钢,在钢铁行业刚刚尝到甜头的复星2004年蓦然遭遇“宁波建龙”事件。这家由复星间接控股超过30%的企业的项目在今年3月忽然被国家发改委叫停,让郭广昌不得不减慢了钢铁投资以及整个集团并购的速度。 虽然宁波建龙项目已于2004年8月间获准放行,但须“放在浙江省钢铁的总体布局下统一考虑”,虽一度传出“杭州钢铁集团进入”但又不了了之。郭广昌坦称:自己为了宁波建龙与各级政府多次沟通,现在重组方案已经基本确定。“做事情不可能什么都满意,总是力求各方都能满意的结果,相互之间是要做让步的。说到这个结果,可能大家都不满意,也可以说大家都满意。” 房地产板块的表现可能会让郭广昌感到欣慰。从2000年至2002年,复地净利润从2907万元增至3.4亿元,并于2004年2月登陆香港主板市场,成功融资17.2亿港元。 不过,在《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郭广昌念念不忘的还是钢铁。“未来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钢铁?最能让我信服的一个观点是国外两家矿业公司的结论:美国、日本工业化过程中,钢铁的消费量总是略高于GDP的增长。如果按照这样一个数字来说的话,2010年中国的钢铁会有4.5亿吨的消费量。再加上现在国际的钢价大大超过中国,我们已经开始出口,我说过的未来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钢铁在中国制造很快会成为现实。”郭广昌从来没有对自己选择的主要行业失去信心,也许正是这种信念让复星幸存于这一轮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