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古镇保护与发展之路(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16:27 中国经济周刊 | ||||||||
我们在近20年的江南水乡古镇保护的实践中,积累了以下经验:首先,提高人们对古镇保护的意识,让他们知道古镇是一个好东西。现在很多人都把这些古镇破坏了,把它们视
朱自煊:周庄、同里、 (音陆角)、南浔、乌镇、西塘等六个江南古镇在保护工作上有的比南浔做得早,但是我感觉南浔是后来者居上。南浔的“建设新区,保护古镇”这个方针十分好。城市发展选择在了古镇边上发展,建设新区,既充分保护了古镇,也同时适度发展旅游等产业。 其实,这是很早以前梁思成先生就提出来的方案。在1950年代,梁就希望北京带头做好,开发新的行政中心,保护好古城。可惜北京当时没有采纳这套方案,是新城和老城重叠在一起。相对北京而言南浔的保护是很好的,对那些残破的文物都是按照原汁原味恢复保护的,不是作假。当然,保护和发展是不矛盾的,光谈保护不谈发展是消极的观念。因为一是没有经济来源,你谈何保护?二是即使你新买了家用电器,假如你不去使用,时间久了反而成废物。每天合理的使用其实也是一种保护,所以,我们要发展经济,发展经济有利于古镇保护。 吴效军:怎样才能完整地保存好古镇形态?对于南浔古镇的保护规划,我们的基本构思是突出城市的整体层次的保护措施。南浔区有30多平方公里,而我们的古镇仅有1.6平方公里,对于整个南浔区而言,这个比重其实是很低的。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从城市的视角上来考虑古镇的保护,具体体现在缓解古镇的压力,例如:调整古镇的一些内部功能,把古镇内部的一些工厂仓库置换出去,规划成与古镇相协调的功能。对于交通,我们在古镇的外围设计了环形网,避免车辆在古镇中穿行。此外,我们在外围还设计了环境风貌协调区,这样,就使古镇的保护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南浔古镇建筑的分布密度十分密集,范围也十分广。这种大片完整的古镇风貌为数是不多的。因而对这样密集的历史街区,就要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地段来实施整体保护,这样效果较好。 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和谐统一 重塑古镇经济的辉煌,必须学其神而非其形,抛弃急功近利的念头。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致力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的和谐统一呢? 朱小田:丝绸是南浔丝商财富积累的一个依托,南浔镇是丝商群体的温床。在历史上,南浔的丝商,是一群很有特色的儒商社群形象,从“4象8牛72条黄金狗”,到丰富的藏书和极有品位的园林宅第,体现了他们既富有又儒雅的特性。他们富有资财,却不同于胸无点墨、一味追逐铜臭的近代暴发户;他们文质彬彬,又迥异于鄙视工商、穷乏一生的传统儒士;他们不是一般的富商,他们与官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科举、捐纳为官,形成“一官一商”的形态,并且以姻亲维系这种社群关系。只有充分认识这种敢创新、重开拓的儒商性格,才能找到区域发展的现实道路。 朱震鹤:我主张,首先应树立一种观念:动古镇的一砖一瓦必须慎之又慎!因为南浔丝商建筑,有很多是中西建筑形式的合并,是那时国门打开后中外文化交融的见证。1840年以后,世界城市的建筑形式已经大相径庭,但可贵的是,南浔丝商建筑形式在模仿西方建筑形式时已经融入了现代西方建筑形式的理念,比如法国式的舞厅,到现在都是精美豪华的。小莲庄的园林与苏州园林也是不同的,它的空间关系与中国传统私家园林更是不同的。南浔丝商“大宅门”的价值,不仅在旅游层面上,在其它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建筑史学价值和文物价值。这种纯手工艺的建筑产物,现代机械化现代科技无法代替。因此,对于古建一砖一瓦真迹的保护是很重要的。南浔丝商建筑只有在这些一砖一瓦真迹氛围中,才是有价值、鲜活的,若离开这些,就变成了无源之水。 陈国灿:我想,回顾一下历史就会清楚如何营造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的和谐统一。南浔古镇自南宋时期正式建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明清以来,南浔在经济上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每次转型都是不一样的,都饱含着创新精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