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燕京对决京城 啤酒市场征战即将开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16:00 中国经济周刊 | |||||||||
★文/潇漪 孔祥冬 2004年12月30日,青岛啤酒宣布将大举进军北京市场,拼抢燕京近85%的市场份额,京城啤酒市场新一轮征战即将开始。 青啤“来者不善”
近年来,啤酒巨头们谋划国内市场战略布局的一个最重要的举动,就是在国内的啤酒市场“跑马圈地”。而青啤就是引领这股“圈地”之风的领头羊。 青啤诞生于1903年,前身由英、德两国商人合建,是中国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1993年,国营青岛啤酒厂经过改制成立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3年7月在香港H股上市。同年7月,青啤在国内A股上市。 青啤前任总经理彭作义有一句经典名言:“前有狼、后有虎,中间一群小老鼠,我们打完老鼠打老虎。”在他的带领下,从1997年开始,青啤放下高档酒的架子,上马生产宜于百姓消费的大众酒。并且利用政府、银行的支持和青啤上市所募集的资金,以低成本价格一路收购了国内46家啤酒厂商。到1990年代末,青啤急剧膨胀成为国内最大啤酒企业集团之一,年产能已达400多万吨。彭作义在短短五年时间,彻底扭转了青啤局面,也奠定了青啤在中国啤酒业的领先地位。 2001年7月31日,彭作义猝然去世,原本一路高歌猛进的青岛啤酒“大收购大兼并”战略随之嘎然而止。时任青啤西安公司总经理的金志国,由于出色的业绩,被破格聘任为青啤公司新任总经理,成为整合青啤的直接操刀者。 金志国成功实现对46家啤酒厂收编后的管理、整合,采取的是通过建立事业部统一管理、精简机构的模式。从在2000年初成立了第一家区域性事业部—青啤华南事业部,截止目前,青啤已经有华南、华东、北方、淮海、东北、鲁中、胶东、东南和青岛九大事业部,外加正在成长为“国际事业部”的进出口公司,以及西南联合公司,青啤整体事业部体系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的48家啤酒厂和3家麦芽厂。可以说,事业部的建立,使青啤“总部-事业部-子公司”三层管理架构显得更为清晰和条理化。 如果“彭作义时代”可以称为青啤的“并购时代”,今天金志国的内部整合,已经使青啤再次跨入增长的快车道。青啤此次“进京”是志在必得。 燕京“树大根深” 燕京在中国老百姓中的口碑甚好,曾三十余次在国内外啤酒质量评比中获得大奖,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特供酒。燕京之所以能享有如此殊荣,主要源于它在我国啤酒业界具有显赫的地位。2003年,“燕京牌”啤酒共生产销售117.8万吨,连续八年全国产销量第一,总部生产销售啤酒73.8万吨,继续保持了亚洲第一大啤酒生产厂的龙头地位。 和青啤的发展同出一辙,燕京的发展也没能跨越“并购”和“整合”的套路。目前,燕京已先后在福建、山东、湖南、内蒙古、江西、浙江、广西等省区成功联合购并了14家啤酒厂。在这场并购潮中,青啤与燕京在对方腹地相互收购,被市场看作是双方的“短兵相接”。2001年,燕京先后在青啤家门口收购了山东的三孔、无名和莱州啤酒厂,而青啤则跑到燕京的大本营北京收购了两家啤酒企业。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燕京的总经理李福成与彭作义二人曾经是中央党校国企班的学友,又同是全国啤酒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李福成曾经放出话来,只要青啤不来北京,燕京就不会进入山东。哪知他的话音刚落,就传出青啤收购五星啤酒和三环啤酒的消息。一怒之下,燕京以8000万元控股山东莱州啤酒厂,然后又融资2.15亿元购并了山东无名啤酒厂和三孔啤酒厂,整合了山东135万吨的啤酒生产能力和50万吨的市场份额,占到了山东啤酒产销量的四分之一。从此,青啤与燕京展开了面对面的较量。 兼并收购只是企业的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布局完成后,对纳入体内的整合更加重要。金志国对青啤的整合可以说是成功的,而燕京是否有效地对十几家子公司进行了整合呢?与青啤的整合方法不同,燕京对被收购企业的整合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对那些达不到技术、质量要求的生产线进行改造,以此保证燕京啤酒的品质;二是派出管理、财务和技术人员,全面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注重对企业财务的控制;三是市场整合。公司对有可能存在市场交叉的地区进行了市场范围的界定,比如同在江西的吉安和赣州两家子公司,他们就划分为赣南和赣北两大区域,两子公司各居其一,避免销售上的内部冲突。 燕京在其网站上公开宣布,公司下一步的目标是在2005年啤酒产销量达到300万吨,进入世界啤酒前十强。可如今青啤到自己家门口来“挑衅”了,燕京决不会拱手相让。 胜负难料 国内的啤酒市场向来是诸侯争霸的格局,几年的混战之后,国内啤酒品牌从800多家整合到不足400家。战国纷争的格局也逐渐演变成三国鼎立的态势:青啤、燕京、华润鼎足而立。三大啤酒巨头主导国内市场格局已日渐明朗。华夏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前10名啤酒集团所占市场份额上升到52%,前三名啤酒集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达31.6%。 如果把青啤、华润、燕京三者排排座次,孰优孰劣呢?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陈磊研究员分析认为,从品牌知名度来看,青啤在全国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燕京啤酒,华润集团虽然收购规模较大,但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主品牌的问题;从资金实力来看,青啤和燕京又都是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多样化。因此,青啤和燕京就成为目前我国啤酒行业最受关注的两家企业。 如此看来,此次青啤“入侵”京城,最大的对手还是燕京。燕京啤酒作为北京本土老大,占据着北京85%以上的市场份额,把许多在北京缺乏广泛知名度,销售成本、营销渠道等还不完善的品牌都挡在了门外。青啤这次放下架子进军京城拼抢燕京近85%的市场份额,胜算有多少还很难说。 可以肯定的是,青啤此次进京,对老百姓来说是实惠的,也就是说,今后在北京市场除了可买到1元多钱的燕京啤酒外,也能买到1元多的青岛啤酒了。青啤此番甘愿放下“高贵的架子”,将其主打经典产品“青岛啤酒”从往日的中高端转为高、中、低端全面铺市,看来是运筹帷幄许久了的。青啤有关负责人对此信誓旦旦地表示,青啤进军北京市场,已充分考虑到了各方因素,做足了必要的准备。目前正在就北京市场特点,在人员及渠道管理、物流分配等环节进行全面改进,加强并组建了一支3000人的零售终端销售队伍,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以最直接的方式把啤酒送到百姓身边,从而在保证铺货量的同时,也更保障了啤酒的新鲜度。 这种“贴身服务”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但青啤为进入北京市场“修炼”已近三年,可谓用心良苦。当初,青啤在并购北京老品牌“五星”和“三环”两大知名啤酒企业时就初露端倪。在并购之后,青啤针对两个工厂进行了技术重组和设备改造,通过改造,目前青啤已在北京地区建成了年产40万吨青岛啤酒的生产基地,实现了北京地区青岛啤酒的产销一体。 其实,一向以本土老大自居的燕京啤酒,除了受到青啤“蓄谋已久”低价位的进攻之外,更有港资背景的华润啤酒以资本并购手段逼近燕京啤酒,华润对外宣称已全面控股北京华润啤酒,正全面染指北京市场。 新年刚到,看似表面平静的京城啤酒市场,正掀起狂风巨澜,一场京城啤酒市场的激烈争夺战即将打响。青啤三年修炼能否取得“正果”,不日就能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