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EMBA泡沫下产生的市场悖论(5)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15:05 中国经济周刊 | |||||||||
我不能保证获得EMBA就一定意味着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具备了比别人更多的成功因素; 与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和机会投资相比,EMBA等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最高;
如果在以后的企业管理运作中,为企业、投资者、职工和社会创造价值,那么就可以说,EMBA的核心价值得到了体现。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Gary Biddle 中国EMBA教育的发展路子是,唱国际歌走自己的路。即认认真真唱国际歌,轻轻松松走自己的路。 为什么要唱国际歌?首先因为EMBA是洋品牌,不是“土特产”,EMBA品牌有国际公认的内涵、公认的核心内容,其自身内在的规律都是进口的。中国EMBA只搞了3个年头,还是“小孩子”,还需要国际方面的经验和指导;第二是因为EMBA人才需求要国际化。EMBA教育对象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要,这种国际化的需要,要求国内要唱国际歌。 为什么要走自己的路?因为国内商学院办的是中国的EMBA,进口品牌必须国产化,考虑国情,走出自己的路。中国的EMBA生长在自己土地上,必须服自己的水土。走自己的路,并非非洋即土,而是土洋结合,一切皆为我所用。 EMBA教学要关注书本以及课堂之外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管理实践等带来的新知识和新问题,特别要强调作业和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如果在EMBA课堂里面还灌输所谓标准的话,那是很悲哀的。尤其是EMBA教育要少一点说教,多一点实际的东西,来自企业或者是其它组织管理实践,可能对EMBA学员更重要。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尤建新 我们要培养有中国特色的EMBA,中国EMBA和国外不一样。例如,国外流行用EMBA毕业生毕业后的年薪多少,作为商学院的评价标准,这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收入水平差别太大;如果一定要用收入来衡量的话,那也不是当年的毕业工资,而是10年以后的收入情况和10年以后财产的积累情况。 读EMBA,一是学知识,二是交朋友。中国的商学院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有政府官员、有企业高级管理者,不同类型的人在一个班里学习在国外很难见到。这些朋友之间酝酿着大量的商机。可以说,如果学员联系面没有扩大,就不算在EMBA学习期间有成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 怎样才能办好中国的EMBA教育?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学员当成学校的用户,即实行招生市场化、培养市场化。学校的培养要满足用户的需要,用户的满意才是评价办学的主要标准。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院长 王方华 中国EMBA教育应从试点走向规范。目前,EMBA教育还是在示范院校开展,不过国务院确定2005年进行EMBA所有示范院校的评估,评估目的就是使其走向规范,并确定中国EMBA教育到底往哪儿放,标准是什么。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 李维安 中国EMBA教育,要培养制造业与工程建设业的CEO。 制造业和工程建设业两大产业对EMBA知识非常需求。这两大产业的许多企业家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学工出身,技术能力非常强。但遗憾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没有学管理,缺乏管理知识。当这些企业家们遇到问题时,才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上世纪80年代前,企业竞争的焦点是效益、质量、成本;今天的企业竞争,已发展为效益、质量、成本、服务、环境、知识。中国的制造业缺乏领袖、战略家和经营者,工程建设缺乏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和其它综合性人才,中国EMBA教育应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齐二石 [上一页]  [1]  [2]  [3]  [4]  [5]
|